2005年的时候,看球时间还不算长的我对于篮球认识还没有那么多,风格鲜明的球队最能吸引还算是孩子的自己,所以球风凶悍刚刚击败过湖人的活塞成了我的选择。
那年总决赛,班里看球的男孩们都支持马刺,我还“很不理解”,觉得“这个队有什么好看的”,于是来了个和全班的“赌注”:如果马刺赢了,请全班其他男生一人一瓶饮料;如果活塞赢了,其他男生每人请我一瓶饮料。
两周之后,校园里就出现了我搬运饮料的身影。
转眼,这件小事已经过去了10年,活塞早已经成为了鱼腩球队,而马刺却仿佛一切都没有变过,还是GDP、还是波波维奇、还是不变的常规赛50胜、还是必定出现在季后赛……
我相信看球更早的球迷也会有类似的感觉,“圣安东尼奥马刺”这个名字,几乎已经是这一代人看球时的一个符号,你可能不是马刺的支持者,可能对他们毫无感觉,甚至因为某些原因讨厌他们。
但他们是这十几年来,所有NBA球迷都绕不开的一个名字,甚至可以说,大多数非马刺的“主流”球队或者球星的支持者,在这十几年里都经历过被马刺在季后赛淘汰的郁闷或者总决赛被击败的苦涩。
我们总说,湖人和凯尔特人是NBA历史上的“豪门”,剩下的球队里,尼克斯这种坐拥纽约市场的球队拥有地利,而公牛作为乔丹的母队拥有人和,他们积攒下了足够的人气。现如今,则是詹姆斯、杜兰特、库里这些中生代的天下,他们都有庞大的球迷群体,把持了大部分的关注度。
而马刺这支似乎什么都没有的球队,却是唯一一支新世纪到来前后,长时间保持高竞争力的球队。
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点,人们在这些年里已经分析了很多,战术、人员、球队领袖等等,但或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马刺能在NBA这个名利场里,最大可能远离名利。
他们十几年似乎就做了一件事:打篮球。
当这支球队的丰碑邓肯已经快要走到职业生涯的终点时我们回头去看,这18年的时间里这支球队有过多少和篮球没关系的新闻?邓肯离婚、被理财师坑钱;帕克(微博)离婚;吉诺比利抓蝙蝠;几个人组了个乐队唱了一首歌……
似乎这就是全部了。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0.4秒绝杀、是35秒13分、是被“黑八”、是关于霍里(微博)对纳什的那一撞、是布鲁斯-鲍文伸出去的脚。
我们讨论更多的,是马刺又“改造”好一个问题球员、是他们又挖掘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色、是他们又击败了超级明星、是波波维奇以及邓肯的冷笑话还有球队老板又卖了几台拖拉机。
就好像刚刚制造一个不大不小票房“奇迹”的国产动画片《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所说,“《大圣归来》没有那么好,我们只是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东西。”
田晓鹏和他的团队用了8年打造了《大圣归来》。
而波波维奇、邓肯、布福德、霍尔特以及所有马刺成员,用了18年的时间,打造了一支始终存在于我们看球生活中的球队。
这18年,他们就做了一件事:打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