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
最近几天,“快乐”这个词一直在我的脑中徘徊,缘起是打算送朋友一个礼物,可又不知道送什么,于是就直接问了朋友,朋友说“我要快乐!”。
快乐,我们都需要快乐,那什么是快乐呢?快乐是一种物质吗,它是一本书、它是一件衣服、它是一部相机、它是一部车还是一套房子?快乐是一种形态吗,比如看一部电影、参加一次旅行、吃了一顿美食?于是我一边思考,一边穿梭在人群里,看着敦煌夜市林林总总的工艺礼品,我在寻觅一种最符合心中与快乐划上等号的东西,可始终不得要领。
后来想想,试图去购买快乐,这个出发点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快乐不是一件商品,它购买不到。即使购买得到,比如说整容、一夜情,那也是肤浅、表面和短暂的,甚至为社会所诟病。那么真正持久的快乐从何而来呢?真正持久的快乐应该是源自于我们内心的爱。
我们爱家庭,我们爱爱人,我们爱大自然,也有的人爱音乐、有的人爱画画、有的人爱篮球、有的人爱爬山,只有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深沉到信仰的爱,才可以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要不然我们内心都是没有根的,是虚无的。一颗虚无的内心,就会经常受困于周边的环境,我们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自觉“为什么我就是高兴不起来?”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的快乐是不是只跟自己的内心有关,很明显不是的。人是群居动物,我们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当然也有些成功人士或是幸运儿选择了脱离常规的体质,并还生活得不错,但那毕竟是少数。
说到社会与人的关系,我们就不由想到社会法律、社会保障、包容、机会和腐败问题等等,这其中又以社会保障最关乎个人。我是85后新生代农民,以前我们父辈的时候讲,要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改革后,他们在自己的乡土观望了很久,最后还是踏上了外出打工的浪潮,因为不管怎么样,他们都觉得打工挣的钱都比种庄稼挣的钱开得快来得多,但是社会发展太快了,他们根本跟不上脚步,沿海工业大浪潮、互联网浪潮,他们一节节败退,最后怎么样,物价飞涨,房价飞涨,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最后还是挣扎在衣食住行的边缘,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房子的问题,然后是医疗保障。到了我们这一代是什么情况呢,我前面称自己为新生代农民,什么意思,我有些农民的名,却没有农民的实,因为我根本不会种地,连二十四节气都背不齐,什么时候该种什么怎么种都不知道,所以顶多算个伪农民罢了。伪农民,就是不接地气的农民,然后来到城市,又变成了不接城市起气的人,这样的局面很尴尬。很多新生代的农民也有抱负,但是这样的抱负又有别于他们的父辈,就拿我来说,我07年高中毕业就从学校出来到社会工作,我没有读大学,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但我们所面临的大的环境是一样的,假如说我多读4年大学,毕业出来就是11年了,11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错过了一次大的革命浪潮--互联网,那既然已经错过了,也不好说什么。作为我或者说很多个我有别于父辈的抱负是什么呢,那就是脱离农村,做一个城里人,事实上我们这一代人也是这样被选择的,好像有一个无形的声音在告诉我们,去吧,去城里,去大城市,哪里有很多的机会,很多的机会就是工厂、餐厅、酒店服务员、推销员等等,我也不例外,做过很多的工作。但是,我并不快乐,时常是这样,为什么呢?
我对未来是不确定的,缺乏安全感,如果说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话,那就是如果我以3000元一个月的工资不吃不喝工作10年的话大概可以在家乡买一套房子,并且还不带装修,除此以外,我还可以想到的是,父母的年龄肯定一年大一年,年龄大了病就出来了,看病就得花钱,然后还可以想到的是,如果我结婚了,老婆怀孕后就不能工作,然后孩子生下来从奶粉钱开始到小学中学读书再到大学毕业,等等等等这些就可以把人想得凌乱了,所以说“快乐”又从何而来!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社会保障已经很完善,从住房到医疗到教育等这些基本保障都不是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同样是拿着3000元一个月的工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更加容易感觉自己是沉下来的呢,但假设就是假设,事实上我们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西方国家用了上百年来发展的过程我们只用了几十年,矛盾和问题肯定突出,并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达到一个最高的临界点,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和有效劳动力的减少,更多隐性的矛盾和社会问题肯定也会接踵而来。
越说越远了,未来的事还是交给未来吧。回到我们当下,社会格局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么怎么办呢,要怎么我们才可以在社会和自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且感动很快乐呢?问题又回到最开始的状态了,我们要做的是--听从自己的内心,并且基于自己的内心去塑造一种对生命最深沉的爱和信仰。
最后借用诗人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也祝大家满含着泪水,对我们的生命爱得深沉,并快乐着!
最近几天,“快乐”这个词一直在我的脑中徘徊,缘起是打算送朋友一个礼物,可又不知道送什么,于是就直接问了朋友,朋友说“我要快乐!”。
快乐,我们都需要快乐,那什么是快乐呢?快乐是一种物质吗,它是一本书、它是一件衣服、它是一部相机、它是一部车还是一套房子?快乐是一种形态吗,比如看一部电影、参加一次旅行、吃了一顿美食?于是我一边思考,一边穿梭在人群里,看着敦煌夜市林林总总的工艺礼品,我在寻觅一种最符合心中与快乐划上等号的东西,可始终不得要领。
后来想想,试图去购买快乐,这个出发点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快乐不是一件商品,它购买不到。即使购买得到,比如说整容、一夜情,那也是肤浅、表面和短暂的,甚至为社会所诟病。那么真正持久的快乐从何而来呢?真正持久的快乐应该是源自于我们内心的爱。
我们爱家庭,我们爱爱人,我们爱大自然,也有的人爱音乐、有的人爱画画、有的人爱篮球、有的人爱爬山,只有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深沉到信仰的爱,才可以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要不然我们内心都是没有根的,是虚无的。一颗虚无的内心,就会经常受困于周边的环境,我们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自觉“为什么我就是高兴不起来?”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的快乐是不是只跟自己的内心有关,很明显不是的。人是群居动物,我们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当然也有些成功人士或是幸运儿选择了脱离常规的体质,并还生活得不错,但那毕竟是少数。
说到社会与人的关系,我们就不由想到社会法律、社会保障、包容、机会和腐败问题等等,这其中又以社会保障最关乎个人。我是85后新生代农民,以前我们父辈的时候讲,要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改革后,他们在自己的乡土观望了很久,最后还是踏上了外出打工的浪潮,因为不管怎么样,他们都觉得打工挣的钱都比种庄稼挣的钱开得快来得多,但是社会发展太快了,他们根本跟不上脚步,沿海工业大浪潮、互联网浪潮,他们一节节败退,最后怎么样,物价飞涨,房价飞涨,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最后还是挣扎在衣食住行的边缘,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房子的问题,然后是医疗保障。到了我们这一代是什么情况呢,我前面称自己为新生代农民,什么意思,我有些农民的名,却没有农民的实,因为我根本不会种地,连二十四节气都背不齐,什么时候该种什么怎么种都不知道,所以顶多算个伪农民罢了。伪农民,就是不接地气的农民,然后来到城市,又变成了不接城市起气的人,这样的局面很尴尬。很多新生代的农民也有抱负,但是这样的抱负又有别于他们的父辈,就拿我来说,我07年高中毕业就从学校出来到社会工作,我没有读大学,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但我们所面临的大的环境是一样的,假如说我多读4年大学,毕业出来就是11年了,11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错过了一次大的革命浪潮--互联网,那既然已经错过了,也不好说什么。作为我或者说很多个我有别于父辈的抱负是什么呢,那就是脱离农村,做一个城里人,事实上我们这一代人也是这样被选择的,好像有一个无形的声音在告诉我们,去吧,去城里,去大城市,哪里有很多的机会,很多的机会就是工厂、餐厅、酒店服务员、推销员等等,我也不例外,做过很多的工作。但是,我并不快乐,时常是这样,为什么呢?
我对未来是不确定的,缺乏安全感,如果说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话,那就是如果我以3000元一个月的工资不吃不喝工作10年的话大概可以在家乡买一套房子,并且还不带装修,除此以外,我还可以想到的是,父母的年龄肯定一年大一年,年龄大了病就出来了,看病就得花钱,然后还可以想到的是,如果我结婚了,老婆怀孕后就不能工作,然后孩子生下来从奶粉钱开始到小学中学读书再到大学毕业,等等等等这些就可以把人想得凌乱了,所以说“快乐”又从何而来!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社会保障已经很完善,从住房到医疗到教育等这些基本保障都不是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同样是拿着3000元一个月的工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更加容易感觉自己是沉下来的呢,但假设就是假设,事实上我们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西方国家用了上百年来发展的过程我们只用了几十年,矛盾和问题肯定突出,并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达到一个最高的临界点,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和有效劳动力的减少,更多隐性的矛盾和社会问题肯定也会接踵而来。
越说越远了,未来的事还是交给未来吧。回到我们当下,社会格局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么怎么办呢,要怎么我们才可以在社会和自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且感动很快乐呢?问题又回到最开始的状态了,我们要做的是--听从自己的内心,并且基于自己的内心去塑造一种对生命最深沉的爱和信仰。
最后借用诗人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也祝大家满含着泪水,对我们的生命爱得深沉,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