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脚踏实地、从容应对,较好地完成了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在中等城市建设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8亿元,同比增长12%。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38亿元,增长12.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6.9亿元,增长23.6%,均列全省县市第一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亿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50元,分别增长11%和10%。在2013年全省县域考评中,我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首次跃居全省第1位。
2、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年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1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增长19.8%。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4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投资23亿元的通梅高速公路梅河口段进展顺利,已完成工程量的70%;投资12亿元的凯购城一期主体封顶;投资12亿元的维港城商业中心一期完成内部装修和招商,即将开业。新开工建设了投资2.3亿元的民生仓储监管物流加工园区、投资2亿元的跃兴铝锆新材料、投资1.6亿元的吉林冠界生物兽药GMP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开发区建设再上新台阶,被列入全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
3、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达到9:49: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40户,比上年增加10户,实现总产值532亿元、增长18%,销售收入514亿元、增长15%,利润31亿元、增长12%,税金30亿元、增长10%;工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县市第一位。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5亿元、增加值173亿元,分别增长14.7%和10%;民营企业户数发展到2091户,比上年增加221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35项,完成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20%。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取得新进展,金宝药业与域外企业重组后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大米、果仁等产品入驻阿里巴巴淘宝特色吉林馆。
4、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坚持新区开发与老城改造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投资1.2亿元继续实施老城区改造,重点完成了福民大桥重建及银河大街续建工程,新建天河大街、民安路,改造巷路5条、2700延长米;老旧小区“暖房子”改造17万平方米;铺装大理石步道方砖3.8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8公里、改造二次供水泵房15座,受益居民1.6万户。加快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00万元,完成景阳路、辉发路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工程;投资5460万元,完成长白山植物园续建工程,实施辉发河景观带改造提升和 “玉光阁”及周边环境重建工程。投资3300万元实施绿化提升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2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9平方米,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评审。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功能,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10台,新建改建公交站亭(点)25个,优化调整公交运营线路22条。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新开工建设丽湖生态城等高标准住宅小区19个,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廉租房5000平方米、改造棚户区42万平方米,4750户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大力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城区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文明风气显著提升。
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8亿元,同比增长12%。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38亿元,增长12.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6.9亿元,增长23.6%,均列全省县市第一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亿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50元,分别增长11%和10%。在2013年全省县域考评中,我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首次跃居全省第1位。
2、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年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1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增长19.8%。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4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投资23亿元的通梅高速公路梅河口段进展顺利,已完成工程量的70%;投资12亿元的凯购城一期主体封顶;投资12亿元的维港城商业中心一期完成内部装修和招商,即将开业。新开工建设了投资2.3亿元的民生仓储监管物流加工园区、投资2亿元的跃兴铝锆新材料、投资1.6亿元的吉林冠界生物兽药GMP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开发区建设再上新台阶,被列入全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
3、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达到9:49: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40户,比上年增加10户,实现总产值532亿元、增长18%,销售收入514亿元、增长15%,利润31亿元、增长12%,税金30亿元、增长10%;工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县市第一位。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5亿元、增加值173亿元,分别增长14.7%和10%;民营企业户数发展到2091户,比上年增加221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35项,完成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20%。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取得新进展,金宝药业与域外企业重组后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大米、果仁等产品入驻阿里巴巴淘宝特色吉林馆。
4、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坚持新区开发与老城改造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投资1.2亿元继续实施老城区改造,重点完成了福民大桥重建及银河大街续建工程,新建天河大街、民安路,改造巷路5条、2700延长米;老旧小区“暖房子”改造17万平方米;铺装大理石步道方砖3.8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8公里、改造二次供水泵房15座,受益居民1.6万户。加快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00万元,完成景阳路、辉发路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工程;投资5460万元,完成长白山植物园续建工程,实施辉发河景观带改造提升和 “玉光阁”及周边环境重建工程。投资3300万元实施绿化提升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2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9平方米,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评审。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功能,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10台,新建改建公交站亭(点)25个,优化调整公交运营线路22条。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新开工建设丽湖生态城等高标准住宅小区19个,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廉租房5000平方米、改造棚户区42万平方米,4750户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大力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城区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文明风气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