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_小冷吧 关注:38贴子:4,448
  • 10回复贴,共1

【学霸】存点东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8-08 10:08回复
    高一数学基本内容。
    (一)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两个简单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
    (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1.函数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含义。
    (5)会运用函数的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指数函数
    (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对数函数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4)了解指数函数 ( ,且 )与对数函数 (a>0,且a 1)互为反函数。
    4.幂函数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结合函数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 .函数与方程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与根的个数。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 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 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8-08 10:09
    回复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8-08 10:11
      回复
        接上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 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8-08 10:12
        回复
          接上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 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8-08 10:13
          回复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v=v0+at 加速度
            x=vt+1/2at2 位移
            v2-v02=2at
            F=ks 胡克定律
            f=Fμ 摩擦力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8-08 10:15
            回复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回答者: 隰隰同学 - 秀才 二级 1-9 15:42
              重力的公式:G=mg,其中G为重力,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弹力的公式:F=kx,其中F为弹力,k为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量
              摩檫力公式:F=UN,F为摩檫力,U为动摩檫因素,N为正压力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VT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8-08 10:16
              回复
                卧槽物理真特么多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8-08 10:16
                回复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
                  1、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的火焰) 2Na + O2 Na2O2
                  钠块在空气中变暗 4Na+O2=2Na2O
                  2、钠与水反应(浮、熔、游、响、红) 2Na + 2H2O = 2H2O + H2 ↑
                  2Na + 2H2O = 2Na+ + 2OH-+ H2 ↑
                  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放热反应、Na2O2是强氧化剂,用于漂白)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H2O=4Na++4OH-+O2↑
                  碱性氧化物Na2O与水的反应 Na2O+H2O=2NaOH
                  4、过氧化钠可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原因是: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5、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 ①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32- + 2H+ = H2O + CO2↑
                  ②纯碱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Na2CO3 + HCl =NaHCO3 + NaCl CO32- + H+ = 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 = H2O +CO2↑
                  6、小苏打受热分解 2NaHCO3 Na2CO3 + H2O +CO2 ↑
                  7、氯气的性质:Cu + Cl2 CuCl2
                  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棕色烟)之后加水,可由绿色溶液(浓)得到蓝色溶液(稀)
                  8、2Na + Cl2 2NaCl
                  9、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2Fe + 3Cl2 3FeCl3
                  10、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 H2 + Cl2 2HCl
                  11、氯气溶于水(新制氯水中含H+ 、Cl -、ClO -、OH-、Cl2、HClO、H2O)
                  Cl2 + H2O = HCl +HClO Cl2+H2O=H++Cl -+HClO
                  12、次氯酸见光分解(强氧化剂、杀菌消毒,漂白剂)
                  2HClO 2HCl + O2↑
                  13、工业制漂白粉的原理及漂白粉的失效
                  2Ca(OH)2 + 2Cl2 =Ca(ClO)2 + CaCl2 + 2H2O
                  2Ca(OH)2 +2Cl2 =2Ca2++2ClO-+2Cl -+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2HClO 2HCl + O2↑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8-08 10:21
                  回复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2O3 + 6H+ = 2Fe3+ + 3H2O
                    30. 氯化铁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红褐色沉淀)
                    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Fe3+ + 3OH - = Fe(OH)3 ↓
                    31.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
                    4Fe (OH)2 + O2 + 2H2O = 4Fe (OH)3
                    32.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2FeCl2 + Cl2 = 2FeCl3 2 Fe2+ + Cl2 = 2 Fe3+ + 2Cl-
                    33.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2FeCl3 + Fe = 3FeCl2 2Fe3+ + Fe = 3Fe2+
                    34. 用KSCN检验的存在离子方程式 Fe3++3SCN-= Fe (SCN)3
                    35、硅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SiO3 2¬—+ 2H+= H2SiO3↓
                    36、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Na2SiO3 +CO2+H2O = Na2CO3 + H2SiO3 SiO32¬—+CO2+H2O =CO32¬—+H2SiO3↓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Cl2 + 2OH— = Cl— + ClO— + H2O
                    38、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39、SiO2+ Na2CO3 Na2SiO3 + CO2↑ 40. SiO2+ CaCO3 CaSiO3 + CO2↑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 Cu + 2H2SO4(浓)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 C + 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8-08 10:23
                    回复
                      49、浓硝酸与铜反应: 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 3Cu + 8HNO3(稀)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 Ca(O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8-08 1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