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很难,因为历史用的筛法最奇怪,历史要用传说中的三筛法,先来给各位谈谈历史这个东西的出题脉络问题,历史这个东西呢,有一个特点,这是在高唱河蟹的天朝逐渐走向开放的证明,那就是,历史试题开始变得六亲不认何谓六亲不认?因为历史开始材料化了,历史试题考的是材料,是理解材料,是逐渐脱离课本转向考察对于材料的分析能力,最最恶心的是在此之上,历史试题中那些书里面的年代和人物都隐藏在黑暗里,如果你完全脱离课本根本不背,那他们就出来给你背后捅刀子,如果你只抓课本,那你分析材料的能力必然不够,最后马失前蹄连选择题都应付不下来,这就是历史的可怕之处,因为历史要你那一点点灵光要你的那种感觉,而且那种感觉是筛不出来的,这个时候掌握一个平衡成了关键,我称为历史平衡,历史平衡:在材料
8/11
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以课本为基础背下知识点的平衡.这个平衡两边各有一个限制,我称为平衡域,(这些什么东西你们不用管,理解他的内涵)平衡域:掌握材料,但是不能脱离课本.熟知课本,但是不能拘泥不化.乍一看像一个悖论,可是这就是要求.所以说,关键就成了以下两回事情:一,怎么弄懂材料说了什么。二,怎么省事地背下知识点。在这两者之上,加以题目,这就叫做三筛法.所谓三筛法,筛题,筛答案,筛材料.关于筛材料,我跟各位郑重介绍一套历史读物,(以下内容雷人,不要惊叹)高中语文书的所有古文,特指需要背诵的古文。我知道现在你们肯定要不是觉得我疯了就是觉得你们疯了,可是且听我说说怎么用这套材料,你需要的能力是YY,是阴谋论,是胡思乱想。首先我们翻开高中语文第一册,随便翻翻,找来烛之武退秦师,然后这么做:首先看到一句话,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现在开始YY吧,烛之武想说什么?他有什么意思?有什么阴谋?他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我不给答案,我也没有答案,你也不用对答案,因为本来就没有答案,你的目的就是用你自己的话去解释烛之武的话,你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思想去解析一位故人的目的和动机,这些东西本来就没必要通晓于世,我要你做的只不过是去YY而已,让你随便想象而已。但是YY完了,请去求助古文翻译,下面你要做的是在那个解析之内尽可能地YY。这里我举个例子,那个句子的翻译是越过别的国家来攻打管理远方的国家,你知道有多困难.可是现在开始YY,怎么说呢?你知道有多困难这句话明显就是说这不好,这很困难,越过别的国家这很麻烦.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