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鬼夜行吧 关注:14,790贴子:51,317

回复:【科普】百鬼夜行图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百爷
据《愚按记》记载,百百爷在山东被称为摸扪窠,也叫野袄。在京师,小孩子哭闹时人们就会吓唬他说“摸扪窠”来了。其实,摸扪窠和元兴寺两者合一才被称为百百爷。在夜幕降临,起风的时候它便幻化成乞丐模样的老头出游。据说碰到它的人肯定会得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4楼2015-09-06 23:31
回复
    ◆金灵
    金灵就是金气。鸟山石燕在画中描绘了金子飞人窗子的场景,并在解说文中引用了杜甫的诗句“不贪夜识金银气”,意指《论语》中所说的“富贵在天”。人们认为不为私欲而做好事的人就会在家里看到金气.这象征着一种福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楼2015-09-06 23:32
    回复
      ◆天逆每
      天逆每生于素盏鸣尊满胸的猛气,它人身兽首鼻子高耸长着长牙,它力大无穷,瞬息间就可以行千里路,它的牙齿可以咬碎尖锐的兵器.而且它总爱跟人唱反调,让它往东就非要往西,后来由于吸收了邪恶逆气.它独自生下孩子“天魔雄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6楼2015-09-06 23:32
      回复
        ◆日之出
        传说日本的平安时代,是一个幽暗未明、人妖共处的时代,妖怪的住所和人类所住的地方,在空间上是重叠的,只是人类在白天活动,妖怪们在夜间出现。白天人迹罕至的主题乐园,虽已沦为荒墟,但到了夜晚,点点星光下,妖怪们纷纷出现,好不热闹。饮食街,温泉乡,妖怪们出没的夜晚,过着如同人类一样的夜生活,那个时代里,在京都,到夜幕降临,整条街上空无一人,接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妖怪陆续出现了,像是庙会 的行列一般,它们有的带着狰狞的面孔,有的像是破掉的茶壶,行走在大路上,被称为“百鬼夜行”,非常壮观。据说亲眼目睹百鬼夜行的人会遭受诅咒无缘无故地丧命,所以夜间出外游玩的贵族们都怀着既惊又喜的心情,为了逃避鬼怪,他们便将《尊胜陀罗尼》⑴缝入衣襟内,以祈求佛祖的庇佑。
        但是,俗话说邪不胜正,百鬼在黑夜中横行只是如同奸佞小人谄媚主人而受宠得势一样,它们只能在黑暗的夜晚出没,太阳升起阳光普照万物的时候,就是君子得势、明君统治的时代。日之出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注⑴《尊胜陀罗尼》:梵语全称“净除一切恶道佛顶尊胜陀罗尼”,据记载此咒能消除一切罪业,破除一切秽恶道之苦。读诵此陀罗尼,或将其安置于高幢、楼阁等地,能够净 一切恶道,消除罪障,增长寿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7楼2015-09-06 23:33
        回复
          《今昔画图续百鬼》完(ฅ>ω<*ฅ)
          接下来是《今昔百鬼拾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8楼2015-09-06 23:34
          回复
            ◆蜃气楼
            在明朝陆容的《菽园杂记》中,认为蜃就是大蛤蜊。传说蜃在海上吐出来的气能成为楼阁城市的形状,于是被称为蜃气楼,也叫作海市。在平静的海面、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上出现高大的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即为蜃景。我国山东蓬莱海面上经常出现这种奇妙的幻景,古人惊讶于它的神奇,认为是某种神性或仙性所致,于是将其归因于与蛟龙同属的蜃,传说其吸收天地日月之灵蕴藏在腹中,肚子越胀越大,直到有一天满到极限时,便吐气而形成楼台城郭,因此得名蜃气楼。
            蜃气楼实际上叫海市蜃楼,是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被大气折射后而形成的虚像。根据物理学原理,它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所引起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因为海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对光线的折射而产生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9楼2015-09-07 23:22
            回复
              ◆烛阴
              烛阴最早起源于中国,《山海经》中记载,居住在钟山的神名叫烛阴,身长千里,人面龙身,周身赤红。它威力巨大,睁开眼睛就是白昼,闭上眼睛便是黑夜,一吹气天下就是寒冬,一呼气世界便是炎夏,流传到日本后,烛阴仍以巨大龙神的形象出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0楼2015-09-07 23:23
              回复
                ◆人面树
                与普通树木不同,人面树枝头绽开的并非花朵,而是人脸。这种奇怪的树木源于中国,在中国古籍《三才图会》中记录了一个叫大食国的地方,这个国家坐落于山谷,人面树就生长于此。它的花朵虽然长了一张人脸,却不会说话;对它说话,它只会不停地笑,笑得多了就凋谢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1楼2015-09-07 23:23
                回复
                  ◆人鱼
                  日本的“人鱼”传说最早源于中国,即《山海经》中记载的氐人国之人。氐人国位于建木所在之地的西面,这个国家里的人都长着人的面孔,身子却是鱼身,只有鳍没有脚,看上去胸以上为人,胸以下为鱼。氐人国的国民是炎帝的后裔,所以他们颇有神通,能够在天地之间自由往返。
                  在日本,有很多人鱼与人亲密接触的传说。据说在推古天皇二十七年,滋贺县的蒲川曾有渔夫捕获到人鱼。江户时代也发生过,尤其是宽政十二年,在大阪西城附近的河川有人钓到人鱼,很多人都前去观看,在当时引起非常大的轰动。那个人鱼,身高一米多,能发出婴儿似的哭声。所以,人鱼虽是传说中的幻兽,但也可算是神秘的鱼族,在当时被称为鲮鱼或发鱼。
                  日本早期的人鱼和西洋传说中的人角差别很大,其姿态不一定很美,甚至脸像猴子,有着鱼一般细细尖尖的牙齿,长得很丑,声音像人,但非常尖锐。它一般出现在若狭湾、九州岛、四国近海,只选在狂风暴雨将要来临时现形。
                  那么之前的人鱼,到底长什么样呢?七世纪完成的《日本书纪》里写着“像人一样的异形之物”、“既是人也是鱼”。中国《山海经》中的鲛人、氐人,外表都是人头鱼身,传到了日本后,成为人鱼最原始的形象。
                  十三世纪的《古今著闻集》里,写着人鱼“头部像猿猴,有着像鱼样细密的牙齿”,怎么看都像是怪兽。《古今奇谈莠句册》记述“头部长着人脸,眉毛眼睛都有,皮肤很白,头发是红色的,红鳍之间有手指间有蹼连接,下半身为鱼形”,这些都是人鱼最初的形象。到了江户时代末期,西洋的人鱼形象输入日本,研究荷兰的学者大械玄泽⑴所著的《六物新志》中附了人鱼的图片,上半身是一位美丽妇人的模样容颜娇美,身体丰腴,下半身则是鱼的形状,覆有鳍片,摆着鱼尾,于是人鱼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形象从此确立。
                  曲亭马琴⑵(18|4—1842)所著的长篇历史奇幻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中,写到人鱼的油脂是非常有用的东西,至于什么样的用途,书中并没有详细描述,不过当时刊行的古本上绘有人鱼上半身的插图人鱼形象进一步确立。
                  因为人鱼的神秘,很多地方都流传吃了人鱼的肉可以长生不老,也有人说人鱼的肉含有剧毒,只需一小口就会被毒死,而那些身体极为强健的人不会毒死,但会变成怪物。关于吃人鱼肉可得长生的故事,最有名的莫过于吃了人鱼肉后活了八百岁的尼姑——“八百比丘尼”的传说了:从前在若狭国的海边有个小渔村,渔民们在海边发现一条人鱼,大家知道吃了人鱼肉会永远年轻长寿,都觉得非常可怕,就将人鱼丢掉了,只有一个男子将人鱼肉带回去偷偷藏了起来,没想 到竟然被女儿偷吃了。他的女儿就这样一直保持着十几岁的样子,后来嫁了人。当父亲、丈夫和其他亲人相继去世后,她有感于世事无常,开始周游列国帮助别人,最后又回到家乡,住在草庵里,那时她已经活了八百岁。待她死后,弟子们将她埋葬在家乡的山泉旁,追封她为“八百比丘尼”。
                  另外,菊冈沾凉所著的《诸国里人谈》中,还记录了渔夫加害人鱼而遭遇天灾的故事。传说宝永年间,有一天,乙见村的一个渔夫去海里捕鱼,远远发现海边岩石上有个奇怪的东西躺在那儿。走近后仔细一瞧,发现它长着人的头,胸前有像鸡冠一样红色的肉褶,下半身是鱼的形态。渔夫看了觉得非常恶心,就拿起船桨把那个半人半鱼的怪物打死了,然后将其尸体投到海里去。结果海上狂风大作,发生了大海啸和地震,并一连持续十七天才停止,乙见村因此沉入了海底。
                  注⑴大槻玄泽:曾进入杉田玄白的门下学习荷兰医学及前原野泽门下学习荷兰语,后创办芝兰堂并培育出桥本宗吉、稻村三伯等众多门徒,在文化年间完成著名的《厚生新篇》。
                  注⑵曲亭马琴:本姓泷泽,名兴邦,生于江户深川一官吏家庭。晚年双目失明,但仍坚持创作,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作了三百多部小说,共一千余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2楼2015-09-07 23:24
                  回复
                    ◆彭侯
                    深山中生长着一株古树,它究竟已经活了多少年,没有人知道,只知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一直在悄无声息地生长,大约一千多年后,它形成了自己的精魄:样子像黑狗,面部像人,没有尾巴,被人们称为彭侯,有人曾抓住彭侯烹来吃,味道很像狗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3楼2015-09-07 23:25
                    回复
                      ◆灯台鬼
                      传说日本的轻大臣出使大唐时行踪不明,后来他的儿子为了寻找父亲也来到中国,看到有个“活人烛台”:一个人头顶着硕大的蜡烛,身上点缀着斑斓的装饰,还用药毒成了哑巴,被人称为烛台鬼。这个烛台鬼正是下落不明的轻大臣,见到儿子立刻痛哭流涕,咬破手指写下一首诗道出真相。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7楼2015-09-08 23:20
                      回复
                        ◆白粉婆
                        传说有一个搽红粉的神仙叫作脂粉仙娘,白粉婆就是这位神仙的侍女。她非常可怕,平时以一副和蔼可亲的老婆婆面目出现,欺骗容貌姣好的美少女用她做的白粉涂脸,称此粉能让少女们更加白皙漂亮,但涂抹后,少女的整张面皮会脱落下来,而白粉婆就将少女的面皮收为己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8楼2015-09-08 23:21
                        回复
                          ◆蛇骨婆
                          相传蛇骨婆住在巫咸国。据《山海经》记载,巫咸国是由一群巫师组建的国家。蛇骨婆的丈夫叫“蛇五右卫门”,据考证是一头蛇形妖怪,就封印在巫咸国的蛇冢里,而蛇骨婆就右手持青蛇,左手执赤蛇,在门口看守着蛇冢以防他人接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9楼2015-09-09 23:30
                          回复
                            ◆倩兮女
                            据说楚国时,美男子宋玉的东边住着位美丽的女子,她经常登上墙头偷看宋玉。她的嫣然一笑,倾国倾城,然而却未得到宋玉的爱,于是郁郁而终。死后化作美貌女鬼,通过轻启红唇,咯咯一笑,勾走男人的魂魄。到日本后,她成为凭空出现突然尖声怪笑的女妖,常把人吓得昏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1楼2015-09-09 23:31
                            回复
                              ◆古库里婆
                              凡是古、老、旧的人或物,都有可能成精,这是中日两国共通的思维。库里,指日本寺院中的住持僧人及其家人居住的地方。婆,即年老的女子。
                              古库里婆是山中寺庙里的妖怪,居住在寺庙中住持僧或者他的家人生活的地方。据说这个妖怪原来是僧人的妻子,居住在住持僧人的家中,她虽是僧人之妻,却品行不端,常窃取人们施舍的钱财和谷物,而且贪得无厌,于是后来变成了妖鬼婆,还偷吃刚刚死去的人的肉,人们把它称为“古库里婆”。
                              鸟山石燕绘画中“古库里婆”的形象,是一个形容枯槁的老太婆,端坐在一个盛着死人头发的桶前,正用死人的头发编织衣物,尸体已经被它吃光,拔取下来的头发正好用来编织物品。老太婆的身前放着一把裁线用的剪刀和针插,桶旁边躺着一只猫,拉门外的廊檐下放着插着花的木桶,旁边的凳子上还放了一把刀,“古库里婆”的身后搭着几件衣服,所有的这些描绘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如果不是老太婆狰狞的面孔,或许人们还以为是某户人家里温馨的情景呢。然而仔细看的话,老太婆的额头刻满皱纹,两只眼睛青大而凹陷,似乎还有两个很大的黑眼圈,因掉了牙而瘪下去的嘴巴里叼着从死人头上拔下的头发,瘦骨嶙峋的身体从衣服敞开的宽大领子中清晰可见,脚边的猫懒洋洋地睡着大觉。猫在日本传说中是一种很诡异的动物,它每活九年就会长出一条尾巴,直到长出九条尾巴后就会变成妖怪;猫经常出 现在有死人的地方,从死人身体上爬过,尸体就会复活而成为行尸走肉。面容枯槁的老太婆,和死人头发旁安然睡觉的大猫,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妖异的感觉。
                              鸟山石燕的绘画上有题词,说古库里婆是某座山上寺庙的七代前住持的妻子,她住在那座寺庙的僧人房里,盗取施主捐赠的米钱和香钱,后来还剥下刚刚死掉的人的皮做成衣服。题词中将古库里婆称为梵嫂。梵嫂指僧侣的妻子。梵僧一词本来指从印度或西域东来的僧人,也指戒行清净的高僧,但后世中,梵僧一词也渐渐泛指一般僧人。梵道、梵行的本意,指断除淫欲、戒行清净。虽然朝廷明令禁止僧道娶妻,但其实娶妻的僧道非常多,尤其是一些较富裕的地区,僧人“例有室家”的很多,这固然是禅宗世俗化的结果,也与富裕地区僧人大多腰缠万贯有关。其实,关于僧人娶妻的说法在我国唐代时就有记载,佛教传入日本后,很多地方也出现这种说法。岛山石燕作画也暗中讽刺了这些破戒僧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楼2015-09-09 2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