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亿财网8月10日 伴随着证监会启动对国内股权众筹平台的全面摸查,预计正式的股权众筹监管细则将会很快面世,不过,令人担忧的是,当前为数众多打着股权众筹名义或旗号的众筹平台,最终会被淘汰吗?
众筹行业乱象多
“已经获得公募牌照的3家股权众筹基本上还没什么动作,活跃在市场上的主要是一些私募性质的股权众筹平台。草莽发展初期总会存在一些乱象,行业人士默认自己是资本市场的‘五板’,在市场上不遗余力地开拓业务和通过各种活动去展示平台和平台下的项目。”上述从业人士表示,不少的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活动公开宣传、募资,加上新三板火热,不少平台的项目对接新三板市场,将一些非特定投资人的项目打包成私募投资基金,在公开与非公开中踩踏红线,这些都是与监管冲突的地方。
该人士认为,与债权众筹P2P不同,股权投资的风险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要在投后至少两三年之后才能显现。同时股权众筹一般是创业类的早期企业,成功率低,风险大。如果行业过热,出现过多的平台,推出质量没有保证的项目和企业,而没有对所投资的项目和企业进行筛选,公开向公众募资投资,会布下风险地雷。
“除了在公开宣传与募资中踩线,现在行业中还有一个问题,即合格投资人的界定。现在不少平台的投资人没有经过审核,不存在合格与不合格之说。有的平台1万元起投,有的5万元,有的10万元。”该从业人士表示,按照监管意见,合格投资者的标准要求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目前这个要求,大部分平台都没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