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划,唯亭老街未来将被改造为富有原汁原味特色的明清娄江河畔商业街,兼收唯亭镇传统商业精粹,创建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是唯亭老镇文化的集中体现;整个街区是集观光、购物、休闲、娱乐、居住为一体,居民生活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清洁,社会文明以及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旅游商住混合功能的城市片区。
那么你知道唯亭老街的前世今身吗?
唯亭老街位于娄江北岸,西起仁寿港,东至驷马泾,全长1.5公里。
唯亭,古称“夷亭”。《吴郡志》卷八载:“阖闾十年(公元前505)东夷侵逼吴境,下营于此,因名之。”在其后的两千年里,唯亭从要塞逐渐演变成为市镇。明中叶后已有相当规模。至清中叶,唯亭已是“人烟稠密,比屋万家”、“地列通衢”、“百货骈阗”的“吴中巨镇”。成书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的《元和唯亭志》称当时唯亭为“元和县首镇”。
潘志彤绘唯亭老街户棚
唯亭市镇以娄江为界,分南北两片。北片称“上塘”,住户聚集,有街市;南片称“下塘”,住户少,无街市。上塘的街市也称“唯亭老街”。唯亭老街东梢有霖雨桥横跨娄江,把“上塘”、“下塘”联为一体。老街街面全为侧铺卵弹石路,宽处有4~5米,窄处2~3米。街分东、中、西3段,俗称“东横头”、“西横头”和“中街”,中街最为热闹。街北有“寺弄”和“金弄堂”两条小巷。街东有城隍庙、状元泾桥、问潮馆、乙未亭、延福寺等古迹,多为宋代建筑。街中段有关帝庙。街西有西城隍庙、仁寿桥和沙湖石堤。清咸丰十年(1860),唯亭集镇成为清军进攻苏州城的前沿。战后片瓦不存,经上百年才缓慢恢复生气。20世纪初娄江北岸兴建公路和铁路,南岸下塘的人口和商业逐步向北岸上塘迁移。
建于宋至和二年(1055)的乙未亭(2005)
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的仁寿桥(2005)
潘志彤绘唯亭老街店铺
民国期间唯亭镇老字号
20世纪中叶,上塘街又成繁华街市。“老字号”的店铺中有“正大”、“原大”、“福大”、“宏大源”等棉布店;有“祥和”、“大康”、“恒祥”、“广仁新”等百货店;有“正大盛”、“潘万源”、“大隆”、“万丰”等酒酱店;有“施正和”、“大华”、“徐义兴”、“长源”等南货店;有“寿而康”、“德生堂”、“养和堂”、“万春堂”等中西药店。此外还有竹行、米行、糖坊、染坊和哺坊等。另外还有摆摊、设柜和肩挑手提、串村走巷叫卖的流动小贩与手艺人。
上塘街街面上,原有木结构的护棚,长3里。下雨天行人走在街上不用打伞,所以上塘街也被称为“雨街”。1958年护棚全部被拆除。1978年,在娄江清淤拓宽工程中,街东头“阜民霖雨桥”被拆除,其跨越娄江两岸的功能由新建的南北向公路桥娄江大桥取代。
那么你知道唯亭老街的前世今身吗?
唯亭老街位于娄江北岸,西起仁寿港,东至驷马泾,全长1.5公里。
唯亭,古称“夷亭”。《吴郡志》卷八载:“阖闾十年(公元前505)东夷侵逼吴境,下营于此,因名之。”在其后的两千年里,唯亭从要塞逐渐演变成为市镇。明中叶后已有相当规模。至清中叶,唯亭已是“人烟稠密,比屋万家”、“地列通衢”、“百货骈阗”的“吴中巨镇”。成书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的《元和唯亭志》称当时唯亭为“元和县首镇”。
潘志彤绘唯亭老街户棚
唯亭市镇以娄江为界,分南北两片。北片称“上塘”,住户聚集,有街市;南片称“下塘”,住户少,无街市。上塘的街市也称“唯亭老街”。唯亭老街东梢有霖雨桥横跨娄江,把“上塘”、“下塘”联为一体。老街街面全为侧铺卵弹石路,宽处有4~5米,窄处2~3米。街分东、中、西3段,俗称“东横头”、“西横头”和“中街”,中街最为热闹。街北有“寺弄”和“金弄堂”两条小巷。街东有城隍庙、状元泾桥、问潮馆、乙未亭、延福寺等古迹,多为宋代建筑。街中段有关帝庙。街西有西城隍庙、仁寿桥和沙湖石堤。清咸丰十年(1860),唯亭集镇成为清军进攻苏州城的前沿。战后片瓦不存,经上百年才缓慢恢复生气。20世纪初娄江北岸兴建公路和铁路,南岸下塘的人口和商业逐步向北岸上塘迁移。
建于宋至和二年(1055)的乙未亭(2005)
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的仁寿桥(2005)
潘志彤绘唯亭老街店铺
民国期间唯亭镇老字号
20世纪中叶,上塘街又成繁华街市。“老字号”的店铺中有“正大”、“原大”、“福大”、“宏大源”等棉布店;有“祥和”、“大康”、“恒祥”、“广仁新”等百货店;有“正大盛”、“潘万源”、“大隆”、“万丰”等酒酱店;有“施正和”、“大华”、“徐义兴”、“长源”等南货店;有“寿而康”、“德生堂”、“养和堂”、“万春堂”等中西药店。此外还有竹行、米行、糖坊、染坊和哺坊等。另外还有摆摊、设柜和肩挑手提、串村走巷叫卖的流动小贩与手艺人。
上塘街街面上,原有木结构的护棚,长3里。下雨天行人走在街上不用打伞,所以上塘街也被称为“雨街”。1958年护棚全部被拆除。1978年,在娄江清淤拓宽工程中,街东头“阜民霖雨桥”被拆除,其跨越娄江两岸的功能由新建的南北向公路桥娄江大桥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