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间交流一下。
现时钮豹与国内几家制造厂商在RFID倒装机“吸晶与贴晶运行模式”上是相同的,即水平置放的晶元架由下方的顶针装置顶起晶片,吸晶装置随即吸附旋转180%二转给贴晶装置,贴晶装置将晶片置放于基带天线的相应位置。
国内厂商倒装机的装置与钮豹倒装机的装置,二者在硬件上有少许的差别,在软件上则有非常大的差别。因此国内厂商倒装机的UPH5K~6K/h相较于钮豹的UPH9K~11K/h,很大程度上落差于软件上。
例如钮豹的TAL-15000型倒装机/单晶元架、双吸晶、双贴晶,UPH9K~11K/h。深圳新晶路DZJ-8000型倒装机/双晶元架、双吸晶、双贴晶,UPH5.5K~6K/h。上述二个机型硬件区别是;钮豹是单晶元架,深圳新晶路是双晶元架,软件设计的的功底区别由此可见一斑。
回过头来思维,影响倒装机的UPH除了软件的功底以外,还有没有其它更重要的因素?既然钮豹的软件设计水平一流,那钮豹的UPH不应滞停在9K~11K?尽管钮豹的TAL-15000型机瞬间UPH可达15K,但瞬间的UPH15K毕竟只是测试结果,而非是惯例生产的UPH。
无论钮豹还是国内厂商,当UPH处于11K/h以下时,当前的顶针构造、运行模式、实际效率可以满足。RFID倒装机制造业内资深人士应知;若倒装机的UPH需进一步往高速高效方向发展,将受限于顶针装置。我们假设现各厂商正在使用的顶针装置,在一个SEC的时间单位内,可循环工作几次?三次?四次?五次?於此猜测;钮豹的研发人员也清楚此一瓶颈。
除顶针装置的因素,天线基带的幅宽也是影响UPH的一个重要因素,贴晶单元的效率都耗在路途上。所以钮豹的TAL-15000型倒装机的幅宽为320mm,深圳新晶路DZJ-8000型倒装机的幅宽为370mm,显然二者都对贴晶单元的效率耗在路途上的无奈。
说了这么多,该进入主题了。2015.8.20深圳物联网展会上,从钮豹展位上获悉今年10月份钮豹将推出UPH18K~20K的单条封装机(幅宽25mm、晶元架倒置、取消吸晶构件与贴晶构件,由顶针直接将晶片顶出并置效于基带天线位置)。这是一项较大动静的封装模式革命,让我们试目以待。
如果不改变吸晶与贴晶的模式,完全克服贴晶单元耗在路途上的效率,又无需很高速的各单元之间的传递,唯有将晶元架倒置并沿X方向运动配合Y方向运动实施节点节距吸晶与贴晶。
本人有幸於2014年在上海晶路公司施总关心下学习了倒装机例,也有幸与华中科技大学陈建魁工学博士进行晶元架倒置模式的交流,也拜读了华中科技大学尹周平教授硕导下几十位研究生的RFID毕业论文,经一年对各类RFID倒装机的关注,巳摸索出晶元架倒置模式与节点节距吸晶与贴晶模式及结构设计。UPH可满足11K/h或更高。
本人发此文,拟寻找合作平台试制上述概念机,希望合作平台有资深图像视觉研发人员与电控软件研发人员。上述概念机的发明专利可归属於合作平台。
联系方法:王生/手机:13527695238 QQ:172320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