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吴兢)
○序
乐府之兴,肇於汉魏。历代文士,篇咏实繁。或不睹於本章,便断题取义。赠夫利涉,则述《公无度河》①;庆彼载诞,乃引《乌生八九子》;赋雉斑者,但美绣锦臆;歌天马者,唯叙骄驰乱蹋。类皆若兹,不可胜载。递相祖习,积用为常,欲令后生,何以取正?余顷因涉阅传记,用诸家文集,每有所得,辄疏记之。岁月积深,以成卷轴,向编次之,目为《古题要解》云尔。
①公无渡河
[gōng wú dù hé]
公无渡河又作《箜篌引》,《相和歌辞》之一。据崔豹《古今注》记载,一天早晨,汉朝乐浪郡朝鲜县津卒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散白发的疯颠人提着葫芦奔走。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不让他渡河,却已赶不及,疯癫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那位女子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其声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回到家,把那歌声向妻子丽玉作了描绘,丽玉也甚为悲伤,于是弹拔箜篌把歌声写了下来,听到的人莫不吞声落泪。丽玉又把这个曲子传给邻居女儿丽容,其名即《箜篌引》。
韩国认为《公无渡河》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歌。
中文名:公无渡河
属性:乐府古辞
又名:《箜篌引》
属于:《相和歌辞》
原文
《琴操》曰有一狂夫,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乃号天嘘唏,鼓箜篌而歌曰: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赏析
这首四句十六言的《箜篌引》最早见于东汉蔡邕的《琴操》,后在荀勖的《太乐歌词》、孔衍的《琴操》中均有记载。相传古乐曲由朝鲜艄公霍里子高的妻子丽玉所作。后来,常用吟此诗来讽喻对方身罹险境,却执迷不悟,苦劝不听,并警告对方再不纳谏将有严重的危险。
* 词条由网民创作并享有版权,请保护版权归属
○序
乐府之兴,肇於汉魏。历代文士,篇咏实繁。或不睹於本章,便断题取义。赠夫利涉,则述《公无度河》①;庆彼载诞,乃引《乌生八九子》;赋雉斑者,但美绣锦臆;歌天马者,唯叙骄驰乱蹋。类皆若兹,不可胜载。递相祖习,积用为常,欲令后生,何以取正?余顷因涉阅传记,用诸家文集,每有所得,辄疏记之。岁月积深,以成卷轴,向编次之,目为《古题要解》云尔。
①公无渡河
[gōng wú dù hé]
公无渡河又作《箜篌引》,《相和歌辞》之一。据崔豹《古今注》记载,一天早晨,汉朝乐浪郡朝鲜县津卒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散白发的疯颠人提着葫芦奔走。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不让他渡河,却已赶不及,疯癫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那位女子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其声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回到家,把那歌声向妻子丽玉作了描绘,丽玉也甚为悲伤,于是弹拔箜篌把歌声写了下来,听到的人莫不吞声落泪。丽玉又把这个曲子传给邻居女儿丽容,其名即《箜篌引》。
韩国认为《公无渡河》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歌。
中文名:公无渡河
属性:乐府古辞
又名:《箜篌引》
属于:《相和歌辞》
原文
《琴操》曰有一狂夫,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乃号天嘘唏,鼓箜篌而歌曰: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赏析
这首四句十六言的《箜篌引》最早见于东汉蔡邕的《琴操》,后在荀勖的《太乐歌词》、孔衍的《琴操》中均有记载。相传古乐曲由朝鲜艄公霍里子高的妻子丽玉所作。后来,常用吟此诗来讽喻对方身罹险境,却执迷不悟,苦劝不听,并警告对方再不纳谏将有严重的危险。
* 词条由网民创作并享有版权,请保护版权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