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长江大桥吧 关注:10贴子:20
  • 0回复贴,共1

茅以升曾应邀参与设计东水门长江大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重庆是公认的“桥都”,新中国成立至今,重庆境内仅在长江上建成的大桥就有32座,居长江流域各省市之最。但“桥都”称号的获得,远非一朝一夕。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当局曾多次提出修建横跨长江和嘉陵江的两江大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也应邀参与设计东水门长江大桥。由于时局变化,这一建桥计划最终未能实施。
  过江要坐轮渡
  “以前过江坐轮渡去朝天门,排队都要二三十分钟。”8月10号上午11点钟,东水门大桥南桥头长江边,58岁的老唐手持鱼竿,一边瞅着江水中的浮子,一边向记者描述以前过江的情景。
  “坐轮渡最先是五毛钱,后来涨到一块钱。”老唐说。
  东水门大桥最早规划
  重庆长江上修起的第一座大桥,是石板坡长江大桥,但重庆在长江上规划的第一座大桥,其实是去年才通车的东水门大桥。
  “抗战时期,甚至早在建市初期,重庆就开始提出要修建两江大桥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赵耀说,但真正以城市规划的文件形式确定修建两江大桥,是在抗战胜利后第二年。
  1946年,重庆市制定《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此后,时年50岁的茅以升受市政府委托,完成了两江大桥的初步设计。其中长江大桥选址东水门大码头至下龙浩,全长982米,连接南岸与市中心;嘉陵江大桥选址曾家岩与陈家馆之间,全长为500米。在茅以升的设计中,长江大桥采用悬索式长跨度铁桥。
  两江大桥规划曾多次变更
  然而,由于经费缺乏,大桥一直未能按计划开工。1948年,时任市长杨森认为,同时兴建两江大桥人力物力均不允许,决定先建投资较小的嘉陵江大桥。1949年1月16日,嘉陵江大桥奠基典礼在沧白纪念堂举行,但直至重庆解放,两江大桥仍未开工建设。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被重庆拱手相让。而东水门长江大桥的规划,也历经波折。
  1960年的《重庆城市初步规划》中,规划架设 7 座两江大桥跨越长江和嘉陵江,其中就包括《陪都计划》中位于东水门和千厮门的跨江大桥。但在1983年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取消了东水门大桥和千厮门大桥。
  时间到了1998年,重庆市直辖第二年,东水门大桥再次被列入规划之列;2003年的综合交通规划,千厮门大桥重新列入规划。
  去年3月和今年5月,东水门大桥和千厮门大桥分别建成通车,规划多年的两江大桥终于变成现实。
  “60多年后建成的两江大桥,最终建设地与当初设计相差不远,功能上都考虑了公路+轨道的模式。”赵耀说。


IP属地:江苏1楼2015-08-15 11: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