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策府吧 关注:254贴子:18,036
  • 19回复贴,共1
@李崇骁_
夜里召成吗 其实我一直想摸黑看看大明宫来着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08-15 23:23回复
    【霍家少二郎进言谈策学得失,颇有见地,顿生爱才之意,召他入宫详谈。】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08-15 23:56
    回复
      【从奏折文字来看,霍二郎是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实见其人,与所想差距不大,免他礼】确实是青年才俊。召你来,是想略议策学整饬一事,以你之见,当从何处着手?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5-08-16 00:58
      回复
        换题?【略想一二】但科举所查无非圣贤学说,治世经纶,范围已定,题换来换去还是框囿于此,难出窠臼啊。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08-16 23:47
        回复
          (条条框框定的死,若说要改,简单换题自然不是长久之计;但若往细里说,难免要扯到修整科举的事上。然而科举事关国体,这种话,讲轻率了、搞不好,要掉脑袋。伸手不打笑脸人,于是我明媚着先将好话摆在了牵头、一声高呼,就差没五体投地)
          若说单改题目,以我大唐之才俊不消几载自是重蹈覆辙,吾皇英明啊!
          (然后缓缓近了一步,满脸堆笑,话锋一转。)
          自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策学之风倡乱,是因其浮虚为贵。
          臣以为,万物之初,第一步以模仿为学习,临摹自要先赏得百家精粹再沿以玉刻雕琢、谓去其糟粕、此乃第二步。
          若是能将笔试内容以文常为主,再辅以些许自悟,如此即是浮虚之风再猖狂、选举之人亦留了厚实基础,也消了些许后患。


          7楼2015-08-17 00:49
          回复
            文常能记善背即可,用以选材易流于呆板,至于自悟,各考官评判标准不一,只怕众口难调,反而失策。
            【听他一席话,书生气太明显,距离真正经世致用的大境界还有很长的路。不过,已不是寻常人物,值得一用。】
            朕有意调你入礼部,为朕访察科举得失,为今后改良打下基础,你意下如何?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5-08-17 08:58
            回复
              送你们张图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08-17 12:22
              收起回复
                (死板,呆滞,听起虽是贬义、但却绝不单一个‘背’字就可应付下来。这其中的道理就好比后世流行八股文,亦不乏有反对声音、说其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但所谓的“遴拔真才实学之道”其实只是一个凌空的假设,理想虽然美好终究不能付之于行动。学以致用,不学哪能用?这也不过一句话的事,学生怎么样定不了大局、掌舵的还得是上头人。只是为着如今坐在高殿上的是他,拱手欠腰的是我,我便是对着圣人前头这一句腹诽千万,也只得恭恭敬敬来一句)
                圣上所言极是。
                (至于由户部转至礼部,明上看着是离了捞银子的大宝盆、但其实科考诸事牵扯世家,多是才干之子、其中暗道自有一套。)
                都有才学浅陋,幸得陛下赏识,自无以复加,一切唯尊调服。
                @李崇骁_


                10楼2015-08-18 18:36
                回复
                  【闲话几句,准其告退。】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5-08-19 0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