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温州街是古镇灯饰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古镇,除了“灯饰一条街”,还有一条“温州街”。这条连贯新兴大道和中兴大道的华兴路,因着一百多个门市部、七成为温州人经营而得名。
“温州街”是温州人在古镇创业的一个缩影。本世纪初,古镇因为1999年成功第一届国际灯饰博览会而“一举成名天下知”,当时的灯饰业龙头温州、温商们也集体迁徙而来。加上古镇本地做灯人家族式的开枝散叶,奠定了今日“灯都”的雏形。
温商的一次集体迁徙
“1992、1993年时,温州灯饰业达到了一个顶峰,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估计当时的市场占有率应该超过古镇。”前中山温州商会会长董承聪回忆往事,说二十年前,当人们提起灯饰时,更多的是想到温州;而今天,当人们提起灯饰时,想到的却只有古镇。
八十年代初,由于民用灯具的需求量相当大,实行市场经济比较早的浙江省宁波市郭巨镇、温州市及附近地区在市场的驱动下成立了近千家灯具生产企业。
然而到1995年,随着台湾人陆续到广东开厂,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逐渐地,温州灯饰业上下游的配套不再具备优势,开始走下坡路。
其实,温州和古镇的做灯人之间,已经有了一些交集。而这个交集,在1999年古镇镇政府斥资2500万元举办第一届国际灯饰博览会后放大了,进而引发温商们的集体迁徙。
“当时看着古镇的灯博会,就像看到了一个新希望。特别是当地政府对灯博会的用心程度、投入程度,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董承聪说,此前他参加过很多同类型展,但只有在古镇,当时展会的硬件设施很一般,甚至比较简陋,但氛围的火热程度却很不一般,让他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政府那么大力度的扶持。
也就是第一届灯博会后,温商陆续迁徙而来,古镇爆发性增长,并取而代之成为行业龙头。
融入,并成为一部分
2000年,董承聪正式迁来古镇。
他说,开始时对融入异乡有顾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租下了6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但几年后,企业的良好发展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古镇人包容和博爱,更令他喜出望外。
事实也证明,古镇是温州人做灯的另一个大舞台。集体迁徙并没影响温州灯商的销售网络,反而由于古镇持续十届的灯博会,古镇成长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灯饰产业中心,温商和温州灯饰不仅没有没落,反而名扬海外。
古镇真正留下了温商,温商也成为了古镇灯饰的一部分,他们对这个地方,也投入了更多的关切和爱。
“回想十多年前,那时的古镇仍未摆脱农村的影子,但今天的古镇,从政府的规划也可以看出来,生产正在向周边地区拓展,古镇未来以世界灯饰的集中展贸为目标。它愈来愈变得无可替代。但是同时,我亦希望政府进一步完善作为中心基地的相关配套,例如企业的一些高端人才来到古镇,他们除了工作外,更需要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让我们留住人才。”董承聪说。
温州商会的成立
中山温州商会的成立,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2004年的7月1日,中山温州商会正式成立,落户在新都酒店三楼。
它不仅是一个温州商人聚会交流的平台,更是一座桥梁,一条纽带,“方便同行之间的交流,也方便温州商人更明确地向政府表达自己的声音。”董承聪说。他是中山温州商会的前任会长。
多年来,温商发挥温州人特有的抱团精神,联合经营,共创财富,逐渐在中山的灯饰行业开创了一片片温姓天地。从将古镇华兴路演变成温州商业街,到横栏沙茂辉工业区里辟出温州工业街。近年来,他们又将触角伸到了临近的江门市,运营一个由中山温州商会商会会员投资30亿元、占地近2000亩的江门温州灯饰工业园。
由于温商对古镇灯饰产业的贡献,中山温州商会同样也得到了古镇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他们在企业税收、外来建设者子女教育、金融服务、医院服务、电视节目服务等方面,为我镇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据统计,截止2011年,在中山创业的温商已超过3万人,创办的企业超过了3000家,投资总额超过了500亿元,其中,近7成的温商从事灯饰、照明行业。
在古镇,除了“灯饰一条街”,还有一条“温州街”。这条连贯新兴大道和中兴大道的华兴路,因着一百多个门市部、七成为温州人经营而得名。
“温州街”是温州人在古镇创业的一个缩影。本世纪初,古镇因为1999年成功第一届国际灯饰博览会而“一举成名天下知”,当时的灯饰业龙头温州、温商们也集体迁徙而来。加上古镇本地做灯人家族式的开枝散叶,奠定了今日“灯都”的雏形。
温商的一次集体迁徙
“1992、1993年时,温州灯饰业达到了一个顶峰,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估计当时的市场占有率应该超过古镇。”前中山温州商会会长董承聪回忆往事,说二十年前,当人们提起灯饰时,更多的是想到温州;而今天,当人们提起灯饰时,想到的却只有古镇。
八十年代初,由于民用灯具的需求量相当大,实行市场经济比较早的浙江省宁波市郭巨镇、温州市及附近地区在市场的驱动下成立了近千家灯具生产企业。
然而到1995年,随着台湾人陆续到广东开厂,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逐渐地,温州灯饰业上下游的配套不再具备优势,开始走下坡路。
其实,温州和古镇的做灯人之间,已经有了一些交集。而这个交集,在1999年古镇镇政府斥资2500万元举办第一届国际灯饰博览会后放大了,进而引发温商们的集体迁徙。
“当时看着古镇的灯博会,就像看到了一个新希望。特别是当地政府对灯博会的用心程度、投入程度,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董承聪说,此前他参加过很多同类型展,但只有在古镇,当时展会的硬件设施很一般,甚至比较简陋,但氛围的火热程度却很不一般,让他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政府那么大力度的扶持。
也就是第一届灯博会后,温商陆续迁徙而来,古镇爆发性增长,并取而代之成为行业龙头。
融入,并成为一部分
2000年,董承聪正式迁来古镇。
他说,开始时对融入异乡有顾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租下了6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但几年后,企业的良好发展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古镇人包容和博爱,更令他喜出望外。
事实也证明,古镇是温州人做灯的另一个大舞台。集体迁徙并没影响温州灯商的销售网络,反而由于古镇持续十届的灯博会,古镇成长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灯饰产业中心,温商和温州灯饰不仅没有没落,反而名扬海外。
古镇真正留下了温商,温商也成为了古镇灯饰的一部分,他们对这个地方,也投入了更多的关切和爱。
“回想十多年前,那时的古镇仍未摆脱农村的影子,但今天的古镇,从政府的规划也可以看出来,生产正在向周边地区拓展,古镇未来以世界灯饰的集中展贸为目标。它愈来愈变得无可替代。但是同时,我亦希望政府进一步完善作为中心基地的相关配套,例如企业的一些高端人才来到古镇,他们除了工作外,更需要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让我们留住人才。”董承聪说。
温州商会的成立
中山温州商会的成立,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2004年的7月1日,中山温州商会正式成立,落户在新都酒店三楼。
它不仅是一个温州商人聚会交流的平台,更是一座桥梁,一条纽带,“方便同行之间的交流,也方便温州商人更明确地向政府表达自己的声音。”董承聪说。他是中山温州商会的前任会长。
多年来,温商发挥温州人特有的抱团精神,联合经营,共创财富,逐渐在中山的灯饰行业开创了一片片温姓天地。从将古镇华兴路演变成温州商业街,到横栏沙茂辉工业区里辟出温州工业街。近年来,他们又将触角伸到了临近的江门市,运营一个由中山温州商会商会会员投资30亿元、占地近2000亩的江门温州灯饰工业园。
由于温商对古镇灯饰产业的贡献,中山温州商会同样也得到了古镇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他们在企业税收、外来建设者子女教育、金融服务、医院服务、电视节目服务等方面,为我镇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据统计,截止2011年,在中山创业的温商已超过3万人,创办的企业超过了3000家,投资总额超过了500亿元,其中,近7成的温商从事灯饰、照明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