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化吧 关注:232贴子:1,344

回复:更新《搜神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十九
元康五年三月,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负二小蛇,入城北门,迳从市入汉阳城景王祠中,不见。
(元康五年(公元295 年)三月,临淄县出现一条大蛇,长十多丈,背着两条小蛇,游进临淄县城的北门,径直穿过街市进入汉阳城景王祠中,便不见了。)
二十
元康五年三月,吕县有流血,东西百余步。其后八载,而封云乱徐州,杀伤数万人。
(元康五年(公元295 年)三月,吕县发现流淌的鲜血,从东到西长一百多步。那以后第八年,封云起兵攻打徐州,杀伤了几万人。)
二十一
元康七年,霹雳破城南高禖石。高禖,宫中求子祠也。贾后妒忌,将杀怀、愍,故天怒贾后,将诛之应也
(元康七年(公元297 年),霹雳击破了城南高禖庙年的石头。高禖,是皇宫内祈求生儿子的祠庙。当时贾后妒忌,将要杀掉怀帝、愍帝,所以老天怨恨贾后,这霹雳击石便是贾后将要诛杀怀帝、愍帝的应验。)


IP属地:广西83楼2015-09-24 22:57
回复
    二十二
    元康中,天下始相效为乌杖,以柱掖。其后稍施其镦,住则植之。及怀、愍之世,王室多故,而中都丧败。元帝以藩臣,树德东方,维持天下,柱掖之应也。
    (元康年间(公元291 年—299 年),天下的人开始互相仿效制作长的拐杖,用来支撑胳肢窝。那拐杖的末端稍微冒上一个平底的铜套,立住时就用它支撑着。到怀帝、愍帝的时候,晋王朝多事变,而京都败亡。晋元帝以诸侯王的身份,在东方建功立业,维持晋王朝的统治,这是拐杖支撑胳肢窝的应验。)
    二十三
    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倮身之饮,对弄婢妾。逆之者伤好,非之者负讥,希世之十,耻不与焉。胡、狄侵中国之萌也。其后遂有二胡之乱。
    (元康年间(公元291 年—299 年),显贵闲荡的公子少爷互相结伙、披头散发、赤身裸体来喝酒,调戏玩弄婢女小妾。不顺从他们的就伤害情谊,责怪他们的就遭到讽刺,迎合世俗的人士,都以此为耻辱而不参预这种事。这是胡人、北狄侵略中国的苗头。那以后就有两个胡人(石勒、石虎)的作乱。)
    二十四
    惠帝太安元年,丹阳湖熟县夏架湖,有大石,浮二百步而登岸。百姓惊叹,相告曰:「石来!」寻而石冰入建邺。
    (晋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 年),在丹阳郡湖熟县夏架湖,有块大石头漂浮了二百步又登上湖岸。百姓惊叹不已,互相传话说:“石头来了!”不久,张昌的部将石冰攻进了建邺。)


    IP属地:广西84楼2015-12-06 15:1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二十八
      晋惠帝永兴元年,成都王之攻长沙也,反军于邺,内外陈兵。是夜,戟锋皆有火光,遥望如悬烛,就视则亡焉。其后终以败亡。
      (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 年),成都王司马颖攻占长沙,又带兵返回邺城,城内城外部陈列了兵器。这天夜里,兵器的锋刃上都有火光,远看象挂着的蜡烛,走近看便没有了。后来他终于失败被杀。)
      二十九
      晋怀帝永嘉元年,吴郡吴县万详婢生一子,鸟头,两足马蹄,一手无毛,尾黄色,大如碗。
      (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 年),吴郡吴县石详的婢女生了一个孩子,长着鸟的头,两只脚,脚形如马蹄,一只手,没有毛,尾巴黄色,象碗一样大。)


      IP属地:广西86楼2015-12-06 15:12
      回复
        四十五
        太兴中,兵士以绛囊缚紒。识者曰:「紒在首为乾,君道也。囊者为坤,臣道也。今以朱囊缚紒,臣道侵君之象也。」为衣者,上带短,才至于掖;着帽者,又以带缚项:下逼上,上无地也。为袴者,直幅无口、无杀,下大之象也。寻而王敦谋逆,再攻京师。
        (太兴年间(公元318 年—321 年),士兵用红布袋束住发髻。有见识的人说:“发髻在头上为乾,象征君道。口袋为坤,象征臣道。现在用红布袋束住发髻,这是臣下侵犯君主的征兆。”当时做衣服的,上边的衣带做得很短,才到达胳肢窝;戴帽子的,又用帽带缚住脖子。这是下面逼迫上面,上面无地自容的象征。当时做裤子的,直接用整幅宽的布做裤脚口,从裤腿到裤脚口尺寸不减小,这是下边壮大的象征。不久王敦策划叛乱,又攻打京城,这便是这些奇装异服的应验啊。)
        四十六
        太兴四年,王敦在武昌,铃下仪仗生花,如莲花,五六日而萎落。说曰:「《易》说:'枯杨生花,何可久也'今狂花生枯木,又在铃阁之间,言威仪之富,荣华之盛,皆如狂花之发,不可久也。」其后王敦终以逆命,加戮其尸。
        (太兴四年(公元321 年),王敦在武昌的时候,帅府的仪仗上开出花来,那花朵象莲花,过了五六天就凋谢了。有人解说道:“《易经》的象辞解释说,‘干枯的杨树开花,哪能长久呢?现在失常的奇花长在干枯的木头上,又在帅府中,这是说礼仪之多,荣华之盛,都象失常之花的开放,不可能长久的。”后来王敦终于因为违抗晋明帝之命,死后尸体还受了刑戮。)
        四十七
        旧为羽扇柄者,刻木象其骨形,列羽用十,取全数也。初,王敦南征,始改为长柄,下出可捉,而减其羽,用八。识者尤之曰:「夫羽扇,翼之名也。创为长柄,将执其柄,以制其羽翼也;改十为八,将未备夺已备也。此殆敦之擅权,以制朝廷之柄,又将以无德之材,欲窃非据也。」
        (过去做羽毛扇的柄,把木头刻成扇子的骨架,编排的羽毛用十根,这是采用完备的数字。当初,王敦向南出征的时候,开始把扇柄改为长柄,下端突出一段以便用手握住,而旦减少了扇子的羽毛,只用八根。有见识的人非议说:“羽毛扇,是一个表示羽翼的名称。王敦创造出长柄,是要握住扇柄,来控制它的羽翼;把十根改成八根,是让未完备的数字取代已经完备的数字。这大概是暗示着王敦独擅大权,来控制朝廷的所有权力;又凭他那没有德行的才能,想窃取他不该占据的地位。”)
        四十八
        晋明帝太宁初,武昌有大蛇,常居故神祠空树中。每出头,从人受食。京房《易传》曰:「蛇见于邑,不出三年,有大兵,国有大忧。」寻有王敦之逆。
        (晋明帝太宁初年,武昌有条大蛇,曾经栖息在旧神庙的树洞中,经常探出头来,从祭祀的人那里收受食物。京房《易传》说:“蛇在城中出现,不出三年,就会有大的战乱,国家会有大的忧患。”不久就有王敦的叛逆。)


        IP属地:广西92楼2015-12-06 15:14
        回复
          【卷八】

          虞舜耕于历山,得玉历于河际之岩。舜知天命在己,体道不倦。舜龙颜大口,手握褒。宋均注曰:「握褒,手中有'褒'字。喻从劳苦,受褒饬,致大祚也。」
          (舜在历山耕地,在黄河边的岩石上拾到一只玉鬲。舜知道天神的意旨是把天下托付给自己。所以努力行道而不知疲倦。舜长得眉骨突起,嘴巴宽大,手握褒(手掌宽大)。宋均注解说:“握褒,是手掌中握着‘褒’字。说明他出身劳苦,但后来受到褒扬嘉奖,以致得到了大福。”)

          汤既克夏,大旱七年。洛川竭。汤乃以身祷于桑林,剪其爪发,自以为牺牲,祈福于上帝。于是大雨即至,洽于四海。
          (汤战胜了夏桀后,大旱七年,洛水都干涸了。汤就用自己作为祭品在桑林向上天析祷,他剪掉了自己的指甲和头发,自己把自己当作祭祀用的牲畜,向上帝求福,于是大雨马上降临,全国都湿润了。)

          吕望钓于渭阳,文王出游猎。占曰:「今日猎得一兽,非龙非螭,非熊非罴。合得帝王师。」果是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悦,同车载而还。
          (吕尚在渭河的北岸钓鱼,周文王出去打猎。打猎前的占卜结果说:“今天猎获一只动物,不是龙不是螭,不是熊不是罴,而应该得到一个帝王的老师。”结果周文王在渭河的北岸发现了吕尚,与他交谈后,十分高兴,便让他与自己乘坐同一辆车回去了。)


          IP属地:广西93楼2015-12-06 15:14
          回复

            吴诸葛恪征淮南归,将朝会之夜,精爽扰动,通夕不寐。严毕趋出,犬衔引其衣。恪曰:「犬不欲我行也。」出仍入坐。少顷复起,犬又衔衣,恪令从者逐之。及入,果被杀。其妻在室,语使婢曰:「尔何故血臭?」婢曰:「不也。」有顷,愈剧。又问婢曰:「汝眼目瞻视,何以不常?」婢厥然起跃,头至于栋,攘臂切齿而言曰:「诸葛公乃为孙峻所杀。」于是大小知恪死矣。而吏兵寻至。
            (吴国诸葛恪出征淮南回来,将要朝见君主的那天晚上,心烦意乱,整个晚上都没睡着。第二天,他穿戴整齐后恭敬地小步快跑出门,狗咬住他的衣服拉着不放,诸葛恪说:“狗不让我走啊。”出门后便又进门坐下。过了一会儿他又起身,狗又咬住他的衣服,诸葛恪叫随从赶走了狗。等他进宫后,果然被杀了。他妻子在家里,问她的丫鬟说:“你为什么有血腥气?”丫鬟说:“没有啊。”过了一会儿,血腥气更厉害了,她又问丫鬟说:“你的眼睛向上看,为什么不同平常?”这丫鬟突然跳起来,头一直撞到梁上,挽起臂膀咬牙切齿地说:“诸葛公竟被孙峻杀了。”于是一家老小都知道诸葛恪死了,而官兵一会儿就来了。)
            十一
             吴戍将邓喜,杀猪祠神,治毕悬之。忽见一人头,往食肉。喜引弓射,中之,咋咋作声。绕屋三日。后人白喜谋叛,合门被诛。
            (吴国的守将邓喜,杀了猪来祭神,祭祀完毕后就把猪挂了起来。忽然看见一个人头去吃肉,邓喜拉弓射他,把他射中了,那人头发出咋咋咋的声音,围绕邓喜的房子转了三天。后来有人告发邓喜谋反,他全家都被杀了。)
            十二
            贾充伐吴时,常屯项城,军中忽失充所在。充帐下都督周勤,时昼寝,梦见百余人录充,引入一径。勤惊觉,闻失充,乃出寻索,忽睹所梦之道,遂往求之,果见充。行至一府舍,侍卫甚盛,府公南面坐,声色甚厉,谓充曰:「将乱吾家事者,必尔与荀勖。既惑吾子,又乱吾孙。间使任恺黜汝而不去,又使庾纯詈汝而不改。今吴寇当平,汝方表斩张华。汝之暗戆,皆此类也。若不悛慎,当旦夕加诛。」充因叩头流血。府公曰:「汝所以延日月而名器若此者,是卫府之勋耳。终当使系嗣死于钟虡之间,大子毙于金酒之中,小子困于枯木之下。荀勖亦宜同。然其先德小浓,故在汝后。数世之外,国嗣亦替。」言毕命去。充忽然得还营,颜色憔悴,性理昏错,经日乃复。至后,谧死于钟下,贾后服金酒而死,贾午考竟,用大杖终。皆如所言。
            (贾充讨伐吴国的时候,曾经驻扎在项城,有一天军营中忽然不见了贾充。贾充的部下都督周勤,当时在午睡,梦见一百多个人逮捕了贾充,把他带进一条小路。周勤惊醒了,听说不见了贾充,就出去寻找,忽然看见他做梦时所见到的那条路,就沿着这条路去找他,果然看见了贾充。周勤来到一所府第,只见那侍从警卫的人很多,府第的主人朝南坐着,说话的声音和容貌很严厉,对贾充说:“将扰乱我家事情的,必定是你与荀勖。你们既迷惑了我的儿子,又搅昏了我的孙子。我暗中让任恺贬退你而你不退下去,又让庾纯责备你而你不改。现在吴国的敌寇要平息了,你又要上奏杀张华。你的昏乱愚昧,都是属于这一类的事。如果你还不悔改、还不谨慎,我就马上把你杀了。”贾充因而不停地磕头,头上都流出血来了。这府官说:“你之所以能苟延生命而有这样的名望地位,只是因为你有护卫我府第的功劳罢了。但最终还是要让你的继承人死在钟柱之间,让你的大孩子死在金酒之中,让你的小孩子困死在干枯的木头之下。荀勖也应该得到同样的下场,但他祖先的德行稍微深厚一点,所以对他的处罚排在你的后面。几代以后,他封地的继承人也要被废黜。”府官说完就命令贾充离去。贾充忽然回到了军营,面色憔悴,神态错乱,过了几天才恢复正常。到后来,贾谧死在钟下,贾后饮服金酒而死,贾午被拷问而死于狱中,是用大棒打死的。这些事都象府官所说的那样。)


            IP属地:广西99楼2015-12-06 15:16
            回复
              十三
              庾亮字文康,鄢陵人。镇荆州。登厕,忽见厕中一物,如方相,两眼尽赤,身有光耀,渐渐从土中出。乃攘臂以拳击之,应手有声,缩入地。因而寝疾。术士戴洋曰:「昔苏峻事,公于白石祠中祈福,许赛其牛,从来未解,故为此鬼所考,不可救也。」明年,亮果亡。
              (庾亮,字文康,鄢陵县人。他镇守荆州的时候,有一次上厕所,忽然看见厕所中有一个怪物,形状象驱疫辟邪的神像方相,俩眼通红,身上闪烁发光,渐渐地从泥土中钻出来,还竟然捋起袖子。伸出胳膊,用拳头打庾亮,随着手起拳落,庾亮叫了一声,那怪物便退进泥土中去了,庾亮因此而卧病不起。方士戴洋对庾亮说,“过去苏峻起兵作乱的时候,您在白石祠中求福,答应用那牛来酬神,但您从来没有去还愿,所以被这鬼打了,您已经无法挽救了。第二年,庾亮果然死了。)
              十四
              东阳刘宠,字道弘,居于湖熟。每夜,门庭自有血数升,不知所从来。如此三四。后宠为折冲将军,见遣北征。将行,而炊饭尽变为虫。其家人蒸炒,亦变为虫。其火愈猛,其虫愈壮。宠遂北征。军败于坛丘,为徐龛所杀。
              (东阳郡人刘宠字道和,住在湖熟县。每天夜里,他门前的空地上总有几升血,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象这样的事发生了三四次。后来,刘宠任折冲将军,被派往北方打仗。将要出发的时候,烧的饭都变成了虫。他家里的人熬煮沙糖,也都变成了虫,那火愈猛,那虫就愈壮。刘宠就到北方去打仗了,结果部队在坛丘吃了败仗,他被徐龛杀掉了。)


              IP属地:广西100楼2015-12-06 15:16
              回复
                【卷十一】

                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射之,没金锻羽。下视,知其石也。因复射之,矢摧无迹。汉世复有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射虎得石,亦如之。刘向曰:「诚之至也,而金石为之开,况于人乎!夫唱而不和,动而不随,中必有不全者也。夫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之己也。」
                (楚国熊渠子夜间巡行,看见横卧着的石头,以为是趴在地上的老虎,便拉弓射它,箭头陷没在石头里边,箭杆上的羽毛都掉下来了。下马仔细一看,才知道那是石头,接着又射它,箭被折断了,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汉代又有个李广,任右北平太守,他以为自己是在射老虎,结果射到的却是石头。也象熊渠子那样。刘向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更何况是人?你倡议而别人不响应,你行动而别人不追随,那么你内心深处一定有不完善的地方。不离开座席而能匡正天下,是因为以身作则的缘故啊。”)

                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抚弓,猿即抱木而号。及六国时,更羸谓魏王曰:「臣能为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于此乎?」羸曰:「可。」有顷,闻鸟从东方来,更羸虚发而鸟下焉。
                (楚王在园林中游玩,有只白色的猿在那里。楚王命令擅长射箭的人射它。箭射出去好几支了,只见那白猿接了箭,嘻笑着。楚王就命令养由基来射。养由基刚拿起弓,那猿就抱着树木号哭起来。到战国时代,更羸对魏王说:“我能虚拉弓弦不发箭就把鸟射下来。”魏王说:“你的射技真能达到这种地步吗?”更羸说:“能。”一会儿:听见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虚拉弓弦不发箭,大雁便栽下来了。)

                齐景公渡于江沅之河,鼋衔左骖,没之。众皆惊惕。古冶子于是拔剑从之。邪行五里,逆行三里,至于砥柱之下。杀之,乃鼋也。左手持鼋头,右手挟左骖,燕跃鹄涌而出。仰天大呼,水为逆流三百步。观者皆以为河伯也。
                (齐景公渡黄河的时候(“江沅”疑衍文),有一只老鳖衔走了他车前左边的马,潜入水下去了,大家都惊恐万状。古冶子却在这时拔出室剑追赶它,他斜着走了五里,逆水走了三里,来到砥柱山下,把它杀了,原来是只鳖。古冶子左手拿着鳖头,右手拔出那马,象飞燕、天鹅那样飞跃而出。他仰天大喊,河水因此而倒流了三百步。观看的人都以为他是黄河的水神河伯。)


                IP属地:广西105楼2015-12-06 15:1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十四
                  曾子从仲尼在楚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孔子曰:「曾参之孝,精感万里。」
                  (曾参跟随孔子出游,在楚国时感到心跳,就辞别了孔子回家询问母亲。母亲说:“我思念你,所以咬了自己的手指。”孔子说:“曾参的孝心,使他的精神感觉到万里之外。”)
                  十五
                  周畅,性仁慈,少至孝,独与母居。每出入,母欲呼之,常自啮其手,畅即觉手痛而至。治中从事未之信,候畅在田,使母啮手,而畅即归。元初二年,为河南尹,时夏大旱,久祷无应。畅收葬洛阳城旁客死骸骨万余,为立义冢,应时澍雨。
                  (周畅的性情仁爱慈善。他年轻时就已极其孝顺,当时他一个人和母亲居住,每次出门,母亲想叫他来,常常咬一下她自己的手,周畅就会感觉到手痛,便马上回来了。治中从事不相信这种事,等周畅在田间干活的时候,让他母亲咬手,而周畅真的马上回来了。元初二年(公元115 年),周畅任河南尹,那年夏天大旱,人们祈祷了很久都没有应验。周畅把洛阳城旁一万多流民的死尸骸骨收起来埋葬了,给他们建造了公墓,天上便降下了及时雨。)
                  十六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王祥,字体征,琅邪郡人,生来就极孝顺。他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继母朱氏不爱他,多次诬陷他。因此他也失去了父亲对他的爱,父亲经常让他去打扫牛圈。但父母亲有病时,他总是精心服恃,从不脱衣去睡。继母曾经想吃鲜鱼,当时天寒地冻,王祥便脱了衣服,准备破冰下水去抓鱼,这时冰层忽然自己裂开来,两条鲤鱼从水中跳出来,他就拿了这两条鱼回家了。继母又想吃烤黄雀,又有几十只黄雀飞进了他的帷幕,王祥又把它们烤了给继母吃。乡邻们都惊叹万分,认为这都是王祥的孝顺感动了神灵的结果。)


                  IP属地:广西109楼2015-12-06 15:20
                  回复
                    十七
                    王延,性至孝。继母卜氏,尝盛冬思生鱼,敕延求而不获,杖之流血。延寻汾,叩凌而哭。忽有一鱼,长五尺,跃出冰上。延取以进母。卜氏食之,积日不尽。于是心悟,抚延如己子。
                    (王延生来就极其孝顺。他的继母卜氏,曾经在隆冬季节想吃鲜鱼,命令王延去寻觅,结果没搞到,继母就用棍棒打他,把他打得鲜血直淌。王延找到汾水上,敲着冰大哭,忽然有一条鱼,长五尺,跳到冰上。王延捉了去献给继母。卜氏吃这条鱼,吃了几天都没吃完。于是心里有点领悟了,知道这是神灵在护佑着王延,从此,她对待王延就象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
                    十八
                    楚僚早失母,事后母至孝。母患痈肿,形容日悴,僚自徐徐吮之,血出,迨夜即得安寝。乃梦一小儿语母曰:「若得鲤鱼食之,其病即差,可以延寿。不然,不久死矣。」母觉而告僚。时十二月冰冻,僚乃仰天叹泣,脱衣上冰卧之。有一童子,决僚卧处,冰忽自开,一双鲤鱼跃出。僚将归奉其母,病即愈,寿至一百三十三岁。盖至孝感天神,昭应如此。此与王祥、王延事同。
                    (楚僚很早就失去了母亲,他侍奉后母极其孝顺。后母生了毒疮,容貌日益憔悴,楚僚便亲口伏在疮上慢慢地吮吸,毒血便被吸出来了,到晚上,他的后母就能安然入睡了,但她又梦见一个小孩对她说:“如果能抓到鲤鱼吃了,你的病就好了,而且还可以延长寿命。否则,你不久使会死去。”后母醒来后告诉了楚僚。当时正值十二月,冰封地冻,楚僚就仰望着上天悲叹哭泣,脱了衣服走到冰上躺下,用他的体温来化冰。这时来了一个小孩,他敲击楚僚躺卧的地方,冰忽然自己裂开了,一对鲤鱼从冰下跳出来。楚僚便抓了回家幸献给他的后母,后母吃了,病就痊愈了,寿命活到一百三十三岁。这大概是楚僚那极端的孝顺感动了天神,所以显示出来的应验才象这样,这与王祥、王延的事情是相同的。)
                    十九
                    盛彦字翁子,广陵人。母王氏,因疾失明,彦躬自侍养。母食,必自哺之。母疾既久,至于婢使,数见捶挞。婢忿恨,闻彦暂行,取蛴螬炙饴之。母食,以为美,然疑是异物,密藏以示彦。彦见之,抱母恸哭,绝而复苏。母目豁然即开,于此遂愈。
                    (盛彦,字翁子,广陵人。他母亲王氏,因为眼睛上生了病而丧失了视力,盛彦便亲自服侍赡养她。母亲吃东西,他一定亲自喂食。母亲的毛病拖久了,脾气便变得很暴躁,以致于那些婢女,多次被她鞭打。婢女很怨恨她,听说盛彦暂时外出。于是就拿了金龟子的幼虫烤了用饴糖拌了给她吃。母亲吃了。觉得味道很好,但怀疑这不是食物,于是就偷偷地把它藏起来拿给盛彦看。盛彦看见后,抱着母亲十分悲痛地大哭起来,哭得死去活来,母亲的眼睛忽然大大地睁开了,从此她的眼病就痊愈了。)


                    IP属地:广西110楼2015-12-06 15:20
                    回复
                      二十三
                      杨公伯雍,洛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归。」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着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于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
                      (杨伯雍,是洛阳县人。本来以做买卖的经纪人为职业。他天性忠诚孝顺,父母亲死了,葬在无终山,他就把家安在那里。无终山高八十里,山上没有水,他就打来了水,烧好免费供应的茶水放在山坡上,过路的人都喝它。三年后,有一个人来喝水,拿了一斗石子给他,叫他到高爽平坦的好田挑有石头的地方把它种下,并对他说:“宝玉会从这里面长出来。”杨伯雍当时还没有娶妻,那人又对他说:“你以后会娶到一个好媳妇。”那人说完就不见了。杨伯雍就种下了那石子。几年中,他经常去察看,只见小宝玉长在石头上,而别人却没有一个知道这件事。有一个姓徐的,是右北平郡的名门,他的女儿很有德行,当时的人来求婚,姓徐的都没有答应。杨伯雍却试着去向徐家求婚,姓徐的讥笑他,认为他太狂妄了,便戏弄他说:“如果你搞到一双白壁来,我就同意您娶我的女儿。”杨伯雍来到他种玉的田中,收到了五双白壁,便将它们作为聘礼。姓徐的大吃一惊,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皇帝听说了这件事,觉得杨伯雍这个人很奇特,就任命他为大夫。还在种玉的地方,四角立起了大石往,每根石往各有一丈高,这中央的一顷地,被命名为“玉田”。)
                      二十四
                      衡农字剽卿,东平人也。少孤,事继母至孝。常宿于他舍,值雷风,频梦虎啮其足。农呼妻相出于庭,叩头三下,屋忽然而坏,压死者三十余人,唯农夫妻犹免。
                      (衡农,字剽卿,东平国人。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侍奉继母极其孝顺。有一次他在别处房间过夜,正好碰上打雷刮风,他接二连三地梦见老虎咬他的脚。他马上叫妻子一起到院子中去,磕了三个头,这房子忽然崩塌,压死的人有三十多个,只有衡农夫妻两人幸免于难。)
                      二十五
                      罗威字德仁,八岁丧父,事母性至孝。母年七十。天大寒,常以身自温席,而后授其处。
                      (罗威,字德仁。他八岁时死了父亲,侍奉母亲极孝。母亲已经七十岁了,天气十分寒冷的时候,他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把席子睡暖,然后再请母亲睡。)


                      IP属地:广西112楼2015-12-06 15:21
                      回复
                        三十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躬勤养姑。尝有他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食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他肉。」姑竟弃之。后盗有欲犯之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姑。太守闻之,捕杀盗贼,赐妻缣帛,以礼葬之。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女儿。她身体力行来赡养婆婆。曾经有别人家的鸡误入了她家的园子中,婆婆偷偷地把它杀了吃。乐羊子的妻子对着烧好的鸡不吃,反而哭了。她婆婆奇怪地问她哭泣的缘故,她说“我伤心我们的生活太贫穷了,以致于使我们的食物中有别人家的肉。”婆婆终于把鸡肉扔了。后来有个强盗想侮辱她,就先劫持了她的婆婆,她听见声音,拿着刀冲出来。强盗说:“放下你的刀!顺从我,可以保全你们;不顺从我,就杀掉你的婆婆。”乐羊子的妻子对着上天长叹了一声,将刀往自己的脖子上一抹就死了。这强盗因而也没有杀死她的婆婆。太守听说了这件事,把强盗抓住处死了,并赠给乐羊子妻一些绸缎,按照礼仪把她安葬了。)
                        三十一
                        庾衮字叔褒,咸宁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复殆。疠气方盛,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衮独留不去。诸父兄强之,乃曰:「衮性不畏病。」遂亲自扶持,昼夜不眠;间复抚柩,哀临不辍。如此十余旬。疫势既退,家人乃返。毗病得差,衮亦无恙。
                        (庾衮,字叔褒。咸宁年间(公元275 年—280 年),瘟疫大流行,他两个哥哥都死了,二哥庾毗又病危。当时瘟疫的气焰正十分嚣张,父母亲和几个弟弟都住到外地去了,只有庾衮独自留下没离家。各位父老兄长勉力劝他离开,他却说:“我生来就不怕疾病。”于是他就亲自照料二哥,日夜不眠;又不时去抚恤他两个哥哥的灵柩,哀悼吊唁从不废止。象这样过了一百多天。瘟疫的势头已经开始消退了,家里的人才回来。二哥庾毗的病痊愈了,庾衮也太平无事。)
                        三十二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宋康王的侍从官韩凭娶了个妻子何氏,长得很美丽,宋康王寺走了她。韩凭十分怨恨,宋康王就把他囚禁起来,判处他到边境服白天守备、夜间筑城的刑罚。他妻子秘密地寄给韩凭一封信,信中把她的话写成了隐语说:“那雨绵绵下不停,河流宽广水又深,太阳出来照我心。”过了不久,这信落到了康王手中,他拿给身边的侍从看,侍从们没有谁能懂得这封信的含意。这时大臣苏贺出来回答说:“‘那雨绵绵下不停’,是说她忧愁很深,老是想念;‘河流宽广水又深’,是说他们不能互相来往;‘太阳出来照我心’,是说她对日发誓,心中有殉情的志向。”不久韩凭就自杀了。他的妻子就暗中腐蚀了自己的衣服。有一次,宋康王和她一起登上高台赏景,韩凭的妻子就趁机从高台上跳下去,身旁的人去拉她,她的衣服经不起手拉,因而就摔死了。她在衣带上留下遗书说:“大王希望我活,我希望我死。请把我的尸骨,赐给韩凭合葬。”康王十分恼怒,不依她的遗言办,派乡里的人把她埋了,让她的坟墓与韩凭的远远相对。康王说:“你们夫妻俩爱个没完,如果你们能让两个坟墓合在一起,那么我就不再阻拦你们了。”一夜之间,便有大梓树长在两个坟墓的顶上,十来天这梓树就长大到一抱,两棵树干弯曲着互相靠近,树根在下面互相缠绕,树枝在上面互相交错。又有一对鸳鸯鸟,一雌一雄,经常栖息在树上,从早到晚一直不离开,它们把脖子互相依偎着京叫,叫声让人感动。宋国的百姓哀悼韩凭夫妇,就把那梓树叫做“相思树”。相思这个名词,就是从这儿产生的。南方的人说这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的灵魂变的。现在睢阳县有韩凭城,那传颂韩凭夫妇的歌谣到今天还流传着。(《彤管集》载何氏《乌鹊歌》:“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IP属地:广西114楼2015-12-06 15:21
                        回复

                          临川间诸山,有妖物,来常因大风雨,有声如啸,能射人。其所着者,有顷便肿,大毒。有雌雄,雄急而雌缓。急者不过半日间,缓者经宿。其旁人常有以救之,救之少迟则死。俗名曰「刀劳鬼」。故外书云:「鬼神者,其祸福发扬之验于世者也。」《老子》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然则天地鬼神,与我并生者也。气分则性异,域别则形殊,莫能相兼也。生者主阳,死者主阴,性之所讬,各安其生。太阴之中,怪物存焉。
                          (临川郡内那些山上有一种怪物,它们来临的时候常常因随着狂风暴雨,发出的声音很悠长,能射击人。被它们射中的地方,一会儿就肿起来了,非常毒。这种怪物有雌有雄,被雄的射中毒性来得快,而被雌的射中毒性来得慢。毒性快的不超过半天时间就死了,毒性慢的可以过一夜。那山边的人常常有办法抢救被怪物射伤的人,抢救得稍微晚了一点,受伤的人就死了。民间都把这种怪物叫做“刀劳鬼”。所以野书上说:“鬼神,是祸福发散并在社会上得到验证的东西。”《老子》说:“过去得到一(指“道”)的有:天得到一而清爽,地得到一而安宁;神得到一页灵验,深谷得到一而盈满;侯王得到一,就能成为天下的君长。”这样看来,那么天地鬼神,都是和我们并存的东西。气质有区别那么天性就不同,界域有区别那么形体就不同,没有什么东西能兼有不同的天性形体。活的东西以阳气为主,死的东西以阴气为主,天性所依附的东西,各自安存于它们所生存之处。极盛的阴气之中,怪物就生存在里面。)
                          十一
                          越地深山中有鸟,大如鸠,青色,名曰「冶鸟」。穿大树作巢,如五六升器,户口径数寸,周饰以土垭,赤白相分,状如射侯。伐木者见此树,即避之去。或夜冥不见鸟,鸟亦知人不见,便鸣唤曰:「咄,咄,上去。」明日便宜急上。「咄,咄,下去。」明日便宜急下。若不使去,但言笑而不已者,人可止伐也。若有秽恶及犯其止者,则有虎通夕来守,人不去,便伤害人。此鸟白日见其形,是鸟也;夜听其鸣,亦鸟也;时有观乐者,便作人形,长三尺,至涧中取石蟹,就火炙之,人不可犯也。越人谓此鸟是越祝之祖也。
                          (越国一带的深山中有一种鸟,大小象鸠,青颜色,名叫“冶鸟”。它们在大村上打洞做窠,那洞就象五六升大的容器,洞口的直径有几寸,洞口周围用泥土垒起小堤障作为装饰,那泥上红的白的互相分开,形状就象射礼中用的箭靶子。砍代树木的人看见这种树,就避开它。有时候天黑了人看不见鸟,鸟也知道人看不见它,它们就对人叫唤说:“咄,咄,上去。”明天便应该赶快到上面去砍伐。如果鸟叫唤说:“咄,咄,下去。”明天就应该赶快到下面去砍伐。如果那鸟不让你上去或下去,只是谈笑不停,人们就可以停止砍伐了。如果有污秽恶浊的东西弄到了它栖息的地方,那么就有老虎通宵来守着,人如果不离开,老虎便会伤害人。这种鸟,白天看见它的形状,是鸟;夜里听见它的鸣叫,也是鸟;有时候它们出外观赏游乐,便变成人的模样,身长三尺,到山涧中去抓石蟹,把它放在火上烤来吃,这时人们不可以去触犯它们。越国的人说这种乌是越国巫祝的始祖。)
                          十二
                          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南海郡外的大海中,有一种鲛人,象鱼一样住在水中,她们不停地纺织着。她们的眼睛在哭泣时就能流出珍珠。)


                          IP属地:广西120楼2015-12-06 15:27
                          回复
                            十三
                            蟛<虫越>,蟹也。尝通梦于人,自称「长卿」。今临海人多以「长卿」呼之。
                            (蟛蠃,是一种蟹。它曾经托梦给人,自己称自己为“长卿”。现在临海郡的人还多用“长卿”的名称来称呼它。)
                            十四
                            南方有虫,名<虫敦><虫禺>,一名<虫则>蠋,又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故《淮南子术》以之还钱,名曰「青蚨」。
                            (南方有一种虫,名叫,又叫蠋,也叫青蚨。它的形状象蝉而稍微比蝉大一些。它的味道辛辣鲜美,可以吃。它生下来的小虫必须依附在草叶上,大小象小蚕。谁去捉它的小虫,那母虫就会马上飞来,不管它是在近处,还是在远处。即使是偷偷地去捉它的小虫,母虫也一定知道那小虫的下落。用母虫的血涂八十一枚铜钱,用小虫的血涂八十一枚铜钱,每当购买东西的时候,或者先用涂了母虫血的钱,或者先用涂了小虫血的钱,花出去的钱都会再飞回来,这样可以轮流使用而用不完。《淮南万毕术》因为它能使钱返回,便把它叫做“青蚨”。)
                            十五
                            土蜂名曰蜾蠃,今世谓<虫因><虫雍>,细腰之类。其为物,雄而无雌,不交不产。常取桑虫或阜螽子育之,则皆化成己子。亦或谓之「螟蛉」。《诗》曰:「螟蛉有子,果蠃负之。」是也。
                            (土蜂名叫蜾赢,现在的人称为,属于细腰蜂一类。它作为一种生物,只有雄性而没有雌性,不交配不生育。它常常拿天牛的幼虫或蝗的幼虫来养育,这些幼虫经过它的养育,就都变成了它自己的幼虫。也有人把天牛幼虫叫做“螟蛉”。《诗经》说:“螟蛉有了幼虫,果蠃背它去抚养。”便是这种说法。)


                            IP属地:广西127楼2015-12-06 15:2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十六
                              木蠹生虫,羽化为蝶。
                              (木头蛀坏了就生出虫子,这虫子长出了翅膀就变成了蝴蝶。)
                              十七
                              猬多刺,故不使超逾杨柳。
                              (刺蝟身上多刺,所以不让它超越杨柳。)
                              十八
                              昆仑之<山虚>,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外绝以弱水之深,又环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鸟兽草木,皆生育滋长于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则其鸟兽之毛也。汉世,西域旧献此布,中间久绝。至魏初时,人疑其无有。文帝以为火性酷裂,无含生之气,着之《典论》,明其不然之事,绝智者之听。及明帝立,诏三公曰:「先帝昔着《典论》,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庙门之外及太学,与石经并,以永示来世。」至是西域使人献火浣布袈裟,于是刊灭此论,而天下笑之。
                              (昆仑山上的大丘,是大地的头。这是天帝设在下界的都城,所以它的外围用深深的弱水来隔绝,又用火焰山包围着。那火焰山上有鸟兽草木,都在火焰之中繁殖生长,所以那里出产一种火浣布,它不是用这火焰山上的草木外皮纤维织成,就是用那山上的鸟兽之毛织成。汉朝的时候,西域曾经贡献过这种布,但有很长一段时间绝迹了。所以到曹魏初年,人们疑心这种布是不存在的。魏文帝认为火的性质严酷猛烈,不含有生命的元气,便把这东西写进了《典论》,说明这是不可能有的事,来杜绝那些聪明人的听传。到魏明帝即位,下诏书给三公说:“谢世的父皇过去写的《典论》,都是不朽的格言。它被刻在太庙门外及太学的石碑上,和石经并列,以便永远昭示后代。”在这时,西域派人献上了用火浣布做的袈裟,于是就铲刮了石碑中有关论述,而天下的人都把这事当作笑柄。)


                              IP属地:广西128楼2015-12-06 15: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