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爱文学吧 关注:110贴子:2,689
  • 2回复贴,共1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诗书双绝坚贞不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5-08-17 07:11 作者:张璋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黄庭坚洗涤溺器图。

黄庭坚书法。资料图片


1楼2015-08-17 23:07回复
    年幼聪慧 名震乡里
    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气氛浓厚的书香家庭。其父黄庶为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黄庭坚深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自幼聪明过人,喜欢读书,黄庭坚5岁时就能背诵五经,7岁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宋皇公式四年(公元1052年),8岁的黄庭坚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语惊四座。教他的先生听说后,自愧不如,留下一书信,不辞而去。从此,黄庭坚名震乡里。
    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其父黄庶在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任上逝世。父亲去世后,黄庭坚便跟随着他的舅父李常读书。有一天,李常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向黄庭坚提问,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黄庭坚对答如流,李常大为惊异。


    3楼2015-08-17 23:07
    回复
      2025-05-20 20:30:01
      广告
      苦难岁月 坚贞不屈
      宋绍圣初年(公元1094年),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此时,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黄庭坚的《神宗实录》多为诬陷,不少为不实之词,从实录里摘录了千余条材料,罗织其“诋毁先帝神宗”的罪名。黄庭坚在《神宗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盘问黄庭坚,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对所有盘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移至戎州(今四川宜宾)。
      对此,黄庭坚像没事一样,毫不介意。被贬黔州的命令下达,家人痛哭流涕。因为黔州地处四川东南,接近贵州,极其荒僻贫穷,而且还必须途经险峻的三峡,长途跋涉,九死一生。但黄庭坚却倒头睡去,鼾声大作,其旷达的胸怀令人佩服。
      黄庭坚在四川生活了6年,这是他一生中的苦难岁月,但由于当地州官和百姓的关怀照顾,黄庭坚壮志犹存,坚贞不屈,且诗情未减。他对当时黔州彭水十分流行的民歌《竹枝词》特别欣赏,以至入迷,他创作《竹枝词》:“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以抒忠君之志。他曾在一幅《蚁蝶图》上题诗,对朝中当权者予以揭露和嘲讽。这幅《蚁蝶图》被人携带入京,在相国寺市场上出售,被蔡京发现,他看了画上的题诗,勃然大怒,打算伺机予以严惩,终因朝中有人说话而不了了之。
      黄庭坚常游乐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同醉,建堂讲学,与人论经文,深得大众喜爱,令人敬仰。他在彭水期间,本来病魔缠身,粗衣素食,表面如农夫,闲暇之时“扶杖逍遥林麓水泉之间”,而实际上却古道热肠,但凡有门生来求学请教,便又“尚习未改”,讲学不倦。他特意将在涪州所刻法帖运到彭水,让好学者临习。


      5楼2015-08-17 23: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