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吧 关注:25,046贴子:357,972

兴起随笔,不喜勿喷,欢迎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夜不能寐偶入维吧看到各众吧友讨论蜀后期两三事有感。本人偏爱三国名士,但不愿自诩x迷,(看到好多人都以x迷自诩反倒为其招黑)评价人物难免主观性会强,但对于人物的推测踹度应当立足于实与人物生平,“因为喜欢,所以强大”的逻辑在各个人物吧都有风潮,本人套改一句热爱的话聊表寸心:喜欢是夸赞,爱则是客观。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8-24 10:44回复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时即偏爱诸葛和姜维,尤其看到诸葛在郝昭和姜维手上接连吃瘪的时候兴奋不已…演义中诸葛都是以四轮车作为标配出场,在面对姜维时不得已换了马跑…此之谓“装b有风险,各位需谨慎”作为装逼者杀手我对姜维开始产生了兴趣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8-24 11:06
    收起回复
      当时的困惑如下:1.诸葛亮似乎人格挺健全脑子也正常为何特立独行非得坐四轮车,战场非儿戏装逼需谨慎啊!2.姜维在跟诸葛混之前似乎是只龙,跟诸葛混之后怎么就成狗了(非贬义,诸葛家三位分别龙虎狗-诸葛诞曾获评)后来大了,明白了这些仅仅是演义,仅仅是小说罢了,诸葛没那么神,遑论姜维。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8-24 11:18
      回复
        后来大了,接触三国志等史料及若干人物传记(陈寿被喷惨,大家应该多谅解,人家也难啊)对政治学产生浓厚兴趣,终于明白在权力层混迹的人是无所谓好坏的,因为他们早已跨越了所谓道德,乱世更是如此。所谓美德人品都是对外所述的标签,对权力的攥取才是实质。此时开始欣赏曹操,从历史层面看起码他给了底层阶层的精英向上流动的机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8-24 11:36
        回复
          写完了吗?会说到赵云吗?


          IP属地:中国香港5楼2015-08-24 13:17
          收起回复
            不得不说三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有些人选择了走向权力巅峰试图以摧枯拉朽的形式重构新世界,有些人选择造福一方经纶济世保境安民,有些人选择隐居山林著书立说教化乡民,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前进途中难免不择手段,但为了理想向前走的那些人都值得尊敬与肯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8-24 13:58
            收起回复
              刘备投机的次数相当多,随着经验的增长其投机手段也愈发高明,除了个人演技还get了联姻,自我包装等技巧…(没有黑他的意思,全作一种戏谑的表达吧)不得不说刘备最为出彩的投机就是投入刘表集团,刘表本人不好弄但他有两个傻蛋儿子呀,而且还长幼失和。于是表哥一躺刘备马上就出来了瓜分公司资产了,蔡蒯虽然不好弄但是他们立场鲜明,刘备与刘琦便开始了相互利用的戏码。成功混入荆州集团的好处如下:打广告混脸熟挖角荆州士人。这为后来蜀汉政权奠定人才基础。直接瓜分荆州,从乱中浑水摸鱼。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8-24 14:50
              回复
                看完了,闪人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5-08-24 15:20
                收起回复
                  刘备的政治影响力依靠自己的个人魅力建立,由于刘备本身也是外来客,在蜀中建制时各方势力就风起云涌,在世时刘备平衡各派就已经够呛了,(不得已弄死了益州派的几个刺头),但总体还过得去 各方都认这个大佬。到诸葛亮时情况就更糟糕,李严的垮台使得荆州帮独大,不信任感加剧。好在诸葛有能力有手腕,功绩处事都无可指摘,反对派无从发难。(似乎某次北伐失利后有个小人物跳出来唱反调了,当然他的背后必然是反对派某个大佬)受到施压的诸葛作出了部分妥协,在该时期蜀汉的人事变动上有迹可寻。诸葛死后蜀汉就没有能基本上全面掌控全局的人了。这一点客观上诸葛需要承担一定责任,当然他也有自己的考虑。这一点下一段会阐述。费祎死后权归后主,朝堂基本开始群魔乱舞。再无人能够以压倒性优势掌权拍板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8-24 15:50
                  收起回复
                    这里我简单谈谈诸葛的责任吧,一般来说在各个派系林立的情况下选定接班人后应该立刻为其造势混眼熟,让大家熟知他,扩大接班人的政治影响力。这样权力的交替会顺利得多,接班人地位的巩固也能够更有效。否则就可能造成法定继承人尾大不掉,有名无实的困境。事实上这些诸葛做的并不多,原因如下:其一或者他对于杨仪仍抱有期望。杨是处理军中内务的奇才,事业心强能力出众,威望也还过得去,但为人处事惨不忍睹,一般人还勉强过得去,一遇刺头就炸毛,(跟魏延闹翻前他跟刘巴已经势成水火)为了挽救他诸葛无数次让代言人费祎去调和,多次无果,后来杨就被诸葛从接班人名单中除名。领导的要义在于善于组织协调,善于团结同志最重要。偏执的能者带队出事是迟早的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8-24 16:22
                    回复
                      (接上)杨仪黑线之后诸葛开始重新考虑接班人。如果马良还活着基本上应该是他无疑了,葛亮评价姜维时曾说其能在马良之上,这是一种惯用的衬托手法,大家往往将其仅认为是对姜维的赞美,但实际上如果作为参照物的标杆不够高,那衬托对比又有什么意义呢?此前诸葛与马良算是至交,才能履历马良均堪大任。然而222年夷陵之战马良黑了。诸葛开始物色人选了,人选基本定在了费身上,诸葛是很看好他的机要秘书费同学的,费在他的相府混迹多年熟谙军政要务,此前还有出使东吴的光辉功绩,与孙权关系良好,上任以后同盟更牢固。品德圈子以及组织协调和领导力都当的起。但诸葛不能马上用他,因为他久在军中。试想诸葛一死传出费接班,军方局势必然失控…人家会认为葛亮徇私,会认为费夺权,会各种版本谣言满天飞。这些费镇不住,因为他没有根基。于是诸葛必须找个人承上启下一阵。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8-24 16:43
                      回复
                        诸葛毫无悬念地想到了蒋琬。蒋是葛亮死党,其它各方面条件同样符合,年轻时因为恃才怠政惹怒刘备差点被杀得诸葛亮力保,同样的内政好手,随着年岁增长已经变得深不可测,脾气秉性上等,配置扑克脸被骂从不还口,善于团结干部人缘极佳,与董费一个圈子,行事公正脑子清醒,算的上无懈可击令人无可发难。蒋琬的最大标签即是恬淡,可以淡定地面对一切。在被定接班后甚至没有庆祝就开始投入工作。葛亮死前三年有在给后主的密表中推荐蒋接班,以后来的表现来看,蒋应该并不知情。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8-24 17:02
                        回复
                          理由是诸葛没来得及。他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会死这么早…(东汉平均寿命短,但是官僚士大夫阶层相对比较长寿)当他发现自己情况不对的时候他只能与刘禅派来的使者单独接洽,告知他接班人,为何不公开呢?一旦公开,撤军必然要出事了。之前说到杨仪的敬业与才干,撤军必然依赖杨魏二人,杨本身劳苦功高,资历也老受诸葛器重,接替诸葛本是铁板钉钉的事,受遗命掌管部署军队撤退事宜时连他自己都以为自己绝对是接班人了,(算是政治信号)这种错觉令他后来难以承受现实与预期的落差。他被利用了。如果他早知道他回去只是一个中军师,说什么他也不会回去。这对他不公平,对不起他这么多年的呕心沥血,对不起他这么多年的兢兢业业。可惜没如果。很遗憾,你被耍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8-24 17:37
                          回复
                            造成错觉的并非他一个人。还有一个:魏延。退军命令下达后魏延紧张了,能控场的老领导躺了死对头要上位了以后这日子真特么酸爽了。于是他开始出昏招了(可能是某个狗头军师教的)他不能让杨顺利地领兵回成都,这样形势就一边倒了。于是他开始给杨下绊子:“拥兵自重”。他不是真想造反,只是为了日后的生存空间赢得更多的筹码。无法顺利退军杨也好过不了,自己何不趁此机会宰他一把?于是魏公然不配合,为此他又出了个更昏的招:拉上费祎作证。他要求费替他作证他不是谋反,一切的问题都是杨的问题,并要求费署名签字。费被骗过来后心中万头草泥马奔腾,这是拉他下水,这是逼他表态,这特么是赤裸裸的坑他!这种事怎么说得清楚?费机智地找个借口溜了,魏后悔不已,自此魏延又成功得罪了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8-24 18:12
                            回复
                              得罪费祎的直接后果是后来杨仪诬告魏延谋反时费冷眼旁观了。除了魏延本人,费和杨应该都知道魏延不会谋反。但一个诬陷,一个旁观,他拥兵不退的行为本身就很可疑,因此舆论基本都倒向魏要谋反。本来你不是要谋反只是报报私仇,但大家都认为你要谋反,那你就是谋反。于是魏延毫无悬念地躺了。死于手法太过拙劣。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8-24 18: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