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表现柔弱,不要刚强!人要表现愚鲁,不要聪明!人要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知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产生了,知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就产生了。有无,长短,难易,高低都是相互比较而生,音和声是互相对立而产生和谐的,前和后是互相对立而产生顺序的,所以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处理世事,实行不言之教。世间的一切概念价值都是人所设定的价值判断,因比较产生。对立关系是经常变动的,价值判断也在变动中,面对这些变动,要淡然处之。
水处卑下,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水渊深清明,有道德的人虚静沉默,水施与万物,有道德的人博施不望报,水照万物各如其形,有道德的人所言至诚,绝不虚伪。
精神与形体合一而不偏离,能守道可使肉体与精神臻至于和谐的状况。
有产生便利,是来自无发挥它的作用。只有有是发挥不了大作用的,唯有无与有配合才能有大作用。
欲海难填,过分追求欲望,不能节制,不仅不能得到满足,反而感到痛苦,失去自我。
了解常道的无所不包,能坦然大公,无不周偏符合道,才能永垂不朽。
仁义,智慧,孝慈,忠这些都是大道废弃后而产生的。
自反自省,自清自虚。
心灵如镜,净化欲念,消除心录的壁障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玄同,有道的人无法亲近,无法疏远,无法使他得利,也无法是他受害,无法使他高贵,也无法使他低贱。
用清静无为统治天下,天神人鬼给安其位,鬼都不会伤害人。
语言无法表达一切的道理,了解道的人无法对不明了道的人解释明白。
文字如手指,它能指明大道的方向,但文字本身不是大道,不能只看到文字而不去探求大道。
施善事心中不可存有积德之心。
要摒弃凡心,不因为这个外在的束缚而损害自己的本性,要精神自由,绝对的自由,不要站在这个任何角度和任何时间看问题,要与天地通体,游于无穷之境,不需要凭借啊。
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一种想法不通,再变通为另一种,就能显出妙用,这个叫无用之用,去名去功才能得到这个真实,出树没有用处所以不会被这个砍伐,这个就是它最大的用处,无用之用啊。
人的认知啊大多来自对立的观念,要舍弃对立的观念和争论,要无知无识,是非两忘,用人的立场听音乐就有喜怒哀乐,用自然的立场就没有喜怒哀乐,所以这个喜怒哀乐是人为的分别不是自然。
在形体外还有精神,精神才是真正的主宰,人都有实有真心,这个就是大自然道的缩影,人以这个为法则,去发展一切行道,便不离自然的正道啊,形体于心意相合。真正代表一个人的不是他的形体而是他的精神。
人要无情,无情就是不以好物损害自己的本性,顺任自然,不人为增益,人为的感情是有所爱有所不爱,自然之情无爱无不爱,所以没有偏颇,没有偏颇所以能普及,能普及就能长久了。
真人:失败不气馁,成功不骄傲,不谋略事情,错过时机而不后悔,顺理得当而不自得,登高不发抖,下水不觉湿,入火不觉热,生不欣喜,死不拒绝,事情来了欣然接受,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也不用人为的作为去辅助自然。
行为只是反映内心,虽然说了很多,其实没有说过一句话。
在游方外:忘掉心智技巧,使心灵一片空明,才能感应一切。有所为而为就会有自我的观点,就有得失之心。
人离不开道,人离不开鱼,鱼在水中而不知水,人在道中而不知道。
自然凋残万物不是有心的制裁,生养万物不是为了仁慈,雕刻万物不是为了显示机巧,自然的变化是无心的作为,自然的生灭实际上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至人心如镜,事情来了完全反映,去了心又成空。
小迷惑错乱方向,大迷惑错乱本性,小人牺牲自己为了利,世人牺牲自己求名,大夫牺牲自己为了“家” 圣人牺牲自己为了天下。同样是伤害本性,牺牲自己都是迷惑,都是伤害性命,不管凭借什么理由,违背自然的法理伤害性命都是大迷惑。
无心作为,百姓自然改化,清静不扰,百姓自然正当,圣人治人以礼乐仁义为工具,于是虚伪狡诈就跟着出现了。
体会无穷的大道,游心于寂静的境域,体现自然的本性,不自我矜夸,而到达空明的心境。
至人用心如镜,任物来去不加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胜物而不被物损伤,事情来了完全反应,事情去了又是澄空。
盗亦有道,做大盗,预先猜出叫做胜,一马当先叫做勇,判断能否下手叫做智,先进后出叫做义,分配公平叫做仁,不具备这五种,不能成大盗。
大道一片混沌,不用眼看,耳听,心想,形神抱元合一,无知无我,顺应自然参与自然,合二为一,方能长久。道不能用心智眼耳得,无心无相才能找到大道,因为大道超越眼耳鼻口舌身意的境界。
天道运行不息,万物自动自为,圣人法天道,以明静之心观照万物。
法天地自然,无心顺应天地的大的法则。
用仁义分辨善恶,不懂大道之理。
面对得道的人,任何话都是多余的。
有道的人不刻意自然高尚,不依赖修炼而自然长寿。
纯粹不杂,虚静专一而不变动,淡薄无为,举动顺应天然就是养神之道。
普通人重利,廉洁的人重名,贤人重视高尚的意志,圣人重视宝贵的精神。
大智慧的人时机命运顺利,他就将大道行于天下,时机命运不得时,就隐藏智慧与自然合一而无迹可寻。
人无知而自大,被有限的知识拘束,所以不了解超越知识的大道。
宇宙没有开始,没有终点,变化莫测,大智慧的人不以远为远,不以近为近,不以大为多,不以小为少,天地也不大,毫毛也不小。
时间的快慢,距离的远近,东西的大小都是以人为的观念,要不以人为的观念看万物,因人就是万物本身。
问:最小的东西没有形体,最到的东西没有周边?
答:错,对有行迹可行的东西而用数量去分辨,言语去表达。数量不能测的,言语不能说的,无所谓粗细大小了。言语表达的最大不是最大,最小不是最小,因为它受了言语的限制,不能了解大道,因为被理教束缚了。
自然的大道看万物无贵贱,自世俗万物都是强加的,不能自主选择。
明白大道就懂得顺机应变,免却危险,大火烧山,金石溶化,大水逆天,也不会死,得道的人心随境移,苦就在苦中过,乐就在乐中过,因为他与环境混为一体,故至水火之中不知冷热。
自然的用处各有其妙用而无大小之分。
在水中不怕蛟龙是渔人的勇气,在山中不怕猛虎是猎人的勇气,在战场不怕刀剑是烈士的勇气,知道命运有穷通,而遭遇大难不恐惧,这个是圣人的勇气。
井拘束了蛙,知识令你伟大也令你渺小,所以要超越知识。读书人原来为了追求大道追求自然的本性,但日子久了,迷失在书城里,走也走不出来。
生命时刻变化,心境随变化运行。
和大自然的变化合为一体,所以生死变化跟他无关,顺应自然,超脱万物之外,利害不足以介意,生死惊惧不进心中,所以不会。 忘我所以能得自然的保护。
心意不杂,可以通神。
用瓦片做赌注,射箭的人心中无牵挂,可以很巧妙。用代沟做赌注,心中恐惧,技巧就差了。用黄金做赌注,负担沉重,完全失去技巧,因为有所顾虑,重视外物。凡重视外物,内心就会昏乱,心被外物所累,心有挂牵,便会失去其灵巧,所以说平常心是道。
心不要强求专一,不要强求与外物契合,这样才是合乎自然之道。
知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产生了,知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就产生了。有无,长短,难易,高低都是相互比较而生,音和声是互相对立而产生和谐的,前和后是互相对立而产生顺序的,所以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处理世事,实行不言之教。世间的一切概念价值都是人所设定的价值判断,因比较产生。对立关系是经常变动的,价值判断也在变动中,面对这些变动,要淡然处之。
水处卑下,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水渊深清明,有道德的人虚静沉默,水施与万物,有道德的人博施不望报,水照万物各如其形,有道德的人所言至诚,绝不虚伪。
精神与形体合一而不偏离,能守道可使肉体与精神臻至于和谐的状况。
有产生便利,是来自无发挥它的作用。只有有是发挥不了大作用的,唯有无与有配合才能有大作用。
欲海难填,过分追求欲望,不能节制,不仅不能得到满足,反而感到痛苦,失去自我。
了解常道的无所不包,能坦然大公,无不周偏符合道,才能永垂不朽。
仁义,智慧,孝慈,忠这些都是大道废弃后而产生的。
自反自省,自清自虚。
心灵如镜,净化欲念,消除心录的壁障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玄同,有道的人无法亲近,无法疏远,无法使他得利,也无法是他受害,无法使他高贵,也无法使他低贱。
用清静无为统治天下,天神人鬼给安其位,鬼都不会伤害人。
语言无法表达一切的道理,了解道的人无法对不明了道的人解释明白。
文字如手指,它能指明大道的方向,但文字本身不是大道,不能只看到文字而不去探求大道。
施善事心中不可存有积德之心。
要摒弃凡心,不因为这个外在的束缚而损害自己的本性,要精神自由,绝对的自由,不要站在这个任何角度和任何时间看问题,要与天地通体,游于无穷之境,不需要凭借啊。
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一种想法不通,再变通为另一种,就能显出妙用,这个叫无用之用,去名去功才能得到这个真实,出树没有用处所以不会被这个砍伐,这个就是它最大的用处,无用之用啊。
人的认知啊大多来自对立的观念,要舍弃对立的观念和争论,要无知无识,是非两忘,用人的立场听音乐就有喜怒哀乐,用自然的立场就没有喜怒哀乐,所以这个喜怒哀乐是人为的分别不是自然。
在形体外还有精神,精神才是真正的主宰,人都有实有真心,这个就是大自然道的缩影,人以这个为法则,去发展一切行道,便不离自然的正道啊,形体于心意相合。真正代表一个人的不是他的形体而是他的精神。
人要无情,无情就是不以好物损害自己的本性,顺任自然,不人为增益,人为的感情是有所爱有所不爱,自然之情无爱无不爱,所以没有偏颇,没有偏颇所以能普及,能普及就能长久了。
真人:失败不气馁,成功不骄傲,不谋略事情,错过时机而不后悔,顺理得当而不自得,登高不发抖,下水不觉湿,入火不觉热,生不欣喜,死不拒绝,事情来了欣然接受,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也不用人为的作为去辅助自然。
行为只是反映内心,虽然说了很多,其实没有说过一句话。
在游方外:忘掉心智技巧,使心灵一片空明,才能感应一切。有所为而为就会有自我的观点,就有得失之心。
人离不开道,人离不开鱼,鱼在水中而不知水,人在道中而不知道。
自然凋残万物不是有心的制裁,生养万物不是为了仁慈,雕刻万物不是为了显示机巧,自然的变化是无心的作为,自然的生灭实际上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至人心如镜,事情来了完全反映,去了心又成空。
小迷惑错乱方向,大迷惑错乱本性,小人牺牲自己为了利,世人牺牲自己求名,大夫牺牲自己为了“家” 圣人牺牲自己为了天下。同样是伤害本性,牺牲自己都是迷惑,都是伤害性命,不管凭借什么理由,违背自然的法理伤害性命都是大迷惑。
无心作为,百姓自然改化,清静不扰,百姓自然正当,圣人治人以礼乐仁义为工具,于是虚伪狡诈就跟着出现了。
体会无穷的大道,游心于寂静的境域,体现自然的本性,不自我矜夸,而到达空明的心境。
至人用心如镜,任物来去不加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胜物而不被物损伤,事情来了完全反应,事情去了又是澄空。
盗亦有道,做大盗,预先猜出叫做胜,一马当先叫做勇,判断能否下手叫做智,先进后出叫做义,分配公平叫做仁,不具备这五种,不能成大盗。
大道一片混沌,不用眼看,耳听,心想,形神抱元合一,无知无我,顺应自然参与自然,合二为一,方能长久。道不能用心智眼耳得,无心无相才能找到大道,因为大道超越眼耳鼻口舌身意的境界。
天道运行不息,万物自动自为,圣人法天道,以明静之心观照万物。
法天地自然,无心顺应天地的大的法则。
用仁义分辨善恶,不懂大道之理。
面对得道的人,任何话都是多余的。
有道的人不刻意自然高尚,不依赖修炼而自然长寿。
纯粹不杂,虚静专一而不变动,淡薄无为,举动顺应天然就是养神之道。
普通人重利,廉洁的人重名,贤人重视高尚的意志,圣人重视宝贵的精神。
大智慧的人时机命运顺利,他就将大道行于天下,时机命运不得时,就隐藏智慧与自然合一而无迹可寻。
人无知而自大,被有限的知识拘束,所以不了解超越知识的大道。
宇宙没有开始,没有终点,变化莫测,大智慧的人不以远为远,不以近为近,不以大为多,不以小为少,天地也不大,毫毛也不小。
时间的快慢,距离的远近,东西的大小都是以人为的观念,要不以人为的观念看万物,因人就是万物本身。
问:最小的东西没有形体,最到的东西没有周边?
答:错,对有行迹可行的东西而用数量去分辨,言语去表达。数量不能测的,言语不能说的,无所谓粗细大小了。言语表达的最大不是最大,最小不是最小,因为它受了言语的限制,不能了解大道,因为被理教束缚了。
自然的大道看万物无贵贱,自世俗万物都是强加的,不能自主选择。
明白大道就懂得顺机应变,免却危险,大火烧山,金石溶化,大水逆天,也不会死,得道的人心随境移,苦就在苦中过,乐就在乐中过,因为他与环境混为一体,故至水火之中不知冷热。
自然的用处各有其妙用而无大小之分。
在水中不怕蛟龙是渔人的勇气,在山中不怕猛虎是猎人的勇气,在战场不怕刀剑是烈士的勇气,知道命运有穷通,而遭遇大难不恐惧,这个是圣人的勇气。
井拘束了蛙,知识令你伟大也令你渺小,所以要超越知识。读书人原来为了追求大道追求自然的本性,但日子久了,迷失在书城里,走也走不出来。
生命时刻变化,心境随变化运行。
和大自然的变化合为一体,所以生死变化跟他无关,顺应自然,超脱万物之外,利害不足以介意,生死惊惧不进心中,所以不会。 忘我所以能得自然的保护。
心意不杂,可以通神。
用瓦片做赌注,射箭的人心中无牵挂,可以很巧妙。用代沟做赌注,心中恐惧,技巧就差了。用黄金做赌注,负担沉重,完全失去技巧,因为有所顾虑,重视外物。凡重视外物,内心就会昏乱,心被外物所累,心有挂牵,便会失去其灵巧,所以说平常心是道。
心不要强求专一,不要强求与外物契合,这样才是合乎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