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恶习吧 关注:55贴子:493
  • 6回复贴,共1

北大学长学习方法,暗含戒色立命做人成功之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开学高三,看过许多的学习方法,无意中看到了这一篇,如获至宝。一般的学习方法都是讲技巧上的,而这一篇文章却暗合立命之道,而且此文章不分年级都可以学习。我第一次看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硬着头皮看下去的,过后细细品位方才感悟此乃大道。我希望各位朋友能静下心仔细看一看,哪怕一时没太领悟,不妨收藏一下。等成绩遇到瓶颈,或发心努力学习,或想努力改命时再来体悟此文。
我很希望看到此文有感悟的朋友可以与我交流交流,祝大家学习进步,力行天道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08-26 14:39回复
    君子务本学习有本
    怎么样找到学习方法?
    学习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吗?
    这门功课到底该怎么学?
    ……
    这些,或许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最常见、最敏感、也最为棘手的问题。
    平常常说:「学要得法。」确实,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莫大的影响。
    然而,仅仅这个「法」却又是那么的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把握。如今漫步书店,各式各样介绍学习方法的书籍可谓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同是学习理论,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单是国外的,还分为英国的、美国的、意大利的、日本的……翻翻这本,说早上记忆力好;翻翻那本,又说晚上睡前记得牢。同是英语学习,还有牛津、剑桥、新概念、许国璋、李阳……面对这么多选择,真如置身于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
    很多同学又非常爱看专门介绍学习方法的书籍,看后便欣羡不已、跃跃欲试,常常会采用其中某些方法。试几天觉得不适合自己,于是换一种;试几天觉得不适合,于是再换一种。就这样白白耗费了许多时间、精力,但最终仍一无所获。所以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感叹:找到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真难啊!
    学习方法真的就这么难找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08-26 14:40
    回复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叫「好的学习方法」。这真应了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因而对于他人的方法决不能强行移栽,否则很有可能因「水土不服」而不能「开花结果」。我们可以在参考他人方法的基础上,自己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那怎么找呢?别看方法如此之多,如此之繁杂,却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要说:「学习有本,本立而法生。」我们平时都在苦苦追寻学习方法,但却忽略了它的根本。这一根本说起来可谓老生常谈,妇孺皆知,那就是孝敬存心。可以这样肯定地说,只要心存孝敬,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您相信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08-26 14:40
      回复
        于是从初二起,我就暗暗立定志向:一定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现在就让父母安心。将来学有所成,也好回报父母。
        说也奇怪。本来我之前学习成绩也很一般,但自从那次立定志向要学好之后,学习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其实那时我也没考虑过什么学习方法,只是一门心思地要学,以尽孝道。别的同学常常会说:「你的方法不错啊,从哪儿学的?跟我在某某书上看到的很相像嘛,教我一些吧。」可我总是一头雾水:「我哪儿专门用什么学习方法啦?」其他同学就会举例:「比如你上体育课一边跑步一边记单词,做操时复习课文背诵,英语总是当堂就把知识点记住,数学……」还没说完,我立刻就把对方止住:「这就算学习方法啦?我只是想节省一点时间,多学点,多巩固点知识而已。怎么样能快点记住知识、效果好,就怎么样学。」
        是的,怎么样能快点记住知识、效果好,就怎么样学。后来中考之后,我渐渐领悟到,当一个同学充满孝心时,学习起来是无需外界推动的,自然就会有无尽的动力。因为学习知识是学生的本分,学习不好让父母失望,就是不孝。这时再去学习就会劲头十足、精神百倍,由于心无旁骛,学习自然方法简捷而效率很高。即使遇到新情况、面对新问题,也能心神集中,以不变应万变而轻易驾驭。在其他人眼里,他学习起来就相当得法。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这个道理。
        而从感恩心中生出的孝心,正是永不疲倦刻苦学习的动力之源。由于不掺杂一丝毫私心,也更容易达到「精诚」的程度。明白这些道理后,我高中就继续如此要求自己,并常常看《弟子规》、《二十四孝》和《幸福人生讲座》等书籍,并注意把它们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结果高中三年,我从来没感觉到什么「水深火热」、「苦苦煎熬」,学习起来比其他同学都要轻松。也许正是孝心让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少走了很多弯路的缘故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08-26 14:42
        回复

          其实真正的孝就包括了敬。不单单是要好好学习,为父母多做做事,更重要的是对父母要有恭敬之心。同时,对其他一切人、事、物都要恭敬。
          首先要恭敬老师。在古代,一个孩子对父母和对老师的礼节几乎是相同的,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过世,对父母守丧三年;老师过世,对老师心丧三年。古人云:「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不敬老师,便不得利益」。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因为我小时候也是一个鼻孔朝天,对老师极不恭敬的学生。
          我对初二时的英语老师就尤为不敬。那时我是班上的英语课代表,总觉得自己英语水平还挺高,认为老师讲的知识太浅了,甚至对老师的发音都百般挑剔。于是我上课不听讲成了常事,作业胡写、不写更是家常便饭,早读课就抱着一本英文小说或是英文杂志,路上见到老师也不问好……
          开始几个星期还没什么,平常考试都能轻松应付,可期中考试时问题就来了:英语竟只考了77分。要知道过去可都是九十大几啊!看看那些平时考八十几的同学,这次竟个个都比我高,有的甚至还上了九十。
          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刺目的「77」仿佛是当头棒喝,一下子把我从优越的睡梦中打醒。再仔细一看错的题目,发现大部分是语法细节和词组问题,还有一些纯粹是考试时头脑糊涂导致的。把其他同学的笔记借过来一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知识老师上课时都讲过了!即使再简单的知识点也都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细节,更何况许多问题本身并不简单呢!并且由于平日骄慢、心浮气躁,考试的时候自然会疏忽大意。晕头晕脑看错题目、填错选项,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由于平常小考考察的内容不多,驾驭起来自然容易。可大考时各种考点交错混杂,哪还有那么侥幸的事情呢?经过一番仔细反省,我猛然明白:不可以再如此骄慢下去了。在老师的如大海般浩瀚的知识面前,我连一方小水潭都不如!
          从那之后,我上英语课立刻像变了个人似的,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并且细心做好笔记。说也奇怪,这时我突然觉得老师对许多问题讲得都很深、很透,看似简单的知识往往也都有很多值得注意、值得挖掘的地方,而原先自己掌握时只是浅尝辄止而已。从此一下子对老师就又生起了信心、生出了恭敬,见到老师也连忙问好。随着信心的增强、恭敬心的增加,我的英语成绩又开始不断提升,到了初三还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奖。同学们看到我,都说:「你现在跟过去听课大不相同了嘛。」我叹口气,说:「是啊,不尊敬老师怎么能学到东西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5-08-26 14:43
          回复
            我们身旁也许有这样的同学:脑子很聪明,成绩也相当棒,可在关键性的考试中却屡屡失误。我上高中后就留心观察这些同学,发现他们当中很多人对老师都缺乏足够的恭敬。有的觉得老师讲授的过于简单而另搞自己的一套,有的认为老师出的题目过于幼稚而不屑一顾,有的甚至觉得小学、初中老师的水平也不过尔尔……要知道简单中的细微之处就不简单,而细节往往决定成败;要知道难题也是基础方法与技巧的组合,抛却基础的训练只是建空中楼阁;要知道如果没有小学、初中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的铺垫,我们又如何吸收现在新的知识呢?
            细细回想一下,老师的确相当辛苦。每天早晨几乎跟我们同一时间进校,晚上同一时间回家;一天至少上三四节课,也就是要站着讲两三个小时;暑假补课时,老师常常讲得满身汗水,就如同被大雨浇过一般。要知道不少老师还有自己的家室,有自己的子女、双亲啊,可我们每个同学就因为走进了这间教室而步入了老师的心坎:我们每一进步,老师都喜悦不已;我们每一失误,老师都会愁眉不展,甚至一夜为之辗转反侧。而汶川地震中又涌现出多少老师以生命保护学生的事迹啊!光就这一份教导爱护之情就难以回报了,又怎么敢对老师生起一丝一毫的不恭敬之心呢?
            所以古人云「尊师重道」。是的,只有尊敬老师才能重视他的学问,只有重视其学问了才能全心全意地学习。若认为自己已经很不错了而心生骄慢,就如同湿的海绵一样很难再吸进新的知识甘露了,但毕竟学无止境啊。牛顿说他拾起的只是一块发光闪亮的贝壳,那我们所拥有的有没有一粒尘、一粒沙之多呢?
            所以请记住这句话吧:尊敬老师乃学习之基。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08-26 14:44
            回复
              不光对老师要尊敬,对其他同学乃至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要尊敬。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师。道德学问比自己好的,要学习其长处;道德学问不如自己的,要反观自省,看有没有其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在心地上不断下功夫,就能保证自己无论在顺境逆境中都能不断提升。
              如果把心量再扩大一点,就会发现对一切人、事、物,无不需要恭敬的态度。曲礼云「毋不敬」,正是此意。
              恭敬我们身边的每一件物品吧。这并不是说整天将其供奉在案头,连动都不敢动一下,而是说物尽其用,并加以爱护。比如书本看好了,将其放在该放的位置;书页破损了,要及时补好;上学时,将桌子擦干净;放学后,将椅子放整齐了再离开;爱护花木,将歪斜的枝条扶正;保护环境,将地上的垃圾捡起;乃至于珍惜时间,节约水电,不浪费食物……别看这些都是生活的细节,细微之处正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学习潜能和品行才干。
              恭敬我们从事的每一项事业吧。作为学生,就必须专心于学业;为人子女,就必须奉养父母。把着眼点放小一些,比如考试时谨慎小心,不疏忽大意;写作业时刻苦思索,不随便敷衍;承担班级工作,要尽心尽责;与同学交往,须诚心诚意……前面讲到有同学虽聪明但大考却屡不理想,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考试不恭敬,认为卷子简单而心生轻慢,自然成绩也就给他以足够的回敬。我们也许有同样的体验:考试中,自己得意的科目的成绩反而不如不擅长的科目。其原因也就在于面对前者时恭敬不够而粗枝大叶、自以为是,面对后者时敬心十足而小心谨慎。由此可见,恭敬心不可不重视啊。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5-08-26 14: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