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射者的肢体锻炼
有人以为射箭用两臂之力是身体上局部的动作,而不是全体的活动;是固定骨骼的运动,而不是活动关节的运动;是静的运动,而不是动的运动。这种观察是表面上的印象,不是实体上的考察,是部分上的批判,而不是整个的研究。
射箭不是两臂上局部的运动,是全体上整个的动作。从外表上看射箭好象似两臂的动作,实在不单是两臂动作而是全体紧密联合的动作。全体紧密联合如一炮台,两臂如炮身炮口,箭身如炮弹。射箭时身体立定,身体上各部分的联络及支持运用,在力学方面,亦确如一炮位。按力学上的反作用定律,甲物体如加于乙物体,乙物体同时亦以力还加于甲物体。前者为正作用之力,后者为反作用之力,前后二力大小相同,惟方向相反。放炮时,炮弹由炮口射出为正作用之力,炮身后退及炮台支持之力为反作用之力,炮弹前进之力与炮身及炮台后坐之力大小相等。若炮台建筑粗糙,各部分连接松懈,其支持力不足以承受炮弹射力,则炮弹射出后,炮台必因后坐之力震动破碎,倾圮坍塌不能再用。射箭时身体上各部分连接紧密,确如一炮台。两臂如炮身,左手如炮口,箭如炮弹。箭射出时如为三十斤之力,(如用三力之弓)则两臂与两足踏地后坐之力亦有三十斤,不然则箭发后,人体站立不定,随箭向前拖去。此种原理适合运动第三定律,箭之前射为正作用之力,人体站立得地面反作用之力,此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确如炮弹射力与炮身坐力,两相平衡。因此射箭可以说是全体整个的动作,而不是两臂上局部的运动。
射箭不是固定骨骼上的运动,亦是活动关节的运动。凡是一种运动,都能够活动关节的,除非是坐着不动,或者睡在床上,那才识安定骨骼,放松肌肉。凡是运动,即能活动筋骨,不得谓之固定。射箭时站立不动,好象似固定骨骼,实在这种固定,知识撒放时一刹那间,为的是集中全身力量,各部分上不得不紧密联合,确如筑成一坚固的临时炮台,而且这种固定与田赛中之掷铁球,抛标枪,在最后抛掷枪球时,肌肉缩紧,关节紧固,使全身力量集中于手腕两部,抛掷的距离始能远大,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不缩紧肌肉,固定关节,能抛的远吗?此外跳高,跳远,撑竿跳高,在最后跃起时,亦是要把身体身体上各关节紧密固定,肌肉缩紧,才能够有最高记录的。径赛中的百米赛跑,二百米赛跑等,固然是活动关节,加速运动,但是在最终点一两米之间,亦要全身肌肉缩紧一致,关节紧密固结,鼓气向前冲跃,使胸部首先着线,即取第一名。这样看来射箭在撒放时,缩紧肌肉,固定关节,使全身力点联合一致,与田径赛各种运动在跳跃抛掷时的动作原理,完全相同。所以说射箭不是固定骨骼的运动,亦是活动关节的运动。
射箭是运动中含有静的意义,而不是静的运动。以赛跑和打球的跳跃奔走,来比较射箭,好象可以分作动的运动与静的运动。这种说法亦是皮相之谈,不切于实际。按物理学定律,运动与静止两种作用,正是相对的。如既运动,则不得称为静止,如不受外力牵动,则永远静止而不运动,是运动与静止,显然为两事。因此动的运动与静的运动二名词,根本上有点不大通。
为什么说射箭是运动中含有静的意义呢?因为拉弓时的柔和用力,撒放时的平心静气,都是在运动中要有静的意思。这个静字是安详的意思,是指在精神方面上的静,不是说体质上的静止不动。射箭运动所以能够培养德行,训练智力,大半得力于这个静字的意义上。因为沉毅,忍耐,顺从,敏捷,勇敢的精神;观察,想象,记忆,思考的注意力,都要从安详静思上得来。
在练习射箭时,同时能附作柔软体操或太极拳及其他简单的拳术。因为射箭的基本训练要站立稳固,手指敏捷。国术中的马步站法,最能增长足腿站力,拳臂伸法,能使肩部关节平展伸长。柔软操亦能使五官四肢,牵动灵活。双方并重,更能进步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