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陆联运网吧 关注:140贴子:3,242
  • 0回复贴,共1

【水陆联运网】迈向高端,船配业吹响号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国船配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 李锐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明确2015至2017年,重点开展海洋工程装备等六大工程建设。时隔不久,8月4日,发改委又发布了《关于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聚焦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六大重点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不仅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被列入两大工程包中的重点领域,相关配套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制造也被专门提及,船配业有望借此吹响向高端领域大举进发的号角。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外造船市场形势低迷、油价下跌影响海上油气工业的当下,这两份关于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发布对于提振船配业的信心、促进企业提升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国内船配企业应当根据通知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加强研发来占领技术制高点,从而抓住这一难得的市场机遇。
  1.
  船配产品被工程包“圈定”
  对于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及相关配套设备的发展重点、未来目标,发改委在两份通知中都予以明确。其中,《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提出,重点突破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和存储再气化装置、深水钻井船、深水大型铺管船、深水勘察船、极地科考破冰船、大型半潜运输船、多缆物探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及其相关配套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并通过海上试验和实际应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创新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通过工程实施,基本形成健全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标准体系,推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发展,自主设计、总包建造、核心设备配套等能力明显提升。
  随后发布的《关于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则提出,加快豪华邮轮、新型液化天然气船、绿色智能船舶等重大产品的国内制造、示范应用,推动自主品牌配套设备装船,培育高端产品设计、系统集成和总承包能力。开展新型船用动力系统、通讯导航系统等关键配套系统的攻关,推动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国际合作,通过联合开发、技术引进、合资经营、海外并购等方式,掌握产业化关键技术,培育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自主品牌。
  可以说,两大工程包的公布,也为深陷发展困局的船配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而复杂,航运及造船市场持续低迷,同时,海上油气工业已经受到油价下跌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导致市场对船配设备的需求疲弱。国际知名发动机企业瓦锡兰日前宣布,重组现已被命名为船舶解决方案部的船舶动力业务部。此举将导致瓦锡兰全球船舶解决方案部门业务部裁减大约600名员工。这边是裁员,那边则是销售下滑。韩国第二大船用发动机制造商斗山发动机在近日发布的财报中透露,其今年第二季度的营业销售额为1652亿韩元(约合1.48亿美元),同比下降32.4%,亏损额为66亿韩元(约合600万美元)。与此同时,韩国第一大船机制造商现代重工自今年年初以来船机接单量下降,导致其船机业务部门手持订单减少。韩国业界也将原因归结为船舶市场不景气,新船订单锐减,导致船机需求下降。
  不仅是国外船配企业,国内的船配企业同样在这样不利的市场环境中艰难求存。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我国船用内燃机累计销量为2.14万台,同比下降15.77%。整体而言,船配业正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下。两大工程包在此时相继公布,对船配业而言可谓一大利好。《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指出,要通过政策引导和适当的投资支持,拓展新的投资领域,释放消费需求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关于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同样是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
  事实上,两大工程包与“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也是相契合的。近来,国家层面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制造业升级的动作频频,这些战略规划的落地,必将促进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的需求增长,为这些装备配套的相关设备也会大有“用武之地”。专家指出,两大工程包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对船配业而言,至关重要的是用好这样的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争取早日摆脱困局,甚至成为市场上的引领者。


1楼2015-08-28 13: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