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轶轩吧 关注:13贴子:62
  • 0回复贴,共1

真如缘起也有它不足的地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真如缘起也有它不足的地方!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四面,我们讲到二、种子之由来。我们这一科是讲到依唯识相安立缘起,也就是说从唯识学的角度来探讨我们有情众生生命的缘起。那么佛陀在大乘佛法当中讲到生命的缘起,主要分成两块:一个是真如缘起,一个是赖耶缘起。
  真如缘起,它有两个特色:第一个离一切相,第二个即一切法。真如是没有相状的,在时间上它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三种相状;在空间上,它也没有十法界的凡圣的差别相状。所以它离一切相,我们只能够勉强的去形容它说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个清净,它不是一个相状,它只是在解释它是没有相状的。第二个,它即一切法。在我们一念的清净心中,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之法、无量无边的波罗蜜之法。所以真如的这种思考,会让我们一个菩萨在逆境当中得到很大的加持。因为我们虽然是业障凡夫,我们受到很多业力的冲击跟烦恼的干扰,但是我们跟佛陀能够分享真如的大智慧光明,我们跟佛陀是一家人。
  那么对于一个资粮位的菩萨,安住真如,给我们一种不退转的力量,因为我们的心永远是如此的清净,永远的具足如此的功德。
  但是真如缘起有它不足的地方,因为它有两个特点是它不足的地方:
  第一个,它只论相应,不论相续。那么真如它要的是你相应,一时的相应,你只要一念相应一念佛,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但是你相应了以后,那我们怎么去相续呢?生命是相续的,我们没办法看到生命的相续,它是一个点状的缘起观,所以它只有点状的相应,它没办法解释一个片状的相续的生命。这个是真如缘起不足的地方。
  第二个,它只论迷悟,不论业力。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但事实上我们觉悟以后,我们还是要面对业力的,这是一种现实。比方说你知道了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你现在想去极乐世界可以吗?当然不可以。虽然你现在信愿具足,你的资粮都具足,但是,你有生死的业力未了。
  所以你觉悟是一回事,你必须要面对你的无始的生死业力,你必须把今生的业力给偿还结束了,所以往生净土是临命终时。你今生的业,必须把它受完了,你才可以到净土去,所以这样子,对往生的人来说是充满了变数。比方说我现在在佛堂打坐非常好,我信心具足、愿力具足、佛号具足,三资粮具足,阿弥陀佛你赶紧来接我吧!不可以!只有觉悟是不能往生的,你要考虑业力的现实,因为你是个业报身!
  所以真如缘起的理想化,它某种程度忽略了生命的相续,忽略了业力的相续,所以大智慧的佛陀,在真如缘起的另外,开出了赖耶缘起。就是我们有理想化的安住真如,给我们很大的信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但是我们也必须要务实的面对我们的生命。所以佛陀讲阿赖耶缘起的时候,他建立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它就有相状了,它不像真如是离一切相,它是有相状的,它有染净的相状,它有过去、现在、未来的相状。当然从你投胎那天开始,你就必须要面对阿赖耶识,因为我们夹带了无量的生命来投胎的。那么一个修行者,你想要创造来生的净土,你要先做一件事情,你必须面对你的过去。你不面对你的过去,你怎么知道你生命当中,过去给你留下什么东西?哪些是你的盲点?哪些是你的特点?哪些该调伏?哪些该引导?你没有下手处,你就没办法把你的生命顺从本愿,你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所以如实的面对过去,这个是唯识学非常重要的特点,把你带回过去,了解自己。
  我们曾经经历过很多次的过去的生命,我们做过天上的天王,我们做过地上的蚂蚁,我们也曾经到过三恶道去,但是现在有个问题,过去跑哪里去了?我们那么多的过去生命,到哪儿去了?当然,被无常的大火完全破坏了,但是它留下很多的轨迹。我们每一次的生命都有轨迹的,就是你的种子,在阿赖耶识有无量无边的种子,这个就是你的过去。所以我们出生开始,当你踏上修行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面对你的阿赖耶识,你前生留给你的礼物,就是种子。这些善恶的种子,你必须要面对的,你怎么能够善巧的引导它,让它在临终的时候不干扰你,这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们必须对种子有所了解了。


1楼2015-08-28 21: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