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学热”在社会各界出场率一路飙升,“国学热”似乎已经像龙卷风一样席卷了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的人。这股“国学热”的初衷无疑是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然而看到北大学生列出的一个接着一个的什么送小孩子去一举一动都要效仿古人的“国学堂”,办价比天高的“总裁国学班”之类的例子,我开始有点发愣了。
国学该是这种“热”法?
用闪问中余秋雨老师作答的话说,这种“国学”,是一种“可疑的精神价值”,一种被学界祭拜了的“文化伪坐标”。
比如那些大搞特搞“国学堂”的企业家们,招收了一群小学生,若只是天天诵读那些在七八岁的年纪还不一定能理解多少的大家经典也就罢了,居然要要求行为举止、生活礼节都要一一效仿古人。我看着这个觉得简直就如同在看天方夜谭,几乎不敢相信。这种做法,大概是可以打着“修身养性”一类的名号,可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接受的东西与当代社会几乎就是脱节的,这些企业家可否想过,他们的毕业生以后该怎样融入社会、又能得到怎样的工作?说到底,这就是一种盲目的培养,甚至掺入了商业的成分。这样的“国学热”不可疑吗?
这些企业家可能会不服了,他们大概又会搬出“复兴中华文化”一类的大旗。这并不单单是企业家们的口号,相当多的人都会吧这种对国学的盲目推崇与“复兴中华文化”混为一谈。但是,“复兴”不等于“复古”,一味地效仿古人,一味地推崇古风,只能是对曾经的辉煌的一种自我陶醉,然后在这种麻痹之中固步自封,使原本灵动的文化如陈尸一般越来越僵硬。如余秋雨老师所说,欧洲的文艺复兴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没有人大谈“国学”之类的复古主张,却用一件又一件于艺术史乃至文明史上流芳千古的杰作从古典、宗教中激发出了人性,“文艺”、“文明”自然而然地随着人们一起从中世纪的昏暗中被唤醒。复兴,真正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再创造”的力量,使一个古老文明再度焕发活力的只能是新鲜的血液,而非以古老唤醒古老。
那“国学”的意义又在哪呢?我想国学最大的意义便在于它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文化、民族的闪光点,它不仅仅让这个民族引以为傲,更警醒着这个民族不要忘记自己一路成长的样子、自己一路成长所积淀下来的弥足珍贵的精神宝藏。一个清楚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的民族、一个铭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的民族,才能把未来的路看得更清楚。
复兴中华文化,因为“热”而歪曲“国学”本意,只会“用巨大的金钱和精力,构筑着中华文化复兴的反方向”,而因过于“热”而过度刻意强调“国学”,也同样只会产生文化的“排他性”,反而把自己做小。在这股国学热浪中,需要的是冷静下来思考问题的大脑,曾经优越的不一定一直优越,经历了近代的屈辱的中国应该比谁都更明白这一点,只有对传统文化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吸取外面的好东西,传承与发展并行,与时俱进,中华文化才会一直熠熠生辉。
国学该是这种“热”法?
用闪问中余秋雨老师作答的话说,这种“国学”,是一种“可疑的精神价值”,一种被学界祭拜了的“文化伪坐标”。
比如那些大搞特搞“国学堂”的企业家们,招收了一群小学生,若只是天天诵读那些在七八岁的年纪还不一定能理解多少的大家经典也就罢了,居然要要求行为举止、生活礼节都要一一效仿古人。我看着这个觉得简直就如同在看天方夜谭,几乎不敢相信。这种做法,大概是可以打着“修身养性”一类的名号,可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接受的东西与当代社会几乎就是脱节的,这些企业家可否想过,他们的毕业生以后该怎样融入社会、又能得到怎样的工作?说到底,这就是一种盲目的培养,甚至掺入了商业的成分。这样的“国学热”不可疑吗?
这些企业家可能会不服了,他们大概又会搬出“复兴中华文化”一类的大旗。这并不单单是企业家们的口号,相当多的人都会吧这种对国学的盲目推崇与“复兴中华文化”混为一谈。但是,“复兴”不等于“复古”,一味地效仿古人,一味地推崇古风,只能是对曾经的辉煌的一种自我陶醉,然后在这种麻痹之中固步自封,使原本灵动的文化如陈尸一般越来越僵硬。如余秋雨老师所说,欧洲的文艺复兴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没有人大谈“国学”之类的复古主张,却用一件又一件于艺术史乃至文明史上流芳千古的杰作从古典、宗教中激发出了人性,“文艺”、“文明”自然而然地随着人们一起从中世纪的昏暗中被唤醒。复兴,真正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再创造”的力量,使一个古老文明再度焕发活力的只能是新鲜的血液,而非以古老唤醒古老。
那“国学”的意义又在哪呢?我想国学最大的意义便在于它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文化、民族的闪光点,它不仅仅让这个民族引以为傲,更警醒着这个民族不要忘记自己一路成长的样子、自己一路成长所积淀下来的弥足珍贵的精神宝藏。一个清楚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的民族、一个铭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的民族,才能把未来的路看得更清楚。
复兴中华文化,因为“热”而歪曲“国学”本意,只会“用巨大的金钱和精力,构筑着中华文化复兴的反方向”,而因过于“热”而过度刻意强调“国学”,也同样只会产生文化的“排他性”,反而把自己做小。在这股国学热浪中,需要的是冷静下来思考问题的大脑,曾经优越的不一定一直优越,经历了近代的屈辱的中国应该比谁都更明白这一点,只有对传统文化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吸取外面的好东西,传承与发展并行,与时俱进,中华文化才会一直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