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吧 关注:7,246贴子:35,938
  • 4回复贴,共1

尝试翻译《初见秦》两段,大家提提意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网上找来找去,只发现两种译本,但是都觉得不太满意,最后想明白了,原来是因为《韩非子》本身是古文,而古文推崇互文等用法追求句式的对仗华丽,再加上其他用语习惯,都和今人不同,所以即使再好的直译今人读起来也会觉得不很通顺。我认为像《韩非子》这样的著作,文字还在其次,关键是你得弄懂它的思想,可如果连文意你都看不明白的话,还怎么去思考去体会?所以我尝试着按自己的思路翻译了其中两段,大家先看看,提提意见!


IP属地:河南1楼2015-08-30 23:41回复
    原文
    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1,言而不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2裁其罪。
    臣闻:天下阴1燕2阳3魏4,连荆5固齐6,收韩7而成从8,将西面以与9秦10强为难。臣窃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天下之府库不盈,囷11仓空虚,悉其士民,张12军数十百万,其顿首戴羽为将军断死于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锧13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14事也。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耳,闻战,顿足徒裼15,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夫断死与断生者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16奋死也。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对千,千可以对万,万可以克天下矣。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之号令赏罚,地形有利,天下莫若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是故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然而兵甲顿17,士民病18,蓄积索19,田畴荒,囷仓虚,四邻诸侯不服,霸王之名不成。此无异故,其谋臣皆不尽其忠也。


    IP属地:河南2楼2015-08-30 23:41
    回复
      先贴出版社的一种译文
      我听说:“不知道的开口就说,是没有智慧;知道了而不说,就是不忠。”做臣子的,不忠诚就应该去穷尽,说了不得当也应该去穷尽。即使这样,我还是愿意把我所知道的都说出来,希望大王来判定我陈述见解的罪过。
      我听说:天下各国以赵国为中心,北边连结燕南面连结魏,又联络楚国加固与齐国的关系,收买韩国而成合纵之势,准备对西面的秦国竭力作对。我私下里讥笑他们。世上有三种亡国的情形,而天下各国都得到了,大概是这样说的吧!我曾听说,“以混乱的国家去攻击有治理的国家必亡,以邪恶的战争去攻击正当的国家必亡,以倒行逆施的人去攻击顺应人心的国家必亡。”如今天下各国府库财物都不足,谷仓里都空虚,他们却动员所有士民,设置军队数十百万,其中磕头披戴羽毛在将军面前宣誓愿意决一死战不止千人,都说要决一死战。但当雪白的锋刃在前,砍斧铡刀在后面督战时,他们还是逃跑而不拼死。并非是他们不能拼死一战,而是上层统治者不能拼死一战。说好的奖赏不给予,说好的惩罚不施行,赏罚不讲信用,所以士民们不愿决一死战。如今秦国颁布号令实行赏罚,有功无功要看事实验证。民众从父母怀抱襁褓里出来后,有生以来没有见到过贼寇,但听说有战事,立刻跺脚赤膊,迎刃而上,踏着火红的炉炭火,决一死战而冲上前的比比皆是。那决一死战和决心生还是不一样的,而民众之所以为之,是崇尚奋勇死战。如果一个人奋勇死战就可以抵抗十人,十个人就可以抵抗百人,百人就可以抵抗千人,千人就可以抵抗万人,一万人奋勇死战就可以征服天下了。如今秦国土地截长补短,方圆有几千里,有名的部队有数十百万。秦国的法令赏罚,加上地形有利,天下各国都不如。凭这些取得天下,天下各国还不够秦国占有。所以秦国作战从没有不攻克的,攻击敌国从没有不取得的,所当其锋从没有不打破的,开辟土地数千里,这是秦国的丰功伟绩。然而现在兵甲不锋利了,士民百姓担忧了,府库积蓄离散空了,田野耕地荒芜了,谷仓也空虚了,四面相邻的诸侯国不顺从了,称王称霸的功名也不能成就。这没有别的原因,是你手下的谋臣不能竭尽忠诚啊!


      IP属地:河南3楼2015-08-30 23:42
      回复
        我看书从来不看注解和翻译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0-14 04: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