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吧 关注:2,200,714贴子:68,416,619
  • 3回复贴,共1

石家庄——文化上迷失自我的城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石家庄——文化上迷失自我的城市
我常常在本地的报刊媒介上看到一些记者有这样得言论,“石家庄是一个历史短浅的新兴城市,没有深厚的文化根底”。听他们说多了,这种观念在我们的意识中就扎根了,我们也就相信这些记者的话,也告诉别人说“石家庄没有文化底蕴”。这种舆论长期困扰着我们。为了反驳这种论调,我从各地搜集了一些资料,写给大家看,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和认识石家庄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我们再把眼界放宽,跳出“石家庄市”这个狭小圈子,站在大石家庄的视角来审视历史,就会看到,石家庄的文化底蕴的深厚。从5000年前先商祖先在这块土地上繁衍起,这里就演示着中华文明的一幕幕活剧,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河北省文物古迹之多,列全国第二,仅次于陕西省,石家庄的文物古迹数量在河北省又是名列前茅的,这一切都无可辩驳地表明,石家庄乃是历史文化深厚的文明之区。大家再去省博物馆广场时,不妨掏10块钱进去看看,看看石家庄的文明历程。
       河北地区的文明起源,就发生在太行山东麓一线。查看河北的文物遗迹分布图,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些古迹都集中积聚与邯郸、邢台、石家庄、张家口一线。这也符合了人类的迁移规律,西北地区的游牧部落翻越太行山和平原地区的商民族不断冲突。在斗争、融合的过程中,为这些地区遗留了众多文明的痕迹。
       从石家庄地方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一带是商民族的发详地和长期的集中聚居地。从中华文明肇兴的传说来看,商族是起源于北方崇尚玄鸟(燕子)的一个古老部落,其祖先为契,契的母亲简狄(有狄族血统),简狄吞玄鸟遗卵而生契。从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今石家庄市的平山、元氏一带就是商民族祖先契及其子昭明的发详地。《世本"居篇》记载:"契居蕃"。"蕃"就是汉代的"蕃吾"(也作番吾,原址位于今黄壁庄水库中,原属平山县)。《世本》中还说:契的儿子" 昭明居砥石"。郭沫若认为:砥石,就是现在元氏、高邑一带的泜水和石济水流域。从石家庄市辖区内的城郊、正定、平山等地发现的多处4000多年前的先商文化遗址,到赵县、新乐、正定、藁城、无极等县广泛发现的藏有商朝奴隶主贵族铭文青铜器的遗址,系统地展示了先商文化、早商文明和商代青铜器的发展脉络,构成了系统反映商族起源、发展、鼎盛历史的最全面的天然博物馆。尤其是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中铁刃铜钺和铁矿碴的发现,则充分证明这里早在公元前1400年前就开始采矿冶铁并成功打造铁器,这不仅把人类冶铁的历史从春秋时代上溯了数百年,而且证明石家庄是目前可以确认的世界冶铁业的发祥地。

      石家庄是继承了正定的历史地位兴起的城市。清末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迅速从鼎盛走向衰亡时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中国古代长期以政治为中心城市体系开始被打破,以交通、能源、矿山开采、等经济困素诱发的城市化萌芽开始出现。由于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建设资金上的不足,正太铁路被南移到滹沱河以南,在京汉、正太铁路的交汇处,产生了石家庄这个新兴的城市。而石家庄的真正崛起,也仅仅是近50年的事,伴随着20世纪中国历史的大变革、大转折,最终把石家庄这个乡野集镇推上了华北重镇,河北中心的地位。虽然河北省会设在石家庄多少有些偶然因素,但是也是有它必然的因素。她身旁这片古老的土地不但能造就辉煌的正定,也能把石家庄推上河北中南部的中心城市。一个扎根于这片沃土城市,必然由于她脚下的重要的交通战略地位,能迅速成为辐射冀中南的中心城市。
       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来探求,石家庄取代正定,是这一地区历代城治的延续。这种延续,不应该仅是地缘上、经济上的延续,更应该是文化上的延续。但是这种文化上的延续确被种种原因硬生生的切断了,造成整个石家庄文化上定位的迷茫。这种文化定位的迷茫,带来的结果是石家庄人对这个城市认同感的缺乏。石家庄一些棉纺厂的宿舍区,许多人以天津话为标准口音,对本地口音加以排斥,我的一个同事现在与我们说话一直都用天津话。我在南方上大学的时候,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都说是石家庄地区的,从不说是石家庄的。这种对石家庄不认同感,是大有人在的,一些生活在其它城市的石家庄郊县人,每年回老家,石家庄仅仅是他们转车过程的一个站点。每年他们来,他们走,很少关注这个城市的发展。



1楼2008-06-07 12:25回复
           深追究这其中的原因,是石家庄两次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文化的演变与断层。一次是"一五","二五"(1953~1962)期间,从天津、上海等地集团性地迁来了一批纺织,制药等行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其中天津人居多。这些迁入者带来的文化观念与民俗习惯对石家庄传统文化造成很强的冲击,石家庄的一些本地人在生活上开始摹仿外来人。另一次是省会迁人,1968年省会由保定迁到石家庄,省直机关和省属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的干部职工数万名,加上家属子女,超过十几万人移入石家庄。两次外来人口的迁入,使石家庄人口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土著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小。这种条件下外来文化立刻转变为石家庄主城区内的强势文化,使得石家庄的发展不象其它城市发展过程中那样,以本地土著文化去包容外来文化,而是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的强烈冲击与对抗。
           本土文化的弱势,造就本土文化的迷失;本土文化的弱势,导致外来人口久居这座城市却不承认是石家庄人;本土文化的弱势形成石家庄人大都认为这座城市 “没文化”。本土文化的迷离导致社会心态出现文化上的自卑,缺少城市整体形象的共识。同时也造就了石家庄人自谦、宽容、兼收并蓄、崇尚外来文化、绝少“欺生”的性格。石家庄人戏称石家庄为“天下第一庄”,从中可以看出石家庄人在文化自信心中的不足,不敢给石家庄贴上现代都市的标签。下面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石家庄人对自身文化的迷茫:
            有人在来石家庄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个石家庄的女孩子。
            他问石家庄有什么特色小吃?女孩子摇头。
            他问石家庄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女孩子又摇头。
            他问……。小姑娘最终还是摇头。
           这种移民化的城市心态,再加上长期的地市分离,形成石家庄城区与周边县市在心理上的互不认同。使得石家庄不愿把正定的文化作为石家庄的文化,不愿把赵州的文化作为石家庄的文化。石家庄应该大气一些,正定文化就是石家庄文化,拿来;赵州文化就是石家庄文化,拿来。
           石家庄这种文化上的迷失,已经影响了石家庄的进一步发展。石家庄只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质,彰显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形成自己城市的灵魂。这样才能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整体优化和提升,利于城市品牌的培植,利于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石家庄在中国这片国土里显得很沉默,除了CCTV-1里7:30的天气预报外,其它地方提到石家庄的的确不多。我看石家庄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几年,政府有关部门开始不断加大对本地历史的挖掘和宣传。《燕赵都市报》最近一段时间一直用显著版面挖掘石家庄城区内能显示这个城市年龄的一些旧的痕迹,我认为他们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走出石家庄城区,到周边各县挖掘出真正的石家庄本土文化。
           这些年,随着第一代移民的后代逐步在这个城市扎根长大,随着越来越多的本地周边县市的人口进入这个城市,这些人将会逐步成为城市的主体,这些人也更容易接纳石家庄的历史文化。随着这两种人群的不断壮大,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会逐渐融合,将有利于石家庄人认清自己城市的文化底蕴,形成石家庄真正自己的文化,石家庄泯灭城市文脉将会重新再造。


    2楼2008-06-07 12:25
    回复
      • 60.1.144.*
      在CCTV-4<走遍中国>节目中,石家庄和正定是分开介绍的,两个地区历史发展是割裂的,正定发展特点是固步自封,一直睡在自己的历史温床上,不求上进;石家庄是一群来自各方逃难的人(不是创业者,家里过不下去了,到石家庄讨点活,总比家里强)组成的一个大家庭,相互之间没有血缘,也没有亲情,没有典故,没有传说,更没有文字历史,史书上也无从考证;无奈,在历史教科书上,凡涉及这一地区的地图,无论古今中外,都在滹沱河南岸画一个大圈,且用加粗黑体字标上三个字:石家庄.


      3楼2008-06-07 16:00
      回复
        历史文化——石家庄是迷失了自我定位定名的城市。

        发如果把正定大佛寺、东西古城、鹿泉景观、赵州桥、井径旅游胜地都强拉硬扯的算在石家庄文化,没有几个正定、鹿泉、赵县、井径百姓认可,因为石家庄原是小村,现在仍是村名,历史不过200年。

        我们要发展城市,这是综合的——建筑风格、语言风俗、城市命名、政治地位——要想有自己的城市文化,要有历史的城镇为基础。


        4楼2008-06-08 1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