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建军事统御体系的初步完备
汉承秦制,皇帝仍为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军队的征集、调动,将领的任免、升黜等均由皇帝亲自下令。 三公 中的太尉为中央朝廷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仍无实际统兵权,且时置时废,其属官也较少,有时甚至并入丞相府。武帝以后改太尉为大司马,为无印加授的加官,更加徒有虚名,其职权转移到大将军手中。 九卿 中的军事长官仍名为郎中令、卫尉及中尉,统御中央直辖军。其中,郎中令负责统领皇帝禁卫诸郎,并掌顾问参议及传达招待之官。因 领诸郎而为之长 ,故名。武帝时改称光禄勋。其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等。大夫"掌论议"①,有太中大夫、中大夫和谏大夫,多至数十人。武帝时中大夫改称光禄大夫。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②,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多至千人。谒者"掌宾赞受事"③,以谒者仆射为长,多至70人。卫尉负责统领守卫宫殿的南军。景帝初更名卫尉为中大夫令,不久复旧称。属官有公车司马令,"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书及阙下凡所征召者皆总领之"①;卫士令,负责管理卫士;旅贲令,主卫士之骁勇者,以备非常。中尉负责统领警卫京师的北军。属官有中垒令、武库令、都船令等。武帝时更名中尉为执金吾,不再直接统领北军,而派监军御史控制北军。
①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②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③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①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颜师古注。
汉承秦制,皇帝仍为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军队的征集、调动,将领的任免、升黜等均由皇帝亲自下令。 三公 中的太尉为中央朝廷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仍无实际统兵权,且时置时废,其属官也较少,有时甚至并入丞相府。武帝以后改太尉为大司马,为无印加授的加官,更加徒有虚名,其职权转移到大将军手中。 九卿 中的军事长官仍名为郎中令、卫尉及中尉,统御中央直辖军。其中,郎中令负责统领皇帝禁卫诸郎,并掌顾问参议及传达招待之官。因 领诸郎而为之长 ,故名。武帝时改称光禄勋。其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等。大夫"掌论议"①,有太中大夫、中大夫和谏大夫,多至数十人。武帝时中大夫改称光禄大夫。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②,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多至千人。谒者"掌宾赞受事"③,以谒者仆射为长,多至70人。卫尉负责统领守卫宫殿的南军。景帝初更名卫尉为中大夫令,不久复旧称。属官有公车司马令,"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书及阙下凡所征召者皆总领之"①;卫士令,负责管理卫士;旅贲令,主卫士之骁勇者,以备非常。中尉负责统领警卫京师的北军。属官有中垒令、武库令、都船令等。武帝时更名中尉为执金吾,不再直接统领北军,而派监军御史控制北军。
①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②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③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①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颜师古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