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棋艺吧 关注:8,375贴子:4,628
  • 0回复贴,共1

民国时期科技发展概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国传统科技落后于西方应始于明代。16世纪下半叶耶稣会教士来华传教,同时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1773年,罗马教皇解散了耶稣会;清王朝实行了闭关自守的政策,西方科技的传入遂告一段落。这期间的封建统治者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曾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在天文、数学和大地测量方面收到极大成效。
清中叶推行文化专制和闭关自守政策,封闭了中国科学技术与外界交流的门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翻译了一批西方近代科技书籍,兴建了一批近代厂矿。但是中国并没有建立起近代科学技术,工矿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都是外国人。到洋务运动破产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已落后西方400年。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怎样一种心态呢?一些守旧的封建文人坚决反对向西方学习,例如阮元(1764-1849年)攻击哥白尼学说,认为“离经叛道,不可为训”。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些知识分子也极力拥护。只有少数先进的知识分子如李善兰(1811-1882年)、徐寿(1818-1884年)等人开始接受西方的科技学术思想,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翻译介绍西方科技著作工作中。例如李善兰曾继承了中国传统数学研究方法,创造了“尖锥术”,实际上得到了有关定积分的公式。鸦片战争后,他转而与伟烈亚力(英人)合作翻译科技书籍,直到去世。到19世纪末用传统方法研究数学的人几乎绝迹。19世纪中叶,邹伯奇(1819-1869年)和郑复光(1780-1853年)对光学进行研究,从他们的著作中可以看出西方光学理论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科技的急剧衰落、西方科技的涌入,加上科举制的桎梏造成国内科技人才奇缺。例如同文馆在1884年聘西人教习28人,中国教习4人,只有李善兰是科技教习。清末,中国在列强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一方面传统科技研究几近绝迹,另一方面封建文化的桎梏使得大部分知识分子没有机会系统接受西方科技文化,而少数有成就的学者则忙于译书。可以说,这一时期不具备建立与发展中国近代科技的条件。中国传统科技落后于西方近代科技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与自身原因的。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5-09-05 15:4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