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盘虎踞,侯国县治
“龙”是汉民族的图腾。龙亢在当地人心目中,是条头南尾北,昂首欲飞的巨龙。龙亢筑地为城,龙盘虎踞,吉祥如意。龙亢之名由此而来。
龙亢历史悠久。汉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汉武帝刘彻在这里设龙亢县。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刘彻封樛广德为龙亢侯,龙亢为侯邑。自西汉至北宋,除个别朝代短暂撤县外,龙亢皆为县治所在。西晋灭亡,北方战乱,东晋南渡,朝廷为收买人心,在南方士族势力薄弱的地方,侨置了不少北方郡县。晋元帝司马睿大兴二年(319年),龙亢县侨置于长江北岸的历阳(今和县),唐初以境内有含山,改名含山县。
龙亢紧靠涡河,舟船上通亳州,下达江海,县治消失,仍为军事要塞。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与后赵、前燕、前秦、北魏、东魏,多次在这里鏖战。梁武帝为与北魏争雄,曾在此置龙亢郡。唐武德四年(621年),高祖李渊曾一度恢复涡河岸边的龙亢县。
宋室南渡,淮北沦为金地,龙亢隶属蕲县。南宋淳佑十年(1250年),龙亢属怀远军。元设怀远县,龙亢属怀远。明循元旧制。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龙亢设“二衙”,县主簿驻龙亢。民国年间,龙亢设区。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7月至1941年5月),新四军在龙亢设淮上办事处,管辖怀远、凤台、蒙城、宿南等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亢先后设区、乡(公社)、镇,为怀远县西大镇。
龙亢古城,又名柴王城、霸王城。嘉庆《怀远县志》载:古城坐落龙亢集西北的崇宁寺南。城周长约2.5公里。显德年间,周世宗柴荣率兵征伐南唐寿春(今寿县),在龙亢筑城屯聚兵卒粮草。《龙亢志》载:龙亢会元桥北,俗名上集,前临抄河,西至崇宁寺,东至萧桥,地皆瓦砾,碎如鸡卵,居人耕耘时获金石残器,为龙亢旧址无疑。明崇祯末年,李自成一条龙部进攻龙亢,龙亢旧城毁于战火。新中国成立以来,龙亢旧城址出土楚国金币郢爰、汉代铜镜、“迎宾门”方砖等文物,无不印证古邑龙亢的辉煌。![](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355c0631fd8bc3ec60806c2b28aa6c8/e12bf8f81a4c510f562d97436659252dd52aa569.jpg)
“龙”是汉民族的图腾。龙亢在当地人心目中,是条头南尾北,昂首欲飞的巨龙。龙亢筑地为城,龙盘虎踞,吉祥如意。龙亢之名由此而来。
龙亢历史悠久。汉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汉武帝刘彻在这里设龙亢县。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刘彻封樛广德为龙亢侯,龙亢为侯邑。自西汉至北宋,除个别朝代短暂撤县外,龙亢皆为县治所在。西晋灭亡,北方战乱,东晋南渡,朝廷为收买人心,在南方士族势力薄弱的地方,侨置了不少北方郡县。晋元帝司马睿大兴二年(319年),龙亢县侨置于长江北岸的历阳(今和县),唐初以境内有含山,改名含山县。
龙亢紧靠涡河,舟船上通亳州,下达江海,县治消失,仍为军事要塞。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与后赵、前燕、前秦、北魏、东魏,多次在这里鏖战。梁武帝为与北魏争雄,曾在此置龙亢郡。唐武德四年(621年),高祖李渊曾一度恢复涡河岸边的龙亢县。
宋室南渡,淮北沦为金地,龙亢隶属蕲县。南宋淳佑十年(1250年),龙亢属怀远军。元设怀远县,龙亢属怀远。明循元旧制。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龙亢设“二衙”,县主簿驻龙亢。民国年间,龙亢设区。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7月至1941年5月),新四军在龙亢设淮上办事处,管辖怀远、凤台、蒙城、宿南等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亢先后设区、乡(公社)、镇,为怀远县西大镇。
龙亢古城,又名柴王城、霸王城。嘉庆《怀远县志》载:古城坐落龙亢集西北的崇宁寺南。城周长约2.5公里。显德年间,周世宗柴荣率兵征伐南唐寿春(今寿县),在龙亢筑城屯聚兵卒粮草。《龙亢志》载:龙亢会元桥北,俗名上集,前临抄河,西至崇宁寺,东至萧桥,地皆瓦砾,碎如鸡卵,居人耕耘时获金石残器,为龙亢旧址无疑。明崇祯末年,李自成一条龙部进攻龙亢,龙亢旧城毁于战火。新中国成立以来,龙亢旧城址出土楚国金币郢爰、汉代铜镜、“迎宾门”方砖等文物,无不印证古邑龙亢的辉煌。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355c0631fd8bc3ec60806c2b28aa6c8/e12bf8f81a4c510f562d97436659252dd52aa56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