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rquis元素宫殿吧 关注:38贴子:716
  • 8回复贴,共1

竞赛中的心态&方法试探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帖作者 @_钧临_my_sky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15-09-11 20:46回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及大清(不要瞧不起大清o(≥口≤)o ,虽然这几年出了不少事←_←)前前前前校长蒋南翔“给学生猎枪”的思想etc.都在强调方法、习惯、能力。对弱校童鞋而言,心路历程都是很难熬的,虽然熬过了有很多收获,但是熬不过去的后果难以承受。强校有学长学姐教练指引反倒没什么问题
    LZ发现讲这些内容的书(其实就是坨杂书)有点用处,似乎也没人发过评过,甚至没人看这类书
    于是乎LZ决定开此帖扯淡,拿几本看过的书为例,考虑到化竞党不一定有空看这些书,尽量把书中内容浓缩出来,尽量筛出有用的东西,有钱有空有兴趣的鞋霸们可以买书看看。欢迎抨击,毕竟成功都从不行开始,没有裨补阙漏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完美无暇的结果。比起批评建议哪怕争论,单纯围观不论对作者对读者都只是于事无补的行为。(补充:平时没怎么上贴吧,这帖只管抛砖不管引玉。)
    顺便一提画图有群以后实时的讨论就比较方便了,所以个人对画图吧的理解就成了 一个放资料写东西的地方 ,学术问题就不管了,只搬几块心态、习惯、方法论的砖来。


    IP属地:中国香港2楼2015-09-11 20:46
    回复
      All right.图片时而能发时而不能.不知为何。但不管如何还得继续水o(≥v≤)o
      作者认为七个习惯不是零散的法则而是按下图成熟模式图所示的关系,从依赖期到独立期再到互赖期具有各自对应的习惯,最外圈的不断更新是永恒主题

      依赖到独立是比较适合竞赛党的内容,讲求个人的成功,互赖内容比较适合硕博及以后的团队发展时期。
      本帖主讲依赖到独立。
      作者认为人的行为模式无可避免的建立在大脑模拟的地图上,即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是否以原则为基础决定人的行动效益,书中的原则称 “产出/产能平衡原则(P/PC Balance)”,简单的说,成绩即产出,能力即产能。产出决定最近阶段能踏入的平台,即能去哪个学校;产能为踏入新平台后的长久助力,即入学后的发展如发各种文章,做各种研究。
      扯一个吐槽&实例:我们语文老师老提胡建高考670多的状元进清北,结果被帝都低了几十分的全线碾压..连学习成绩也不例外,各种宣扬帝都。但是这状元明明是竭泽而渔的好嘛产出丰厚但是没有产能的路子不走也罢,又不是非清北不去..有个XMU的分数以后多花时间琢磨产能未必就更差了,没有长远发展的眼光迟早死在题海


      IP属地:中国香港4楼2015-09-11 20:47
      回复
        然后结出两点
        1)不管竞赛路上跪没跪的都不要在意过去了,历史已永恒,多琢磨提升产能才符合实际。纠结过去而不准备下一个阶段是浪费生命的行为,反思总结除外,两次掉进同一个坑是更浪费生命的行为
        2)虽然没有名校的录取优惠,但是小城市的学子不必将所有精力投入刷题之类的。人生路长的很,一时得失通常不会颠覆全局,只要失的不是生命,都可以从头再来(为某学长惋惜)。而且规划长远的发展并不会阻碍当前计划的实施,只是10分汗水以几分表现几分潜力的不同实现形式罢了。
        第二点这里可以再引申到夯实基础的问题上⊙▽⊙.国初级别的大题就已经不会扒书上出现过的原文/原题了(exceptART,据说还从一些杂志上扒过题。)但是题目的答案都是可以derive出来的(@希格斯_波色子 铁神原话,冒用版权轻拍,个人觉得真实情况就是如此。虽然 , 偶尔 ,超纲超多点就推不出了)如果不把基础吃透,看什么GW(GrennWood/高无。性质差不多.不消歧义)都没用。基础弱潜力就不足,看更深的书也更吃力,看起来懂的很多,一考才发现知识体系千疮百孔。多花时间啃透蓝皮再去看GW什么的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吧。LZ没认真看过GW,所以没啥感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敢妄加评论,求补充。当然LZ也没说除了基础就什么都不看了。不是所有高二都能当铁神
        好像扯了好多书上没有的自己思(yì)考(yín)出来的。。
        综上,LZ觉得对竞赛党而言,看书要博览群书、读破一本。看待成绩,眼光要远。


        IP属地:中国香港5楼2015-09-11 20:47
        回复
          罒ω罒其实LZ都没怎么写书里的东西了。之前是书里讲的和一些其他书冲突了LZ就懒得搬了。
          习惯二.以终为始
          订好目标后就要不懈怠的走下去,不要被沿途的风景和岔路所吸引,除非原本的目标不合理需要更改,否则绝不偏离方向。
          这个LZ做的很差←_←初中数学希望杯跪了,然后发现物理很funny跑去学物理,然后发现冰、水密度很奇怪,当时以为氢键是物理内容,然后去学更多的物理,然后不知怎的跑去学能材,然后不知怎的又学起了化竞,学化竞以后大方向倒是没再偏了。但是已经偏离初中的原路十万八千里了……
          我们知道宏观不变是微观统计平均的结果,如果有长远宏观的目标作导向,短期微观的目标波动一下也无所谓了。反之没有较稳定的宏观作导向,靠测不准的微观成分决定大事,那不就成薛猫了⊙▽⊙。
          还有一个宏观微观的处理关系,小事一定要当断则断,时间有限时如果发现当前阅读的某书太深或者太浅(一般以内容的理解为准,如有习题以习题完成难易度为准),也就是对下一个阶段没有很大助力的书,最好是先扔了。LZ认为的基础扎实是 以基础内容解决深层问题,而不是在浅层问题空磨。
          总之,确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以终为始”的原则基础是两次创造,即头脑构思和实体建设两次。习惯二谈的是第一次创造,即权衡利弊阶段的脑力创造,即对自己人生剧本的改写。
          当我们意识到由外界条件构成的剧本低劣、定式而低效时我们就会积极的加以改写。外界书写的剧本以外界为中心,对个体不可能完全适应,因此要从原则出发,选择合适的终点。书中提及的方法是记下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事,以此奠基价值观,包括前文所提的宏观导向都有了。
          如果只是想的获奖,不论获什么奖都只是短期、微观的目标,每次考完不论好坏都会一阵心累和不知所措,当化竞路走完时,心累和不知所措的情况将更严重;然而如果想的是硕博院士什么的,或许考完也会松一口气,但是不会有空虚寂寞冷的感觉,因为竞赛只是一次练兵,还有别的事要做,也就不容易调入无聊消遣之类的泥潭了。
          以终为始就是要多花时间多用脑想想,眼光放长远,定下合理框架,然后一步一脚印慢慢调整细节。
          好像烂尾的样子.


          IP属地:中国香港8楼2015-09-11 20:48
          回复
            化竞路大体可以看成what,why 和 how 三段。
            首先看懂书上在说什么,what。
            其次知道为什么(非过深内容),知其所以然,why。
            然后要懂怎么用,how。
            从预赛 到 国初 、国决 ,侧重点由what转向how,
            预赛再难也只是知识竞赛,看书就够了,确实不用怎么准备。国初和后面的都是要求一定的解题能力。
            然而真题极少,好题也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所以让做题效率尽量大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先看一些竞赛书上非真题(ICHO随意了)的例题讲解,对难题理理思路,想想例题是从哪些条件出发来解答的,想想这种解答模式可以推广到其他什么情形等等,想想题目为什么给某个条件,不给会有什么情形,给了是在暗示什么什么的。
            总之,多分析有启发性的题目,确保知识熟练度足够,不会考试的时候忘了个重要的东西,就不要再砸时间刷题了。知道自己考不好的原因,就能针对的解决;而刷题太过盲目,方向性不明确,刷10套效果就能比分析1套好了?
            而且个人感觉各种风格的适应,找感觉等等不一定要大量的刷,多分析题目找共性也能很快适应风格,还不消耗太多试题资源。
            2015.5.11周一一水


            IP属地:中国香港10楼2015-09-11 20:48
            回复
              想提高水平,要习惯走出安全区,也就是离开不易犯错的地方,不好应对困境是很珍贵的机会,逆风更容易找出错误,更容易体现水平。
              国集的去做预赛题肯定测不出水平吧。
              每一次挑战,困境,阻碍,都是很宝贵的财富。
              2015.05.30水贴。


              IP属地:中国香港11楼2015-09-11 20:48
              回复
                居然有人看本渣的脑残文国初惨跪了才发现本渣这点破水平纯粹班门弄斧
                顺便膜楼主湖北队


                12楼2015-09-13 15: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