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死路
火海无边,楼阁倾倒,林木焚烧的飞灰卷在热浪中扑面而来。一丝甜意夹在烟尘之中,花香犹未断绝,开得正盛的鲜花却已化为焦土。
袁术惊惶,来回望去,四处都是冲天的火焰,自己竟要走不出去,已有凌乱火星落在他袍带之上。
火中飞跃出一只巨鸟,浑身羽翼金光灿然,长尾拂地,犹如覆火的朱雀,昂首间发出一声尖利的长啸。
袁术惊起,额上汗珠滚滚而下。
他口内干涩,喉咙疼痛,喘了几口气,才喊道:“来人,来人!”
过了近一刻,才有人推门而入,袁术怒道:“怎么这才来?”
来的侍者满面黑灰,几乎让他想起梦中场景,他离寿春时,已定下决心,宁可焚毁西苑,也绝不让自己心爱之物落入他人之手。如今不得已,却还要再度返回。
那侍者伏在地上,连连告罪:“明公息怒,因无人在厨,不得不前去准备饭食,顾此失彼,请明公赎罪。”
袁术叹了一口气:“罢了,此处离寿春,还有多远?”
侍者答道:“尚有八十余里,估计一二日内便能返回。”
他战战兢兢,立起身来,又问:“明公可要进些食水?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虽则不多,但是在回城之前,总也还够。”
袁术摇了摇头:“天气如此炎热,哪有胃口吃这些粗物。去寻些蜜浆,调成水送上来,倒是好的。”
侍者面露惭色:“随行所带之物中,并无蜜浆。”
袁术怒气又起:“不曾带,便不知道去寻么?”
等到他独自在房内,袁术坐在床沿,拍着栏杆,忍不住叹息。
身下床板坚硬,只是被简单地扫了灰尘,铺了些布片,硌的他浑身疼痛。
他心下酸苦,对着四下无人,高声道:“袁术竟至于此。”
余音未落,他便听得门外散乱脚步声,似乎有数人一同前来。几个人影停在门前,挡住了日光,却再没有动作。
袁术心下砰然,喉头发紧。
门外的人影似曾相识,但此刻却不该在此地。
他清了清嗓子,方才问道:“门外何人?又有何事?”
他听到一声低低的笑,盖过木门被推开时陈旧关节里发出的凄厉声响。
灼烈阳光从那个人的身侧直射进来,连空气里飞舞的微尘也看的清清楚楚,他的轮廓却隐在黑暗的影里。
袁术的眼睛慢慢适应过来,才能再次转过脸来,直视他身上白色的衣袍和银亮的甲胄。
“讨逆将军,此来是为讨我这个逆贼否?”
孙策依然笑着,对身后的孙河道:“把东西拿进来,你们下去,我与袁将军有话要说。”
孙河应诺,端入一个托盘,行礼过后放退出,带上了门。
孙策执壶,将其中液体倒入一个银碗,端到袁术面前:“将军请。”
袁术悚然挥手,将那只碗打翻在地。
孙策往后退了一步,单膝跪下,将那只碗捡起:“袁叔先前不是还要蜜浆么,怎么又不喝?孙氏出身微寒,我常在军中,身边也没有什么精细的器具,且用的只是寻常井水,只是袁叔就算不喜欢,也无需如此。”
袁术又惊又怒:“你……你要毒死我?”
孙策挑起眉,重倒了一碗,端起一饮而尽。
他站起身来,挑衅般望着袁术:“死,又有什么可怕?”
他站在袁术面前,笑容明亮而讥诮:“袁叔可还记得,当年送我出征之前,在寿春城南,淝水之上,袁叔曾起楼船,兴舞乐,大宴诸多臣子名士?”
袁术自然记得,他在船头临风持酒,正是意气风发。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众人纷纷叫好,虽然时节上不太对头,情景总还配得上。
孙策笑道:“袁叔怎么不记得,孝武皇帝下面一句,说的是什么呢?”
袁术哼了一声:“代汉者,当涂高也,不也是孝武皇帝所言?我袁氏正是上承天意,下孚人望,又得传国玉玺在手,本就该是成大事的。”
孙策轻叹:“天意?秦皇一统四海,不过两代就被倾覆。大汉传国四百年,你还不是意图取而代之?袁叔自认,得上天眷顾,都要比他们更多么?至于玉玺……”他的声音拔高起来,冷漠而残忍,“若玉玺便能成事,我父又怎会死在乱箭之下?我又何必委屈求全,投身于你帐下。”
袁术放软了声调:“伯符,我知过去是轻慢了你。如今袁氏天恩未断,尚有余力,你若愿重归我身边,同心合力,必能成此大业。”他步下榻前木阶,神情极是殷切,”“你可还记得,当初也曾自比霍骠骑,愿为我立不世之功。”
孙策站着不动,颇有兴味的眯起眼睛:“袁叔又忘了,霍骠骑在我这般年纪,便已经不在了。”
袁术一时语塞,连面皮也紫涨起来。
孙策微微低下头去,貌似恭谨,声音里却带着几丝笑意:“又或者袁叔正是记得如此,所以才偷偷送祖郎印绶,招他入麾下,要他取我性命?”
袁术终于忍耐不住,恨声道:“当初你跪在我面前发下此誓,如今怎可背信弃义?”
孙策抬起头:“哦?有这么一回事?”
袁术怒极:“你胸前伤痕,难道不就是明证?”
孙策笑了一笑:“袁叔说什么伤痕,我却不懂。”
夏日本就炎热,忽然之间,袁术一阵头晕目眩。
不,不可能。
他还记得那道雪亮刀光穿过氤氲水汽,从孙策胸膛上流下的鲜血,一滴滴绽开在玉石铺就的池边。
他还记得寿春的殿中长日里垂帘焚香,满室氤氲芬芳。孙策沉沉地睡在这云雾里,医者揭开雪白衣襟,探视伤口。
他记得一清二楚:“左胸之前,锁骨下半指。”
孙策退后了一步:“是么?那袁叔可要看好了。”
他解开头上兜鍪,露出刀裁般漆黑鬓角,有晶莹汗珠从那里滚落下来,沿着脖颈滑入领口。这情景于袁术如斯绮丽,如斯熟悉,偏偏人是物非。
他已经把银甲抛在地上,卸了内衬,毫不犹豫地脱下上身衣物。
袁术倒抽了一口气。
孙策离去三年余,容貌几无大的变化,只是他突然沉下脸来不笑的时候,眉目间杀气便瞬间涌起。
身上皮肤光润,带着年轻男子健康的气息,是武将常见的猿臂蜂腰。其上交错纵横,尽是四处征战留下的伤痕。
但是袁术记得的那一道,却不见了。
孙策胸口的皮肤上刺有青黑纹样,是一个虎首,随着他的呼吸在胸膛上缓慢起伏,有须发怒张之势,竟是栩栩如生。虎口中一段赤红,正掩去了当初痕迹。
袁术如遭雷击:“你!你……”
孙策微笑着掩了衣襟:“我本吴人,纵文身断发,也不足为奇。”
火海无边,楼阁倾倒,林木焚烧的飞灰卷在热浪中扑面而来。一丝甜意夹在烟尘之中,花香犹未断绝,开得正盛的鲜花却已化为焦土。
袁术惊惶,来回望去,四处都是冲天的火焰,自己竟要走不出去,已有凌乱火星落在他袍带之上。
火中飞跃出一只巨鸟,浑身羽翼金光灿然,长尾拂地,犹如覆火的朱雀,昂首间发出一声尖利的长啸。
袁术惊起,额上汗珠滚滚而下。
他口内干涩,喉咙疼痛,喘了几口气,才喊道:“来人,来人!”
过了近一刻,才有人推门而入,袁术怒道:“怎么这才来?”
来的侍者满面黑灰,几乎让他想起梦中场景,他离寿春时,已定下决心,宁可焚毁西苑,也绝不让自己心爱之物落入他人之手。如今不得已,却还要再度返回。
那侍者伏在地上,连连告罪:“明公息怒,因无人在厨,不得不前去准备饭食,顾此失彼,请明公赎罪。”
袁术叹了一口气:“罢了,此处离寿春,还有多远?”
侍者答道:“尚有八十余里,估计一二日内便能返回。”
他战战兢兢,立起身来,又问:“明公可要进些食水?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虽则不多,但是在回城之前,总也还够。”
袁术摇了摇头:“天气如此炎热,哪有胃口吃这些粗物。去寻些蜜浆,调成水送上来,倒是好的。”
侍者面露惭色:“随行所带之物中,并无蜜浆。”
袁术怒气又起:“不曾带,便不知道去寻么?”
等到他独自在房内,袁术坐在床沿,拍着栏杆,忍不住叹息。
身下床板坚硬,只是被简单地扫了灰尘,铺了些布片,硌的他浑身疼痛。
他心下酸苦,对着四下无人,高声道:“袁术竟至于此。”
余音未落,他便听得门外散乱脚步声,似乎有数人一同前来。几个人影停在门前,挡住了日光,却再没有动作。
袁术心下砰然,喉头发紧。
门外的人影似曾相识,但此刻却不该在此地。
他清了清嗓子,方才问道:“门外何人?又有何事?”
他听到一声低低的笑,盖过木门被推开时陈旧关节里发出的凄厉声响。
灼烈阳光从那个人的身侧直射进来,连空气里飞舞的微尘也看的清清楚楚,他的轮廓却隐在黑暗的影里。
袁术的眼睛慢慢适应过来,才能再次转过脸来,直视他身上白色的衣袍和银亮的甲胄。
“讨逆将军,此来是为讨我这个逆贼否?”
孙策依然笑着,对身后的孙河道:“把东西拿进来,你们下去,我与袁将军有话要说。”
孙河应诺,端入一个托盘,行礼过后放退出,带上了门。
孙策执壶,将其中液体倒入一个银碗,端到袁术面前:“将军请。”
袁术悚然挥手,将那只碗打翻在地。
孙策往后退了一步,单膝跪下,将那只碗捡起:“袁叔先前不是还要蜜浆么,怎么又不喝?孙氏出身微寒,我常在军中,身边也没有什么精细的器具,且用的只是寻常井水,只是袁叔就算不喜欢,也无需如此。”
袁术又惊又怒:“你……你要毒死我?”
孙策挑起眉,重倒了一碗,端起一饮而尽。
他站起身来,挑衅般望着袁术:“死,又有什么可怕?”
他站在袁术面前,笑容明亮而讥诮:“袁叔可还记得,当年送我出征之前,在寿春城南,淝水之上,袁叔曾起楼船,兴舞乐,大宴诸多臣子名士?”
袁术自然记得,他在船头临风持酒,正是意气风发。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众人纷纷叫好,虽然时节上不太对头,情景总还配得上。
孙策笑道:“袁叔怎么不记得,孝武皇帝下面一句,说的是什么呢?”
袁术哼了一声:“代汉者,当涂高也,不也是孝武皇帝所言?我袁氏正是上承天意,下孚人望,又得传国玉玺在手,本就该是成大事的。”
孙策轻叹:“天意?秦皇一统四海,不过两代就被倾覆。大汉传国四百年,你还不是意图取而代之?袁叔自认,得上天眷顾,都要比他们更多么?至于玉玺……”他的声音拔高起来,冷漠而残忍,“若玉玺便能成事,我父又怎会死在乱箭之下?我又何必委屈求全,投身于你帐下。”
袁术放软了声调:“伯符,我知过去是轻慢了你。如今袁氏天恩未断,尚有余力,你若愿重归我身边,同心合力,必能成此大业。”他步下榻前木阶,神情极是殷切,”“你可还记得,当初也曾自比霍骠骑,愿为我立不世之功。”
孙策站着不动,颇有兴味的眯起眼睛:“袁叔又忘了,霍骠骑在我这般年纪,便已经不在了。”
袁术一时语塞,连面皮也紫涨起来。
孙策微微低下头去,貌似恭谨,声音里却带着几丝笑意:“又或者袁叔正是记得如此,所以才偷偷送祖郎印绶,招他入麾下,要他取我性命?”
袁术终于忍耐不住,恨声道:“当初你跪在我面前发下此誓,如今怎可背信弃义?”
孙策抬起头:“哦?有这么一回事?”
袁术怒极:“你胸前伤痕,难道不就是明证?”
孙策笑了一笑:“袁叔说什么伤痕,我却不懂。”
夏日本就炎热,忽然之间,袁术一阵头晕目眩。
不,不可能。
他还记得那道雪亮刀光穿过氤氲水汽,从孙策胸膛上流下的鲜血,一滴滴绽开在玉石铺就的池边。
他还记得寿春的殿中长日里垂帘焚香,满室氤氲芬芳。孙策沉沉地睡在这云雾里,医者揭开雪白衣襟,探视伤口。
他记得一清二楚:“左胸之前,锁骨下半指。”
孙策退后了一步:“是么?那袁叔可要看好了。”
他解开头上兜鍪,露出刀裁般漆黑鬓角,有晶莹汗珠从那里滚落下来,沿着脖颈滑入领口。这情景于袁术如斯绮丽,如斯熟悉,偏偏人是物非。
他已经把银甲抛在地上,卸了内衬,毫不犹豫地脱下上身衣物。
袁术倒抽了一口气。
孙策离去三年余,容貌几无大的变化,只是他突然沉下脸来不笑的时候,眉目间杀气便瞬间涌起。
身上皮肤光润,带着年轻男子健康的气息,是武将常见的猿臂蜂腰。其上交错纵横,尽是四处征战留下的伤痕。
但是袁术记得的那一道,却不见了。
孙策胸口的皮肤上刺有青黑纹样,是一个虎首,随着他的呼吸在胸膛上缓慢起伏,有须发怒张之势,竟是栩栩如生。虎口中一段赤红,正掩去了当初痕迹。
袁术如遭雷击:“你!你……”
孙策微笑着掩了衣襟:“我本吴人,纵文身断发,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