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人吧 关注:2,732贴子:53,729
  • 5回复贴,共1

~0922 ~(做个好人)孝子17年踏遍四省千村找到失踪母亲(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父亲早逝,兄妹4人在母亲含辛茹苦的呵护下艰难生存。突然有一天,生活中遮风挡雨的母亲在回娘家的途中走失,年幼的兄妹开始了寻找,没想到,这一找就是17年。


1楼2015-09-22 07:45回复

    母子二人


    2楼2015-09-22 07:45
    回复

      与家人合影


      3楼2015-09-22 07:45
      回复
        父亲早逝,兄妹4人在母亲含辛茹苦的呵护下艰难生存。突然有一天,生活中遮风挡雨的母亲在回娘家的途中走失,年幼的兄妹开始了寻找,没想到,这一找就是17年。
        为了找到母亲,二子班银城徒步四省近千个村庄走街串巷。其间,有过睡野地讨百家饭的艰辛,也有过三天三夜不进水米昏迷山涧的惊险,“皇天不负有心人”,2010年7月6日,在平山县孟家庄镇黄家湾村正在卖货的班银城遇到了母亲。
        本报驻邯郸记者 陈正 文/图
        7月7日,广平县东张孟乡南张孟村一个破旧的农家院子中哭声一片,67岁的贾书梅在离家17年后再次踏入家门,儿女们望着母亲放声大哭,“娘,我们找得你好苦呀!”
        那一刻,闻讯而来的乡亲们也喜极而泣,“17年啊,这份执着和孝心足可感天动地……”


        4楼2015-09-22 07:46
        回复
          寻遍千村 早生华发做货郎
          为了寻找母亲班银城经常风餐露宿,此时的他已经由一个青春少年成为了有些斑斑白发的壮年汉子,多年的寻找让班银城意识到,母亲不识字,大城市的寻找难见成果,求助媒体母亲也未必能够看到。班银城的目光渐渐地集中在了偏僻的山区村庄。
          为了方便寻找母亲,班银城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进了一些针头线脑和一些小卡子等女性商品,背着担子在乡村中边做买卖,边打听母亲下落。几年来他几乎走访了千余个村庄。“邯郸市、邢台市还有临近的河南安阳、濮阳这些城市的村庄我都走了一个遍,虽然不识字但是(我)记性好,只要去过的村庄,走过一遍就心里有数,绝对不会跑冤枉路,这个办法虽然笨,但很有效。”
          多年来,班银城夜里有过睡在向日葵地里的经历,也有钻入下水道一觉醒来水漫全身的苦楚,山洞、庙宇、麦田都是他的栖身场所。最惊险的一次是在石家庄西部山区的一次寻找。“当时身上的钱不多了,也没有带很多的干粮,都是在山里人烟稀少的村子找,三天三夜没有吃东西,在一个山坡上昏过去了,滚下去,差点就掉入山谷里面,下去就完了。”一位途经此地的老人搭救了班银城,听了班银城的经历老人感慨道,“多少年没有见过你这么孝顺的后生了。”老人强留了班银城三天,直到他恢复了伤势才备好干粮送他上路。
          班银城在寻找过程中经常碰到让他心酸的老人,一次,在石家庄北客运站他听说一个老人在站里呆了好几个月找不到家,他赶到车站,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人蜷缩在站里,“当时老人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她也是迷路找不到家了,而这让我想起娘更心酸。”班银城本想送老人回家,但是老人无法记起具体的家庭住址,无奈之下班银城留下身上不多的几十元钱后黯然离去。
          母子巧遇 67岁娘亲回到家
          2010年7月6日17时许,班银城来到了石家庄市平山县孟家庄镇一个名叫黄家湾的村庄,在村边的小桥边他像往常一样支起了摊子,一群妇女在摊前挑选货物。拉家常的过程中,一位大娘问班银城来自哪里,班银城说自己是邯郸人,这个大娘指着不远处一个背负着一捆柴的老人对他说,“那个大娘也是邯郸来的。
          “当时心里就是咯噔一下,我就上前询问。”班银城说到这时有些紧张。“大妈,你是本地人吗?”“不是,我是邯郸的。”“邯郸哪里的?”“广平县。”“广平县什么地方的?”班银城紧张地问。“广平县东张孟乡南张孟村。”“您娘家是什么村的?”班银城的眼睛湿润了。“广平束庄的。”“您哥哥叫贾书田,您叫贾书梅。”
          老人很诧异,“你怎么知道的?”“妈,我是你儿子,我找你找得好苦呀!”说到这里,班银城双膝跪下,一把抱住了母亲。“你是发城(大儿子)?”“不是,我是银城,您的小儿子。”老人的泪也下来了,看到这一幕,桥上、村边的村民都轻轻地擦拭着眼中的泪水。
          贾书梅告诉儿子,当年她迷路后越走越远,一路乞讨来到了现在的村庄,被一个好心人搭救,便留在了当地,一晃17年,多少次梦里出现的儿子终于出现在了面前,老人泪流不止。
          7日,天空落着细雨,67岁的贾书梅在离家17年后再次踏入家门。


          7楼2015-09-22 07:46
          回复
            媲美古人“二十四孝”
            听说记者来采访班银城一家,在村口乘凉的老人对记者树起了大拇指,“这是一个大孝子呀!”
            耳边听多了关于不孝子女费尽心机将年迈的老人推出家门的新闻,在这个炎炎的夏日听完班银城的寻母经历,记者也不禁潸然泪下。古有“二十四孝”,今朝班银城17年踏遍四省千村的寻母之举丝毫不逊于古人。
            看着这个实际年龄小于自己,面相却远远老于自己的“80”后,记者在敲稿的过程中眼睛不时湿润。总有一种情感能够引起社会的共鸣,总有一种举动能够击中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位,在班银城的讲述中,这种情感得到了展现,我,被击中了。“二奶奶,还有口剩的热汤么?”“妈,我是你儿子,我找你找得好苦呀!”那令人心酸和让人欣喜的场面,记者未曾亲眼看到,但记者对其没有丝毫怀疑,因为,那份人间挚爱是最真实的。


            8楼2015-09-22 07: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