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008 黄夏丽
摘要:本文以农村电子商务为切入点,总结了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支出当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所需解决的问题有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电商专业人才缺乏、农村地区物流发展滞后影响农村电商发展,提出推动我国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现状、策略、农村、我国、电子商务、发展
1.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互联网的普及,推动农村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期
近年来,伴随着电脑、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村民开始利用互联网在网上实现购物、农产品通过网上销售出去。当前,我国农村网民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在政府政策引导及市场的驱动下,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将推动农村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期。
1.2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在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国政府快速推进城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在农村地区,伴随着网络基础设施条件的告诉,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在电信运营商下调业务费用的驱动下,农村移动互联网的渗透速度加快,农村村民能够低成本接入并使用高速互联网。如移动运营商加大对农村地区整体网络设施的覆盖力度,深入挖掘农村用户市场。只有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信息获取条件,才能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基础保障。
1.3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近年来,在发展农村电商方面,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背景下,农村电商从过去主要发展生鲜电商单一产品到娱乐应用服务等的全面推广,农村电商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在农村网络设施改善的基础上,娱乐应用服务在农村网民中购买率提高。农村网民对娱乐应用服务的需求及稳步增长,使该领域成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
2. 当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所需解决的问题
2.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我国不同地域经济发展差异大,城乡发展差异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也呈现地域差异。东南沿海所属的农村由于地区经济发达,信息化技术设施建设水平要高于现有的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而且发达地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在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速度差异下,城乡之间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互联网的普及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备基础条件。县乡级的农业信息平台建设的参差不齐,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县乡开始注重建设农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农业信息,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农业信息平台还没有建立,当地村民无法及时了解农业市场信息。总体而言,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在地域发展上严重失衡,从而影响农村电商的整体发展水平。
2.2农业电商专业人才缺乏,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由于现阶段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从数量上无法满足农村电商发展需要,从质量上其专业水平欠缺,无法快速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从而使农村电商发展迟缓。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欠缺主要是由于有限从业人员是从其他行业转型过来的,也有原先是从事非农业领域电子商务的,而农业的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农业电商人才缺乏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已经比较普遍,而开始农业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比较少,即使开设也是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倾向于普通的电子商务课程,而没有体现出农业电子商务特色。第二,农业高校由于受师资力量的局限,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脱节。在师资方面,由于高校教师缺乏企业时间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多以理论的讲解为主,无法把理论知识与农业电商时间案例有机融合,学生缺乏对农业电商方面的系统学习,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农村电商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从数量上解决人才不足,更加需要从质量上提高专业水平。
2.3农村地区物流发展滞后,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依托物流为其提供后续服务。目前,农村地区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我国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物流新兴行业发展,各级地方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如加快高铁建设,各级公路建设、物流园区建设等,但农村地区物流方面投入资金不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影响农村电商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运输方式上以公路运输为主,仅有部分农村可以选择铁路运输。农村物流整体表现为规模小、货物运输成本高。二是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高,达到25%左右,发达国家不超过5%,因此比例相差悬殊,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具有鲜活的特性,要想降低损耗,必须依靠冷链运输,而我国在冷链技术与运输设备方面都比较落后,导致在运输过程中损耗率高。三是农村物流缺乏行业规范。目前,农村物流多以中小企业经营为主,尚未形成的物流操作标准,制度不健全。
3. 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策略
3.1政策引导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契机,加快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在互联网普及率方面的差异。推动农村地区智能手机的普及,实现上网设备的多元选择。针对我国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可以通过上网设备的多元化选择来有效解决。鼓励运营商提高农村地区服务质量,如提高上网速度、降低收费标准,减轻村民上网负担,倡导村民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信息。
3.2积极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为村民提供信息服务
在信息化时代,村民获取信息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影响村民提高收入、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各级政府应该重视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为村民提供全面、准确、动态的信息,提高村民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使村民能够抓住市场机遇,推动农村电商良性发展。因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创建微信学校平台。政府与农业协会可以共同创建这一个平台,村民通过微信关注平台发布的农业种植信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等,通过这一个平台指导村民科学生产,全面提升村民素质。第二,鼓励引导涉农企业与农村电商相结合。农村电商的有序发展,必须鼓励引导涉农企业加入农村电商这一链条中,村民与企业之间搭建共享的信息平台,指导村民合力规划农作物的种植范围,防止产量过剩,出现农产品价低伤农现象。第三,扎实推进农业经济与互联网结合。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产需矛盾,指导村民客村生产,拓宽农产品交易渠道。农村电商的发展从根本上要依靠农业实体经济的推动发展,二者需要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
3.3引进和鼓励电商专业人才从事农村电商,解决农村电商专业人才不足问题
当前从事农村电商的专业人才缺乏,只有解决了专业人才不足问题才能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解决的途径有:第一,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地方政府加大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的宣传,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电商事业,包括税收方面的优惠、技术方面的支持等;第二,留住当地人才从事农村电商。农村当地人才从事农业电商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目前农村当地人才的流失率非常高,政府应给予政策性倾斜鼓励当地人才回家乡就业创业,从事农村电商事业;第三,加快推进高校在农业电商方面专门人才的培养,如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为农村电商发展培养需要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模式的改革,理论教学要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的人才零对接。
3.4加快推进农村物流发展,解决农村电商发展中的“瓶颈”
当前农村物流发展滞后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措施包括:第一,加快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包括公路的修建,物流节点的建设,政府引导物流园区相交通便利的农村地区转移等,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条件。第二,重点发展农村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其专业性、服务的高效性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第三,加快推动农村物流行业规划化建设。如加快农产品收购体系方面的标准建设。农产品物流作业环节的规范化操作标准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运输建设等。
008 黄夏丽
摘要:本文以农村电子商务为切入点,总结了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支出当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所需解决的问题有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电商专业人才缺乏、农村地区物流发展滞后影响农村电商发展,提出推动我国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现状、策略、农村、我国、电子商务、发展
1.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互联网的普及,推动农村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期
近年来,伴随着电脑、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村民开始利用互联网在网上实现购物、农产品通过网上销售出去。当前,我国农村网民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在政府政策引导及市场的驱动下,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将推动农村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期。
1.2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在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国政府快速推进城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在农村地区,伴随着网络基础设施条件的告诉,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在电信运营商下调业务费用的驱动下,农村移动互联网的渗透速度加快,农村村民能够低成本接入并使用高速互联网。如移动运营商加大对农村地区整体网络设施的覆盖力度,深入挖掘农村用户市场。只有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信息获取条件,才能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基础保障。
1.3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近年来,在发展农村电商方面,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背景下,农村电商从过去主要发展生鲜电商单一产品到娱乐应用服务等的全面推广,农村电商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在农村网络设施改善的基础上,娱乐应用服务在农村网民中购买率提高。农村网民对娱乐应用服务的需求及稳步增长,使该领域成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
2. 当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所需解决的问题
2.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我国不同地域经济发展差异大,城乡发展差异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也呈现地域差异。东南沿海所属的农村由于地区经济发达,信息化技术设施建设水平要高于现有的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而且发达地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在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速度差异下,城乡之间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互联网的普及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备基础条件。县乡级的农业信息平台建设的参差不齐,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县乡开始注重建设农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农业信息,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农业信息平台还没有建立,当地村民无法及时了解农业市场信息。总体而言,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在地域发展上严重失衡,从而影响农村电商的整体发展水平。
2.2农业电商专业人才缺乏,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由于现阶段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从数量上无法满足农村电商发展需要,从质量上其专业水平欠缺,无法快速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从而使农村电商发展迟缓。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欠缺主要是由于有限从业人员是从其他行业转型过来的,也有原先是从事非农业领域电子商务的,而农业的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农业电商人才缺乏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已经比较普遍,而开始农业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比较少,即使开设也是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倾向于普通的电子商务课程,而没有体现出农业电子商务特色。第二,农业高校由于受师资力量的局限,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脱节。在师资方面,由于高校教师缺乏企业时间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多以理论的讲解为主,无法把理论知识与农业电商时间案例有机融合,学生缺乏对农业电商方面的系统学习,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农村电商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从数量上解决人才不足,更加需要从质量上提高专业水平。
2.3农村地区物流发展滞后,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依托物流为其提供后续服务。目前,农村地区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我国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物流新兴行业发展,各级地方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如加快高铁建设,各级公路建设、物流园区建设等,但农村地区物流方面投入资金不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影响农村电商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运输方式上以公路运输为主,仅有部分农村可以选择铁路运输。农村物流整体表现为规模小、货物运输成本高。二是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高,达到25%左右,发达国家不超过5%,因此比例相差悬殊,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具有鲜活的特性,要想降低损耗,必须依靠冷链运输,而我国在冷链技术与运输设备方面都比较落后,导致在运输过程中损耗率高。三是农村物流缺乏行业规范。目前,农村物流多以中小企业经营为主,尚未形成的物流操作标准,制度不健全。
3. 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策略
3.1政策引导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契机,加快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在互联网普及率方面的差异。推动农村地区智能手机的普及,实现上网设备的多元选择。针对我国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可以通过上网设备的多元化选择来有效解决。鼓励运营商提高农村地区服务质量,如提高上网速度、降低收费标准,减轻村民上网负担,倡导村民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信息。
3.2积极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为村民提供信息服务
在信息化时代,村民获取信息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影响村民提高收入、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各级政府应该重视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为村民提供全面、准确、动态的信息,提高村民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使村民能够抓住市场机遇,推动农村电商良性发展。因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创建微信学校平台。政府与农业协会可以共同创建这一个平台,村民通过微信关注平台发布的农业种植信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等,通过这一个平台指导村民科学生产,全面提升村民素质。第二,鼓励引导涉农企业与农村电商相结合。农村电商的有序发展,必须鼓励引导涉农企业加入农村电商这一链条中,村民与企业之间搭建共享的信息平台,指导村民合力规划农作物的种植范围,防止产量过剩,出现农产品价低伤农现象。第三,扎实推进农业经济与互联网结合。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产需矛盾,指导村民客村生产,拓宽农产品交易渠道。农村电商的发展从根本上要依靠农业实体经济的推动发展,二者需要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
3.3引进和鼓励电商专业人才从事农村电商,解决农村电商专业人才不足问题
当前从事农村电商的专业人才缺乏,只有解决了专业人才不足问题才能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解决的途径有:第一,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地方政府加大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的宣传,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电商事业,包括税收方面的优惠、技术方面的支持等;第二,留住当地人才从事农村电商。农村当地人才从事农业电商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目前农村当地人才的流失率非常高,政府应给予政策性倾斜鼓励当地人才回家乡就业创业,从事农村电商事业;第三,加快推进高校在农业电商方面专门人才的培养,如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为农村电商发展培养需要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模式的改革,理论教学要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的人才零对接。
3.4加快推进农村物流发展,解决农村电商发展中的“瓶颈”
当前农村物流发展滞后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措施包括:第一,加快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包括公路的修建,物流节点的建设,政府引导物流园区相交通便利的农村地区转移等,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条件。第二,重点发展农村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其专业性、服务的高效性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第三,加快推动农村物流行业规划化建设。如加快农产品收购体系方面的标准建设。农产品物流作业环节的规范化操作标准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运输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