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南北朝时期,以沈约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发现我们所说的语言可以进行分类。按一定规律组合后会产生音韵美,这就是最早的平仄。而到了唐朝,诗人们将南朝乐府的发现进一步细分,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在按照一定固定的规律组合,形成了律诗。平声大多数为今天汉语的第一第二声调,上大多是第三声,而入声字在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学名叫做入派三声。入声字短而急促,在今天的吴方言区和粤方言区等都是有入声字的,像是竹、木、士等都是。然后,平声又可以分为阴平和阳平,大体上即第一声和第二声。因为金、蒙古的入侵,使得我国今日以普通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区里失去入声字,把传统的四声分作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