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外相关研究,以及元、明两代的记载,大致可以理出这样一个脉络:满人的祖先应该来自于今通古斯地区,元以前生活在外兴安岭到黑龙江下游一带,似出于黑水靺鞨一部,即辽人所称生女真,也就是那些一直停留在原地没有南迁的女真人。元代时南迁到黑龙江中游。其中的斡朵里、火儿阿、拖温三部位于今黑龙江依兰(当时称三姓),元末明初,因元军残兵的袭扰,斡朵里女真、火儿阿女真先后南迁,火儿阿部至黑龙江绥芬河一带,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在该部设卫,因该地曾是渤海国建州故地,所以称建州卫,首领阿哈出被任命为指挥使。斡朵里部先同火儿阿部一路,后改道迁至图们江流域,并定居在今朝鲜会宁一带,后来,该部首领猛哥帖木尔被阿哈出推荐,担任建州卫指挥使,斡朵里、火儿阿两部均属建州卫管辖。朝鲜史籍记载斡朵里部曾向朝鲜进贡,并接受朝鲜国的册封。后该部因事西逃入辽东,为明朝收抚,明永乐十年(1412年)该部从建州卫析出成立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担任建州左卫指挥使。
与建州女真同时代还有海西女真,又称扈伦四部,以及东海女真(野人女真),均为明朝按地域划分的部族,但民族成份复杂:海西女真实为蒙古人和女真人的结合体,与蒙古关系密切;而东海女真与建州女真也有不同,比如发式,东海女真就不是“金钱鼠尾”;这三部女真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也不同。十七世纪初,建州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尔的六世孙努儿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皇太极在天聪九年(1635年)将女真改称满洲,至此,满族正式形成。
综上,满族来源路线图应该是:黑水靺鞨(或其他靺鞨)→生女真→斡里朵女真→建州卫女真→建州左卫女真→满洲即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