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学宫吧 关注:17贴子:328
  • 5回复贴,共1

【神话传说】〖盘古开天〗[中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话说最早的天地本是合在一起的,宇宙本是一团混沌。在这片混沌中沉睡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盘古。他的身边放着一把样子古怪的斧头。直到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但是觉得自己所在的空间是那么的压抑,于是拿起身旁的斧头对着周围的空间一气乱挥,也不知道挥了多久,反正是把天和地给明确的划分出来了。但是天与地分开没多久就又开始慢慢合拢,盘古就用自己的身体来支撑着天与地,就这样支撑了很久很久,天与地的位置已经被固定住了,但是伟大的盘古却因疲劳过度,累死了。他死后身体开始变化,骨骼变成了山脉和丘陵,肉身变成了平原和盆地,血和汗水变成了江海,毛发变成了森林,草原和沼泽。他的元神到了天与地的中心处,却因疲倦睡去。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0-05 13:02回复
    盘古开天的主角是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
    在太古的时侯,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
    ——
    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
    ——
    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
    ——
    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
    ——
    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盘古也越高大,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
    盘古开天辟地还有一层意思:盘是盘问、盘诘的意思,古是以前就存在的事物,可以理解为早以存在的“道”。整句话意思就是:不断追溯早已存在的“道”,可以开辟天地。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0-07 17:37
    回复
      2025-05-25 00:51:42
      广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0-07 17:38
      回复
        盘古其人
        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是我国历史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祖先,他竭尽殚精,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为千秋万代的后人景仰。
        ——
        盘古是自然大道的化身,在开天辟地的传说中蕴含了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科学和哲学等内涵,是研究宇宙起源、创世说和人类起源的重要线索。
        ——
        而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更是人类精神的至高境界,历来为仁人志士所效尤。
        ——
        千百年来,盘古文化在这片他以自己的生命所化的热土上,流传不息,不断繁衍,延续古今,传播中外,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广博物志》卷九行《五运历年纪》这样记载:“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
        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
        《五运历年纪》(不详撰成年代或云亦徐整著)及《古小说钩沉》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0-07 17:40
        回复
          【盘古斧】
          传说中的上古十大神器之一。
          传说天地混沌之初,盘古由睡梦醒来,见天地昏暗,遂拿一巨大之斧劈开天与地,自此才有人类世界,此斧拥有分天开地,穿越太虚之力,威力不下轩辕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0-07 17:44
          回复
            【盘古山】
            泌阳盘古山,位于河南省泌阳县南三十里。
            传说此山就是当年的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造化万物的地方。
            山势巍峨铤拔,高耸入云。山石嶙峋并立,林木苍郁,古庙幽静,景色宜人,乳白色的云雾飘荡在山峦间,一层层薄纱覆盖着一个个悠远的神话传说。
            更因有盘古庙及盘古庙会而闻名四方。
            在山周围31.5平方公里内,还广泛分布着与盘古有关的诸多人文历史景观,自古以来灵迹甚多。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0-07 17: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