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海内外吧 关注:526贴子:85,717

这次真要问问铁马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跟中医理论啥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铁马金戈_2012


1楼2015-10-06 13:30回复
    目前已知事实:
    1、显然屠呦呦及其团队用的是科学方法验方,而不用中医理论,即所谓“弃医验药”。
    2、葛洪《肘后方》不是中医正统,其中药方之荒谬,别说中医,正常人也很难接受。民间药物n多不合医理,唯有接受科学检查,而不是靠取象类比、虚实寒热去证实。
    3、举国体制固然让我等科研人员羡慕。这么多人力物力不过是科学验证99%以上的中草药方剂(包括偏方)面对传染病几乎无用,其效率不比照着植物志挨个筛查高到哪去。庆幸的是最终发现了青蒿素,没看出中医理论任何指导依据。


    4楼2015-10-06 13:52
    收起回复
      2025-05-26 04:36:27
      广告
      @铁马金戈_2012 请正面回答问题,到底跟中医理论啥关系。没有阴阳五行、虚实辩证的指导吗?只有个偏方做依据嘛?


      5楼2015-10-06 14:50
      收起回复
        AM,说说你标题中的“中医理论”具体指的是什么?


        6楼2015-10-06 15:05
        收起回复
          @铁马金戈_2012 问我何为“中医理论”。我倒是不是如何作答,因为严格来说我不算中医黑,我认为中医的用处在于缓解政府经济而非“治病”。若说“治病”,某些中医粉都会质疑:俺们是搞阴阳调和,哪来的“病”?我是反对某些中医粉的反科学思维、韩国棒子式思维——啥都是中医早就解决的、宇宙是他们早就预测了的。今天反对铁马哥,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跟中医脱不了干系。我认为是放屁,即便屠呦呦再执着中医,她也是用了科学方法验方,而不是用中医理论,其余皆政治宣传而已。我觉得中西医结合没前途,因为中医取象类比的模糊式概念早该被淘汰了——不过这倒是政府和某些个人的敛财之道。


          7楼2015-10-06 15:32
          收起回复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彼时,因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疟疾的防治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的研究课题。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始终没有满意的结果。
              1967年5月23日,中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1969年,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屠呦呦再一次转向中国古老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她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在190次失败之后,他们终于成功了。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
            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
            @AManWithWind 上面这段话说明屠呦呦及其团队对药方是有个过滤过程的,那么她是根据什么原则做的这种过滤呢?


            8楼2015-10-06 16:49
            收起回复
              回复 @AManWithWind :屠呦呦只有大赞中医,她的“神棍单位”才有经费?现实情况是,屠呦呦“大赞了中医”,诺贝尔委员会给她颁了奖。诺委会是不是在帮神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10-07 09: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