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60岁的蔡妈妈,上了年纪很容易觉得腰酸背痛,近来不仅下背痛的不适加剧,渐渐地脚也有麻木感,走路走不到10分钟就得停下来休息,让平常爱「趴趴走」的她非常难受,直到医师安排到神经科进行神经传导检查,才知是压迫到神经的坐骨神经痛。
另一名陈伯伯,患糖尿病多年,近年来不仅开始觉得脚趾发麻,还渐渐一路往上到脚踝、小腿,去年冬天寒流来袭时,他以电暖器取暖,却觉得怎麽「烤」都没感觉,差点因距离电暖器太近、温度太高,造成小腿的皮肤烫伤。家人带他就医,才知道因为血糖过高,导致周边神经病变。
人体的神经系统裡,中枢的大脑和脊髓好比是电脑的主机,一路延伸到手脚末端的「末稍神经」,或称为「周边神经」,任何动作都是由中枢神经发出指令,周边神经接收到再执行。同时周边神经也会负责收集来自外界讯息,包括冷、热、痛等,回报、传达到中枢神经,让大脑做出正确反应,例如感觉热,可以立即缩手避免烫伤,是人体的「避险」机制。
由于每条神经就像一条长长的电线,如果电线坏了,可能会发生「漏电」、「短路」,不仅无法顺利传达讯息,同时手、脚就会出现麻、痛的症状,而且疼痛的感受因人而异,有些人觉得像是遭针刺、有些人觉得像是被火烧,以致于寝食难安。
周边神经病变 外观难辨
相较于关节痛,外观可能会出现有红、肿、热等现象,神经痛的区域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以致于旁人、家属很难理解,甚至误以为患者在无病呻吟,所以更需要检查仪器来协助诊断。
由于大部分的神经都在位于身体的深部,看不见、摸不著,尤其是越靠近躯干、「电脑主机」的神经,必须依赖「诱发电位神经检查」,只有身体末端的周边神经可进行简单的「神经传导检查」。这项检查是针对位置较为表浅的周边神经,给予短暂(不到千分之一秒)的电刺激,并记录患者反应,看看神经是否能正常传导讯号、研判是那一段神经出了问题,检查过程约需20到30分钟。
检查瞬间像被电到
乍听到电刺激,有些患者会开始紧张,其实检查时仅像是瞬间被电到一般,跟一般人手肘突然撞到桌椅时有点像,会感觉到手臂或指尖有点麻麻的,但不会对神经造成伤害,除非是非常敏感的人,不然一般都可忍受。神经传导检查的安全性很高,也不会造成已受损的神经症状加剧,民众不必过于惊慌。
周边神经病变可分成两大类,一类就像前述「电线断了」,称为「轴突退化」;另一类就像「电线皮剥落」,称为「脱髓鞘变化」,二者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向有很大差别,因此以神经传导检查来区分,对于神经科医师下一步要採取的策略,极为重要。
最常进行神经传导检查的几条神经,包括上肢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以及下肢的「腓神经」、「胫神经」等。由于每一条神经掌管的区域不同,医师通常会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安排相关神经的检查。
例如患者常觉得食指、中指无力,常是因为手腕的正中神经被压迫,引起「腕隧道症候群」。如果怀疑是坐骨神经痛,就会检查小腿外侧的「腓神经」,还有肩颈的神经病变则可能跟通过手背的「桡神经」、以及手肘的「尺神经」等有关。另外,执行神经传导检查时,依据病情需要,有必要时,会加作「感觉神经功能检查」,给予皮肤冷、热不同温度的刺激,看看患者的感觉是否有异常。
神经切片检查 探讨病因
经过神经传导检查,搭配医师问诊结果、以及患者临床的症状表现,多半可以找出周边神经病变的原因。但若要知道神经有无发炎,有无血管病变,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神经切片」检查。
神经切片是一项门诊手术,会採取局部麻醉,切取位于脚踝的一小段感觉神经,伤口只有几公分大小。这一段感觉神经在发生周边神经病变时已被侵犯,对于患者日后的运动、生活没有影响,被切取的感觉神经,经过一年到数年后会再生,至多有一些麻的感觉,患者也不必担心,但是「神经切片」对于病因的诊断非常重要。
取出的神经切片,经过特殊的染色处理,可以直接看到神经有没有发炎、或是血管病变等,提供医师进一步诊断的宝贵资料。例如有少数人是罕见的「类淀粉神经病变」,因为基因突变导致代谢异常、类淀粉沉积,造成渐进性的四肢无力等广泛神经退化,透过神经切片就能帮助确诊。
小皮肤切片 补足神经传导检查
神经传导检查是检测有髓鞘的神经,这些称为「大纤维神经」或是「大直径神经」。负责传导冷、热、痛的神经,因为没有髓鞘,比较细小,称为「小纤维神经」或是「小直径神经」。因为这些神经末梢位于皮肤,对于这些冷、热、痛神经受伤的「小纤维神经病变」,可以不必作神经切片,改作「小片皮肤切片」的检查就可以,这是在小腿皮肤局部麻醉下,类似造成皮肤擦伤的小手术,伤口约两週就复原,但是检查结果非常有用,可以补「神经传导检查」的不足。
因为周边神经分佈于全身各处,包括皮肤、肌肉、关节等无所不在,因此会引起周边神经病变的疾病非常多。糖尿病患是最常见的族群,其他全身疾病、感染异常也会影响到周边神经的功能,包括尿毒症、洗肾患者、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另外有红斑性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乾燥症、僵直性脊椎炎等等自体免疫疾病、急慢性神经根炎等,也会影响到周边神经。
周边神经退化 有机会修复
一般来说,不像中枢神经受伤后难以修复,周边神经的受损及退化比较有机会复原,但仍要看引发的原因。另外,神经修复时的生长条件也很重要,如果上了年纪、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等「环境不良」,也会让神经修复的情形较差。
如果是外伤引起,有机会可以接回,例如压迫、或是椎间盘突出等,尽早治疗疾病,解决神经压迫问题,有机会可以复原。还有腕隧道症候群的患者,早期以护腕固定,避免过度使用手腕、造成神经过度拉扯等,一旦压迫越来越严重,则可能需要考虑减压手术。
还有像是急性神经根炎等神经发炎,这类患者因为小感冒、肠胃炎等因素,细菌入侵时产生抗体,但抗体又会回过头来攻击自己的神经,造成手脚无力,虽然可能造成危急状况,但只要去除发炎因子,不仅可以治癒,也能让神经恢复正常功能。
另外,有些疾病至今医界仍不清楚机转、亦没有药物可以治疗,例如周边神经病变中最严重的「类淀粉神经病变」,仅能请患者尽量维持均衡营养、适时补充可做为神经修复原料的维他命B群。
糖尿病患 周边神经病变高危险群
至于周边神经病变中最大宗的糖尿病患,只要一感觉手脚麻、痛,及早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不让糖尿病情恶化,神经受损仍可逆,但如果没有好好控制血糖,等到手脚对于冷热的感觉都变得不敏感时,就可能难以恢复,因此糖尿病患一定要特别注意手指、脚趾是否麻、刺痛,把握早期就医的良机。
神经传导检查虽非一般健检的常规项目,当民众发现自己有手麻、脚麻等症状,可由医师安排,尽早确诊疾病,以获得适当治疗。
人体神经系统
Q:常有手麻的感觉,一定是神经出问题?
A:不一定,手麻也可能是末稍血管循环不良引起,也会因此容易感到手脚冰冷,此时可进行神经传导检查,确定是否跟神经受损有关。特别是当手麻的感觉持续存在,不能轻忽,最好尽快就医检查。
Q:糖尿病患需要定期做神经传导检查吗?自我检查方法?
A:糖尿病患若血糖控制不良,很容易引发视网膜病变、周边神经病变等各种併发症,不过周边神经病变很容易被忽略,建议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最好每一年半至两年左右应进行神经传导检查。
平时应多注意手脚等末稍皮肤的完整性,避免出现伤口。同时周边神经病变的第一阶段,会先出现发麻,此时赶紧处理,神经功能还有机会复原,但如果进展到对冷、热等感觉不敏感,很可能让遭到破坏的神经功能不可逆。因此当患者发现自己放洗澡水时,水温要调到非常热,以手试水温才觉得会烫手、或是剪指甲时因为感觉「迟钝」,等剪到皮肉、流血才发现受伤等,更要特别留意.
撰稿人——济南脑科医院Switcheroo
另一名陈伯伯,患糖尿病多年,近年来不仅开始觉得脚趾发麻,还渐渐一路往上到脚踝、小腿,去年冬天寒流来袭时,他以电暖器取暖,却觉得怎麽「烤」都没感觉,差点因距离电暖器太近、温度太高,造成小腿的皮肤烫伤。家人带他就医,才知道因为血糖过高,导致周边神经病变。
人体的神经系统裡,中枢的大脑和脊髓好比是电脑的主机,一路延伸到手脚末端的「末稍神经」,或称为「周边神经」,任何动作都是由中枢神经发出指令,周边神经接收到再执行。同时周边神经也会负责收集来自外界讯息,包括冷、热、痛等,回报、传达到中枢神经,让大脑做出正确反应,例如感觉热,可以立即缩手避免烫伤,是人体的「避险」机制。
由于每条神经就像一条长长的电线,如果电线坏了,可能会发生「漏电」、「短路」,不仅无法顺利传达讯息,同时手、脚就会出现麻、痛的症状,而且疼痛的感受因人而异,有些人觉得像是遭针刺、有些人觉得像是被火烧,以致于寝食难安。
周边神经病变 外观难辨
相较于关节痛,外观可能会出现有红、肿、热等现象,神经痛的区域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以致于旁人、家属很难理解,甚至误以为患者在无病呻吟,所以更需要检查仪器来协助诊断。
由于大部分的神经都在位于身体的深部,看不见、摸不著,尤其是越靠近躯干、「电脑主机」的神经,必须依赖「诱发电位神经检查」,只有身体末端的周边神经可进行简单的「神经传导检查」。这项检查是针对位置较为表浅的周边神经,给予短暂(不到千分之一秒)的电刺激,并记录患者反应,看看神经是否能正常传导讯号、研判是那一段神经出了问题,检查过程约需20到30分钟。
检查瞬间像被电到
乍听到电刺激,有些患者会开始紧张,其实检查时仅像是瞬间被电到一般,跟一般人手肘突然撞到桌椅时有点像,会感觉到手臂或指尖有点麻麻的,但不会对神经造成伤害,除非是非常敏感的人,不然一般都可忍受。神经传导检查的安全性很高,也不会造成已受损的神经症状加剧,民众不必过于惊慌。
周边神经病变可分成两大类,一类就像前述「电线断了」,称为「轴突退化」;另一类就像「电线皮剥落」,称为「脱髓鞘变化」,二者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向有很大差别,因此以神经传导检查来区分,对于神经科医师下一步要採取的策略,极为重要。
最常进行神经传导检查的几条神经,包括上肢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以及下肢的「腓神经」、「胫神经」等。由于每一条神经掌管的区域不同,医师通常会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安排相关神经的检查。
例如患者常觉得食指、中指无力,常是因为手腕的正中神经被压迫,引起「腕隧道症候群」。如果怀疑是坐骨神经痛,就会检查小腿外侧的「腓神经」,还有肩颈的神经病变则可能跟通过手背的「桡神经」、以及手肘的「尺神经」等有关。另外,执行神经传导检查时,依据病情需要,有必要时,会加作「感觉神经功能检查」,给予皮肤冷、热不同温度的刺激,看看患者的感觉是否有异常。
神经切片检查 探讨病因
经过神经传导检查,搭配医师问诊结果、以及患者临床的症状表现,多半可以找出周边神经病变的原因。但若要知道神经有无发炎,有无血管病变,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神经切片」检查。
神经切片是一项门诊手术,会採取局部麻醉,切取位于脚踝的一小段感觉神经,伤口只有几公分大小。这一段感觉神经在发生周边神经病变时已被侵犯,对于患者日后的运动、生活没有影响,被切取的感觉神经,经过一年到数年后会再生,至多有一些麻的感觉,患者也不必担心,但是「神经切片」对于病因的诊断非常重要。
取出的神经切片,经过特殊的染色处理,可以直接看到神经有没有发炎、或是血管病变等,提供医师进一步诊断的宝贵资料。例如有少数人是罕见的「类淀粉神经病变」,因为基因突变导致代谢异常、类淀粉沉积,造成渐进性的四肢无力等广泛神经退化,透过神经切片就能帮助确诊。
小皮肤切片 补足神经传导检查
神经传导检查是检测有髓鞘的神经,这些称为「大纤维神经」或是「大直径神经」。负责传导冷、热、痛的神经,因为没有髓鞘,比较细小,称为「小纤维神经」或是「小直径神经」。因为这些神经末梢位于皮肤,对于这些冷、热、痛神经受伤的「小纤维神经病变」,可以不必作神经切片,改作「小片皮肤切片」的检查就可以,这是在小腿皮肤局部麻醉下,类似造成皮肤擦伤的小手术,伤口约两週就复原,但是检查结果非常有用,可以补「神经传导检查」的不足。
因为周边神经分佈于全身各处,包括皮肤、肌肉、关节等无所不在,因此会引起周边神经病变的疾病非常多。糖尿病患是最常见的族群,其他全身疾病、感染异常也会影响到周边神经的功能,包括尿毒症、洗肾患者、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另外有红斑性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乾燥症、僵直性脊椎炎等等自体免疫疾病、急慢性神经根炎等,也会影响到周边神经。
周边神经退化 有机会修复
一般来说,不像中枢神经受伤后难以修复,周边神经的受损及退化比较有机会复原,但仍要看引发的原因。另外,神经修复时的生长条件也很重要,如果上了年纪、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等「环境不良」,也会让神经修复的情形较差。
如果是外伤引起,有机会可以接回,例如压迫、或是椎间盘突出等,尽早治疗疾病,解决神经压迫问题,有机会可以复原。还有腕隧道症候群的患者,早期以护腕固定,避免过度使用手腕、造成神经过度拉扯等,一旦压迫越来越严重,则可能需要考虑减压手术。
还有像是急性神经根炎等神经发炎,这类患者因为小感冒、肠胃炎等因素,细菌入侵时产生抗体,但抗体又会回过头来攻击自己的神经,造成手脚无力,虽然可能造成危急状况,但只要去除发炎因子,不仅可以治癒,也能让神经恢复正常功能。
另外,有些疾病至今医界仍不清楚机转、亦没有药物可以治疗,例如周边神经病变中最严重的「类淀粉神经病变」,仅能请患者尽量维持均衡营养、适时补充可做为神经修复原料的维他命B群。
糖尿病患 周边神经病变高危险群
至于周边神经病变中最大宗的糖尿病患,只要一感觉手脚麻、痛,及早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不让糖尿病情恶化,神经受损仍可逆,但如果没有好好控制血糖,等到手脚对于冷热的感觉都变得不敏感时,就可能难以恢复,因此糖尿病患一定要特别注意手指、脚趾是否麻、刺痛,把握早期就医的良机。
神经传导检查虽非一般健检的常规项目,当民众发现自己有手麻、脚麻等症状,可由医师安排,尽早确诊疾病,以获得适当治疗。
人体神经系统
Q:常有手麻的感觉,一定是神经出问题?
A:不一定,手麻也可能是末稍血管循环不良引起,也会因此容易感到手脚冰冷,此时可进行神经传导检查,确定是否跟神经受损有关。特别是当手麻的感觉持续存在,不能轻忽,最好尽快就医检查。
Q:糖尿病患需要定期做神经传导检查吗?自我检查方法?
A:糖尿病患若血糖控制不良,很容易引发视网膜病变、周边神经病变等各种併发症,不过周边神经病变很容易被忽略,建议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最好每一年半至两年左右应进行神经传导检查。
平时应多注意手脚等末稍皮肤的完整性,避免出现伤口。同时周边神经病变的第一阶段,会先出现发麻,此时赶紧处理,神经功能还有机会复原,但如果进展到对冷、热等感觉不敏感,很可能让遭到破坏的神经功能不可逆。因此当患者发现自己放洗澡水时,水温要调到非常热,以手试水温才觉得会烫手、或是剪指甲时因为感觉「迟钝」,等剪到皮肉、流血才发现受伤等,更要特别留意.
撰稿人——济南脑科医院Switcher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