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om吧 关注:69贴子:197
  • 0回复贴,共1

【OpenCom】校园O2O:如何拿起这个烫手的热饽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校园这个大市场对于商家们来说一直都是一个“热饽饽”,谁都想挤进去争一个抢一口。近两年随着O2O的日渐风靡,人们更疯狂地期待在新模式上获得暴利,占得先机,于是就有人把方向标指向了校园O2O。
校园O2O市场从今年的三月开始,不到四个月时间就有近十家企业获得资本市场肯定。虽然多处于首轮融资,但有十家企业的融资总金额已经过亿,这在其他电商模式的起步阶段是不多见的。
热饽饽好吃也容易烫伤
当前校园O2O表面看着风光无限,但是毕竟起步不久,企业模式也不完善,大家都还处在摸索、沉淀的前期,很容易一不小心被“烫伤”。
校园O2O企业很多都是草根创业、学生创业,大部分团队并没有操盘快速融资企业的经验,尽管这些知识都可以很快地学习,但做企业毕竟有积累和成长的过程。
同时由于经营者过于心急的想扩大团队,导致团队的职业化低,整个团队的契合度差,办事效率没办法提高。
市场的恶性竞争,容易导致一些企业盲目的投钱强调形式和规模,而忽略了服务质量。
因此校园热饽饽好吃,但也得细心包装好,小心谨慎的摊开,慢慢吃,避免被烫伤。
想好怎样拿才能好好吃
今年上半年,部分融到钱的校园O2O企业都处于纯烧钱的尴尬境地,不免有声音发出“校园O2O终会被‘玩死’”的观点。只凭借短时间的现状就下如此肯定的定义这是相当不理智的。
校园这个市场虽然有它的局限,但也有它的潜力。失败不是因为市场不行,而是方式不对。就连Facebook这样的世界级企业,以及红遍国内APP行业的“饿了么”都是从校园走出来的,还有什么好否定校园O2O这个市场呢?如何打好这场校园之战,领取丰硕的胜利果实,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对于已经开始的企业,需要脚踏实地抓紧每个环节,不能只重规模和噱头,不注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收拢人心,留住顾客。同时,创业人的管理能力也决定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
对于准备创业的创业团队,一定技术支撑也成为必备资源。制作一个成熟APP花费得十万左右,还得耗费至少半年的时间,这对于刚起步的创业团队来说,无形中有着高技术和大资金的压力。推荐使用OpenCom这个开放的移动社区引擎,可以帮助创业者在五分钟内免费定制APP,同时还提供特别定制开发和高级技术支持,可为创业者节约大量技术开发时间以及节省更多技术资金投入。


1楼2015-10-08 16: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