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吧 关注:847贴子:7,477
  • 9回复贴,共1

95年NASA委托波音公司对隐形飞机机动性作的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一研究的目的是不同飞机形状、不同控制面在隐形条件下对飞机机动性的影响。
研究对象包括空空、空地、和多用途飞机。对各种技术进行了广泛的评价。


NASA_波音研究报告.pdf
大小:8.65MB下载:8次转存:2次
文件已失效
1楼2015-10-11 03:55回复
    鸭翼,作为几十项参数之一也有个简短的评价:
    All-moving Canard
    Selection rationale:
    Provder both pitch and yaw control if postioned properly
    Benefit:
    Proven effective
    Penalty:
    RCS, poor pilot visibility
    Probility of failure:
    0.2
    Consequence of failure:
    0.6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5-10-11 03:58
    回复
      全动鸭翼
      选取原因:
      如果位置合适,能够提供俯仰和偏转控制
      优点:
      能够有效控制
      缺点:
      隐形差, 驾驶员视野差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5-10-11 03:59
      回复
        六种飞机都无垂尾,都有矢量推进。
        高隐形的全都没有鸭翼,而有鸭翼的两个都在中等隐形飞机栏目中。
        另外,这是988-115的正面图:

        鸭翼和主翼在一个平面上,鸭翼上翘,主翼下垂。见过没有?


        4楼2015-10-11 04:12
        收起回复
          美国空军曾在1990年有关反隐身对抗的总结报告中称:
          甚高频(VHF)雷达(频率160--180MHz,波长1.65~1.90米)在探测低飞目标或对付人工干扰时存在严重问题;
          OTH雷达提供的跟踪和定位数据不够精确。
          毫米波雷达(频率约为94GHz)探测概率不高。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0-18 13:58
          收起回复
            当雷达波长与被照射目标特征尺寸相近时,在目标反射波与爬行波之间产生谐振现象,尽管没有直接的镜面反射也会造成强烈的信号特征。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0-18 14:14
            回复
              多数雷达吸波材料都含有“活性成分”,经雷达波照射后其分子结构内部产生电子重新排列。分子振荡的惯性会吸收一部分入射能量。但是,照射波的波长越长,分子振荡越慢而吸渡效果越不明显。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0-18 14:16
              回复
                隐身战斗机的外形尺寸与米波雷达波长恰好相比拟,因此在米波打在机翼、垂尾等处时会发生谐振。这会增加隐身飞机的RCS,导致隐身飞机作战效能下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0-18 14: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