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火狐吧 关注:152贴子:4,368
  • 9回复贴,共1

农村大学生的未来 10人毕业3人失业 城市买房梦何时实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新闻标题是递进的
农村大学生的未来 第一层(最大)
10人毕业3人失业 第二层 (现状)
城市买房梦何时实现 并列第二层(引申)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
概括为:京城居,大不易,可以是京城,也可以是省会


IP属地:湖北1楼2015-10-18 15:57回复
    城镇化
    各项社会资源向城市集中
    输在起跑线
    农村大学生在大城市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要么在大城市忍受贫穷,要么回老家寻觅机会,这样一线,二线,三线一层层淘汰下来,总还是有机会的。


    IP属地:湖北2楼2015-10-18 16:04
    回复
      问题关键是:人往高处走,同时中国教育与阶层流动脱钩,大学生和非大学生面对岗位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继续深造的话家庭又没有继续的经济来源。
      2015年年初,《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在中国已经发生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产生了“贫二代”:“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一情况,贫富差距便会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将被严重堵塞。”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有关单位开展的一项针对1200名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学子的调查显示,受资助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困难,呈现“常态化贫困”趋势。从困难类型上看,父母双方均有收入来源的家庭占61.7%,其中大部分是父母双方务农(46.3%);32.3%的家庭仅靠父母其中一方的职业收入;另有6%的子女,从父母任何一方都得不到经济支持。家庭供养率(家庭人口数与家庭劳动力数比值)高,平均值达到2.85,意味着1个劳动力要供养接近3个家庭人口。而致贫因素上,职位收入低是主要因素,家庭变故位居第二。即使父母双方都有工作,家庭的收入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成为一种“常态化贫困”。
      在调研中,有学生表示:“不怕苦,不怕累,只怕没机会。”这份调研报告指出:“机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然而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机会。他们曾经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不少专家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已逐渐失去了承载阶层流动的职能。”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


      IP属地:湖北3楼2015-10-18 16:08
      回复
        在此整理观点
        人类具有动物性,会有个体上的强弱,身体强壮与否,智商高低与否。有些人就是更能适应现实环境
        受益于人类技术进步,整个世界信息流动联系紧密,小国寡民,阶层稳定的时代被完全摧毁
        现代社会稳定的最重要一点就是阶层间流动性,将那些强壮的人,智商更高的人,更能适应社会的人提拔到体制内部。
        现状是,阶层固化现象正在突显
        社会转型的阵痛已经显现,大胆预言,不久的将来,社会问题会更多,各种莫名其妙,乌七八糟的东西会进入大家的耳朵。


        IP属地:湖北4楼2015-10-18 16:21
        收起回复
          农村大学生的未来,大学生现身说法:
          作为一个农村出来在县城长大的学生,上大学以来给我的感觉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你个人可能厉害一点(如果不努力成天懒洋洋、整天忙着谈恋爱、打游戏、睡懒觉,基本上就更废了),能胜过一些同龄的一般学生,但是更多时候和城里的孩子,父母为官经商或者知识分子家的实力相仿的孩子相比,20几年的成长环境,家庭学校的耳濡目染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农村出来的孩子有挺大的劣势:见识不够,有些场面露怯,不懂得待人处事,或者说没有优裕的物质保障去更好地待人处事,所以给人的印象就是生涩内向;
          见识不够,上了大学就会觉得什么都很新鲜,注意力各种分散,社团活动,恋爱,兼职,兴趣爱好什么的一拥而上,很容易就由曾经的好学生变成了学渣学酥,专业人多女生多,奖学金捞不着,农村出来的孩子们走向了颓废。
          或者走入另一个极端,因为缺少机会和资源,所以凡事好争好抢,像狼一样,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强势很有威胁的样子,所以身边的人都不太喜欢和愿意接近他们,又因为自身物质条件一般,所以对身边的人好处不多,不象条件好的人可以请客送礼,润滑周边,这也是农村孩子的劣势之一。此外涉及到将来工作事情劣势就更大了,一般县城的孩子父母会联系人脉尽力安排,大点城市条件好的父母都给安排的差不多了(当然限于家庭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基本上按着父母给的路线一步一步走也差不多了。可农村的孩子呢?
          毕业了没人给指导,没有太多可靠的信息源,父母都是田间地头的农民,除了认识苞米黄豆哪还认识像样的社会资源?谁愿意出去漂泊?可是能回去吗?父母辛辛苦苦满怀期望地培养出来自己,难道还能回到田间地头里去吗?农村出来的孩子对父母、对自己都有着很复杂的情绪,既自卑又自负,很多都不愿听父母的建议,况且父母也给不出什么建议,我大二暑假摆地摊的时候父母不让,担心我被人骗了,赚不到钱,后来我去公司里当业务员,一个月没有出单,又因为生病扣出勤把底薪的600扣成了220多,父母知道后就开始埋怨我在外面胡混瞎扯淡,至今我想做什么事情都会想办法浇冷水,其实我也知道自己出去可能会吃亏,会栽跟头,可是不去尝试不去改变不更加没有希望了吗?虽然到现在我还是很迷茫,缺少前辈指点,但是我得振作,农村出来的孩子也得振作,眼下虽然迷茫,但是只要心里有希望,就永远有希望。人如果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找理由太容易了,不管怎么样,路很长,还要坚强勇敢地走下去。


          IP属地:湖北6楼2015-10-18 16: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