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美吧 关注:491贴子:36,762
  • 4回复贴,共1

【世事讨论】关于知恩报恩 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10-21 09:38回复
    儒家学派思想基本如下: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直】是指什么?是指正直,还是直来直往,如果直来直往就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划等号。这种解释也不算是错误的,有其存在的道理。】
    无伐善,无施劳。 《论语·公冶长》
    这两句大意是:不要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要吹嘘自己的功劳。
    以直报怨: 指用正直即公正的态度对待与别人的仇恨。


    5楼2015-10-21 09:40
    回复
      还有一种情况,你一直主观性把对方当至交好友,并且认为对方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好。
      当TA做出的行举,完全不符合自己幻想定义中的那个主观观念,自己就无法接受了。
      第三方旁观者该说到底谁错了啊?
      所以,当自己通过一些事情认清身边的人,甚至自己把对方当至交,而对方没把自己当回事儿。自己在对方心理可能连酒肉朋友都不算,你不过是失去个人渣,身边少了个孔子曰的【损友】,你还在那别扭个什么劲儿?明明就是清除个人渣,身边少个祸害,庆幸还来不及呢!


      9楼2015-10-21 09:42
      回复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如佛应供七天的故事。
        在我们的人生中可能会碰到这样的亲朋,刚开始,你去亲朋好友家里住,对方非常欢迎你的到来,有些人住一个月,有的人住一年,而有的人住几天朋友的的态度就变了。不爽了,自己从有朋自远方来,瞬间变成了不受待见的不速之客。我们还觉得,这人怎么这样?好好的,说翻脸就翻脸,翻脸比翻书还快?
        有一天佛陀带众弟子外出经过一妇人家,妇人见到佛陀和僧众,兴高采烈,夹道欢迎。好吃好喝,好生款待。
        等用过斋饭后,佛陀对众弟子宣布,我们在此住七天,七天后一早,我们即刻启程。
        就这样,僧众们跟着佛陀住了七天。到了第七天,一大早,早饭都没吃,佛陀说,我们大家要走了。阿难尊者服侍在一旁说道:佛啊!您看外边都在下雨呢!要不咱们明天走吧?
        佛陀说,不可以。今天就得走,现在就启程出发。
        就这样大家随着佛一同出发,走了一段路程后,阿难尊者突然对佛说,啊!对咯,佛,我忘了答应那位女施主,跟她探讨的佛法,没传授完呢!做人要遵守承诺,我回去可以吗?佛说,可以的,去吧。然后,佛对大家说,我们就在原地休息一下,顺便在此等阿难回来吧。
        阿难回到妇人家门口,妇人正在打扫门口,阿难开口说道:对了,这位女士,我昨天跟您探讨的关于您请问的佛法问题,我还没有讲完。话还不等说完。妇人用扫把故意扫阿难脚下,边扫边说,大清早的真是够晦气的。
        阿难见状,不在说什么,调头离开。
        回到僧团,阿难尊者将事情经过如实跟佛陀叙述,并请佛开示,怎么会这样呢?
        佛陀说道:在过去世时候,我还是个独觉行者时,在山洞里修行,有天我发现自己的饭碗边有一小虫在吃我掉在地上的粮食,我没有管它发心布施它饭食,就这样它吃了七天后,离开山洞了。如今我成佛果道了。那小虫转世为妇人,还报于我七天供养饭食。因为我观察到这个因缘果报,所以才在第一天开始入住应供时候,就说,我们在她家只住七天。不过都是,种如是因,得如是果而已。


        11楼2015-10-21 09:43
        回复
          不针对任何人,只就事论事,当树立一种固定模式,形成一种“知见”的时候,就注定产生“见浊”近而促成“烦恼浊”,又怎么可能圆融通达解决所有问题?
          谁能保证不离婚的就是一定幸福,就是对孩子一定心理状态良好,我未见释迦牟尼佛如是说,更何况释迦牟尼佛本身就是单亲成长(佛母摩耶夫人于生悉达多太子七日后死去往生忉利天),我未见释迦牟尼佛有任何生理、心理上的不健康!
          别拿儒家那种所谓的“教条主义”在那固定列出什么一定对,什么一定错,善恶尚且无定义,因果更是说不尽
          如果真想知道前因后果,要么你就皈依一位向大宝法王一般的金刚上师,告诉你前因后果,该何去何从。若不然,就净心念佛,问佛该何去何从。佛菩萨和真正佛教定义的圣者,往往给你指引一条宽阔而又正确的明路。


          13楼2015-10-21 0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