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中华崛起吧 关注:73贴子:2,716
  • 11回复贴,共1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0-24 21:54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0-24 21:55
    回复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0-24 21:55
      回复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0-24 21:55
        回复
          岳飞所率的军队是南宋朝廷的正规军,其称呼曾有变动。例如建炎四年,南宋将自己的正规部队改称为神武军,番号分为前后左中右,岳飞所部的正式名称是“神武后军”;绍兴五年南宋又将神武军改称为行营护军,于是岳飞所部就是“行营后护军”。其余部队情况相同,行营中护军被称为张家军,行营前护军即韩家军、行营左护军是刘家军,行营右护军就是吴家军。这些称呼只是惯称,和部队的所属毫无关系。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0-24 22:34
          回复
            水得这么堂而皇之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0-25 01:01
            收起回复
              北宋一百六十多年,基本上没有遇到过大规模的战争,澶渊之盟后,宋辽交好百年,两边的军备都废弛的厉害,一百多年的时间,就没打过像样的仗,国家承平日久,自然会危机遍布。
              然而北宋这边还是在接连不断地搞政治斗争,那些文学大家,诸如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司马光之类,哪一个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然而他们在政治上的理念分歧很大,也是互相整啊,所以我们会看到他们在贬官某地后所写的佳作,比如范仲淹贬官后写成《岳阳楼记》,王安石贬官后写成《泊船瓜洲》,苏轼贬官后写成《江城子· 密州出猎》,司马光自贬后编成《资治通鉴》,他们虽然互相整,但没有把对方往死里整,往往贬官后还能再回京重用,最倒霉摧的就是苏轼一生四遭贬官。
              北宋的经济文化很繁荣,那真是一个武将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百姓以当兵为耻,以读书为荣。
              所谓太平盛世则鄙军,危机乱世则拥军,想必就是这个道理。
              时间就这么到了公元1126年,就是那次历史上著名的事件——靖康之变。
              说实话,靖康之变是一场意外,就连金人自己都没有料想到战事进展能这么顺利,同时,靖康之变早有先兆,北面的辽国已经被气势如虹的金国灭了,兵锋之下,岂有完卵,金兵乘势攻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7楼2018-03-10 19:19
              回复
                靖康之变,掳走的不仅仅是那些皇族,还有当时全国最顶尖的那些治国精英,他们被掳走,其实也就相当于宋朝的文脉断了,南宋的朝廷可以重建,皇帝可以重找,但是这文脉,那是重建不起来的,既然文脉已断,那就只能再造文脉,然而,再造文脉的这个人,并不是像范仲淹、王安石那样的大家,而是秦桧这样的奸臣小人,可想而知,南宋后期的政治氛围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那些我们熟知的奸臣,如史弥远、贾似道都是秦桧一脉相承的,他们延续的不是北宋的文脉,而是秦桧这个奸臣的文脉,然后有样学样,陷害忠良,惑君误国。


                9楼2018-03-10 19:20
                回复
                  南宋守卫襄阳几十年,守将吕文焕竭力布防,抵抗蒙古进攻,蒙古几十年都没有攻下来,刘整投降后,建议忽必烈从水路进攻,吕文焕困守孤城,奋力抗敌,但仍以失败告终。
                  公元1273年,襄阳失守,吕文焕投降元朝,可以说,吕文焕已经是为国尽忠了,战斗到了最后,就差一死以明志了。
                  然而,像刘整、吕文焕这样的名将,在投降前那是绝对的民族英雄,在投降后又成为了绝对的带路党,他们为元朝献计献策,一直到彻底灭亡南宋,其中吕文焕还支持过忽必烈的远征日本计划,算是最早的抗日志士吧。
                  他们的投降,不是因为贪生怕死,也不是贪图荣华富贵,他们心中有理想,也有气节,但是这一切对国家和民族的抱负,都葬送在了那些奸臣手中,他们被逼的没有活路,看着百姓受苦,朝廷昏聩,想必他们也是对南宋政权绝望了,要不也不会在投降后,那么卖力地为灭亡南宋献计献策,当他们看着这个自己曾经用生命捍卫过的政权灭亡时,想必他们的内心感受也是非常复杂的。


                  10楼2018-03-10 19:21
                  回复
                    但是客观来看,南宋灭亡的结局是改变不了的,蒙古帝国已经征服了大半个人类已知的世界,是在用全世界的资源来攻打南宋,即使刘整、吕文焕不投降,也就是多守十几年而已,等到蒙古帝国将战略资源集结完毕,灭亡南宋也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南宋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南宋是在当时世界上抵抗蒙古进攻最久的政权,公元1279年,北亚、中亚、西亚、东欧都已经亡国蒙古几十年,当最后一个南宋人投海殉国时,他已经能够对得起自己的祖国。


                    11楼2018-03-10 19:22
                    回复
                      政治不行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南宋虽然地方军团实力极强,比如岳家军,韩家军,川陕军团等等,但那是为了自己地盘和理想拼命,一旦组织成一个整体就不行,比如历次北伐。经济强盛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人都不愿意拼命了。对于已经开始海外资产配置的南宋地主阶级来说,一旦金元来犯,为了个人利益,当然出人出钱,拼死抵抗。但如果北伐,一要出军费,二是打输了,敌人来一波说不定老巢都没了,打赢了还得出钱救济灾民,怎么都不划算。人拿,没钱的时候可以共同奋斗,有钱了就会贪图享乐,这也是南宋政治腐败的一个原因。你看元朝灭亡时,那几个汗国,有几个来救的?所以,还得必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什么东西交给市场解决总会存在外部效应,宏观调控能力非常重要。
                      南宋后勤统筹问题,要么是统筹全局的人水平不行,要么就是政敌故意使绊子,军队行军与后勤保障总是同步不了,最常见的就是前面的兵饿着肚子最后战死崩溃,然后后勤才送到,敌人顺手笑纳,和国军送钱送装备有什么不同?


                      12楼2018-03-10 19: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