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曹雪芹 王以安撰
查慎行《敬業堂集‧卷三十六》【七月十四夜寓樓對月】詩云:“此地殊空闊,高樓更上層;天孤一輪月,星散萬家燈。稍覺浮塵歛,俄看濁水澂;夜涼人不寐,好景惜憑陵。”詩句“俄看濁水澂”猶言“我看曹雪芹”,“濁水澂”實係“曹雪芹”之海寧鄉音也。能將全詩寫進書中自證身分,查慎行之姪孫查澂,即是作者“濁水澂”。
七十五回載凸碧山莊從下逶迤而上,至山之峰脊上,有座敞廳,是寫“此地殊空闊”句。因在山之高脊得名,解讀“高樓更上層”句,以“山”寫高,“高脊”寫“更上層”。賈母因見月至中天,比先越發精彩可愛,是寫“天孤一輪月”句。四更天時,姊妹們熬不過都散去睡了,是寫“星散萬家燈”句。
黛玉道:你看那河裏怎麼像個人在黑影裏去了,是為“稍覺浮塵歛”句。其以“河裏”寫“浮塵”,“怎麼像”寫“稍覺”,“黑影裏”寫“歛”字。湘雲拾了一塊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聽打得水響,一個大圓圈將月影蕩散復聚者幾次,是為“俄看濁水澂”句。以“月影蕩散”寫“濁”,“復聚”寫“澂”,“幾次”寫“俄看”。此處有《脂批》云“試思若非親歷其境者如何摹寫得如此”指事作者親歷,明證作者為“濁水澂”也。
黛玉和湘雲二人並未去睡覺,自是“夜涼人不寐”句。湘雲說山上賞月雖好,終不及近水賞月更妙,是解“好景惜憑陵”句,因為山坡底下就是池沿,以“山坡底下”寫“憑陵”,言其地憑依陵丘也。
呼應“七月十四夜寓樓對月”,七十六回凹晶館聯詩則將《後赤壁賦》譜入附合之。文本載賈府中許多人賞月,賈母猶歎人少,不像當年熱鬧,是寫《後赤壁賦》之“曾日月之幾何”句。寶玉近因晴雯病勢甚重,諸務無心,則寫“而江山不可復識矣”句。晴雯下回將逐出園,《脂批》云“代一筆,妙!更覺謹密不漏。”其以“江山”代晴雯也。
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裏近水一個所在就是凹晶館,寫“俯馮夷之幽宮”句。有愛那山高月小的便往這裏,是“山高月小”句。二人便同下了山坡,寫“過黃泥之坂”句。只有兩個老婆子上夜,是寫“以待子不時之需”句。老婆子關了月餅果品並犒賞的酒食來,是寫“於是攜酒與魚”句,寶玉所謂“魚眼睛”也。二人吃得既醉且飽,早已息燈睡了,是寫“復遊於赤壁之下”句。《漢書‧五行志》云“赤地千里”,註曰“空盡無物曰赤”,“凹晶”形容“赤壁”二字。
二人在兩個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見天上一輪皓月,是寫“仰見明月”句。粼粼然池面皺碧鋪紋,真令人神清氣淨,寫“顧而樂之”句。以湘雲笑道寫“已而歎曰”句。以怎得這會子坐上船吃酒倒好寫“顧安所得酒乎”句。這要是我家裏這樣,我就立刻坐船了,則寫“反而登舟”句,是以回家裏寫“反”字。
賞月聯詩是寫“行歌相答”句。以“更殘樂已諼”寫“時夜將半”句。以“漸聞語笑寂”寫“四顧寂寥”句。以“階露團朝菌”寫“披蒙茸”句。以“庭煙斂夕棔”寫“登虬龍”句。“秋湍瀉石髓,風葉聚雲根”是寫“風起水湧”句。以“人向廣寒奔”寫“予乃攝衣而上”句。“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孫”寫“放乎中流”,謂銀何也。
湘雲彎腰拾了一塊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是寫“水落石出”句,石片落水漂出也。一個白鶴寫“適有孤鶴”,飛起來寫“橫江東來”,水面圓圈寫“翅如車輪”,白鶴黑影寫“縞衣玄裳”,嘎然一聲寫“戛然長鳴”,直往藕香榭去了寫“掠予舟而西也”。
湘雲道:詩固新奇,只是太頹喪了些,寫“予亦悄然而悲”句。你現病著,不該作此過於清奇詭譎之語,是寫“肅然而恐”句。欄杆外山石後轉出一個人來,是寫“藏之久矣”句。果然太悲涼了,不必再往下聯了,寫“凜乎其不可留也”句。你兩個的丫頭還不知在那裏找你們呢,是寫“蓋二客不能從焉”,以丫頭為從人也。三人遂一同來至櫳翠庵中,則寫“二客從予”句,湘雲黛玉茲為二客矣。
以“石奇神鬼搏”寫“履巉巖”句,以“虎狼蹲”寫“踞虎豹”句。“木怪”則寫“攀栖鶻之危巢”句。以“振林千樹鳥”寫“草木震動”句。以“啼谷一聲猿”寫“劃然長嘯”句。以“歧熟焉忘徑”寫“山鳴谷應”句。二人告辭,妙玉送至門外,看他們去遠,寫“須臾客去”。我這一去未免驚動病人,不如鬧林姑娘半夜去罷,寫“聽其所止而休焉”句。盥漱已畢,方上床安歇,寫“予亦就睡”句。
為何作者將《後赤壁賦》文句寫來解讀“七月十四”,因《赤壁賦》作於“七月既望”,是七月十四之後一日,言“後赤壁賦”者以其居“前”而《赤壁賦》為之“後”,《說文》曰後者“遲也”,《脂批》所謂“進一步法、退一步法”也。或問既在前一日何不使用“前赤壁賦”?蓋《東坡全集》只有《赤壁賦》與《後赤壁賦》,所謂“前赤壁賦”乃後人推《後赤壁賦》而為之假名耳。
查澂字澄之,“一芹一脂”諧聲“一澄一之”。“澂”字亦作“澄”,《康熙字典》解釋“澄”字所引詩句,亦盡付同回文字。如“只見天上一輪皓月,池中一輪水月,上下爭輝,如置身於晶宮鮫室之內。”是寫曹植詩句“明月澄淸景”,澄,湛也。“微風一過,粼粼然池面皺碧鋪紋,真令人神清氣淨。”則是寫謝靈運詩句“秋水共澄鮮”,水靜而淸也。
“俄看濁水澂”者,以礬石投濁水俄頃見澂清也。第五回疑問誰為情種?《脂批》答云“非作者為誰?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頭耳。”《脂批》多以“石兄”動問,作者自謂石頭,澄水投以礬石或小石也。第十四回載水溶問那一位是銜玉而誕者?《脂批》云“忙中閒筆點綴,玉兄方不失正文中之正人。作者良苦。”“水溶”是以礬石溶水澄清,而礬石味酸良苦!
《石頭記》自是“石頭”石兄,“曹雪芹”竟然係“濁水澂”之諧聲,則空空道人、情僧、吳玉峰、東魯孔梅溪以迄曹雪芹亦恐均非真實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