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筝友@舍管来了
盘旋类的风筝有盘鹰、浮游生物、城市精灵等,与普通风筝的最大区别就是这类风筝没有线的拉力时,自身具有滑翔性能,即使在无风或微风环境中也能放飞。以前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对盘鹰产生兴趣,但苦于没有人教,加上制作一个盘鹰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一直就没有认真的研究过盘鹰。现在尽管有盘鹰和盘鹰轮卖了,但因其价钱相对较高,经济上不是很宽裕,还是没有真正接触过。最近看到了浮游生物等盘旋类风筝的视频,又记起了一个10多年没实践的设想,仿照视频制作了塑料板的小白室内盘旋风筝,并证实了当初的设想是正确的可行的。
1996年带航模队参加比赛,其中有一个项目是橡筋动力伞翼飞机,因当时很多学校的老师都没有接触过航模,飞机损坏得特别多,场地上到处都有被丢弃的飞机。我捡了一架伞翼飞机跟少年宫的老师一起来研究,能不能把它改成牵引飞机。就这样引出了一种新的放飞风筝的设想。
当时我们把飞机经过简单的改造后,找来细线把飞机牵引到10米高,但是牵引线没能顺利脱钩,飞机带着线飞行。为了防止线被其他东西挂到,造成飞机坠落,所以,手拿着线跟着飞机跑,没想到一阵风吹来,牵引线被绷紧,飞机立即爬升直到头顶,就像是风筝一样,经过努力控制,终于让飞机平稳降落。这个意外使我萌发了一个想法,把风筝做成像伞翼飞机一样能够滑翔的,当我把风筝牵引到高空后松开风筝线,让它自由滑翔,等到高度降低后重新牵引爬升,这样,通过人力的牵引做功,使风筝获得势能,再转化为动能飞行,循环往复,即使没有风的时候也可以放飞风筝。
比赛结束后,对于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去实践,后来知道有了盘鹰,所以就一直关注怎样制作盘鹰和放飞盘鹰,把这个给忘记了。现在盘旋风筝不止有盘鹰,还出现了很多的品种,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盘旋风筝相关的视频,看了这些视频后才记起了当初也曾经有过的设想,现在别人已经实现了,多少有些遗憾。
盘旋风筝的关键是具有滑翔性能,这样才能在没有拉力作用的时,能有良好而且较为持久的留空能力,在施加拉力时又能迅速升高,重新获得高度。盘旋风筝滑翔时和自由飞模型飞机相似,盘旋飞行,除了有效利用气流维持留空外,还可以在恰当的时间给风筝施加适当的控制力,控制风筝的飞行状态,做出各种花样。
传统风筝讲究的是飞得稳和飞得高,也就失去了灵活性。打斗风筝要求有极高的灵活性,能做出迅速的闪击动作,极端的不稳定。盘旋风筝则介于这两类风筝之间,灵活和稳定兼顾。设计风筝时要充分考虑影响风筝滑翔和盘旋的因素,合理安排质量中心(即重心)和升力中心,结构上要考虑风筝的纵向和横向安定性,合理选取安定系数。根据模型滑翔机的原理,风筝的重心应比升力中心靠前(传统风筝刚好相反),风筝横向应该具有一定的上反角,或者采用后掠机翼原理,提高横向的安定性。纵向俯仰安定性的获得,则类似飞机的升降舵,风筝尾部略微上翘适当的角度(盘鹰尾就是这样的)。盘旋性能可以通过左右风筝面的微小不平衡获得,比如,风筝左右两边迎角不同,或者两边的风筝面松紧的差异,或者是面积的差异。有时为了做出较为复杂的动作,可以做成对称平衡的,盘旋则通过外加作用力实现。
做好一个盘旋风筝后,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先是无风状态下的滑翔调整,使得风筝能滑行很远,这样留空时间才有保证,放飞时才能从容地控制风筝的飞行,因此,风筝的重心位置要正确,同时要求在强度有保证的情况下尽可能轻。户外飞行的盘旋风筝重量要控制好,太轻了惯性小,克服空气阻力前进的能力弱,在有风时很可能不能正常盘旋而自动迎向气流,这样的风筝是很难盘的,甚至盘不了。我做的两个小白就是一重一轻,区别就是骨架的粗细,轻的在室内飞得很好,到室外只能当普通风筝放。重的在室内飞有点手忙脚乱,但在户外则可以盘得很好,1级风可以盘到10米以上的高度。放大版的小白则需加1角硬币在重心位置配重,才能够室外盘飞,去掉硬币只能当普通三角风筝玩。
从原理上讲,风筝是什么样子都没关系,只要将它调整到可以滑翔,都能当做盘旋风筝放飞,但是实践表明,宽而短的风筝比长而窄的更能滑翔,盘起来也容易一些,所以设计风筝时,也要注意气动布局,根据盘飞的要求适当选择长宽比,这样才能制作出一个性能较好的盘旋风筝。
我接触盘旋风筝时间很短,对于盘的技巧不是很了解,关于放飞方面的体会就是,尽量不适用蛮力,不要放线过多,保持随时能收线的状态即可。适时施加牵引力控制飞行状态,比如,风筝想左盘旋时,你想让它向相反方向盘,在风筝盘到头朝着你并略微向右时,及时收线牵引风筝,它就顺利地转成右盘旋了。风筝头指向远离你的方向,尾部对着你的时候不能拉线,否则风筝就会低头俯冲坠地,应该先移动身位到风筝的侧边,再轻微向侧面带一下,风筝头转向后才能收线加力。
盘旋类的风筝有盘鹰、浮游生物、城市精灵等,与普通风筝的最大区别就是这类风筝没有线的拉力时,自身具有滑翔性能,即使在无风或微风环境中也能放飞。以前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对盘鹰产生兴趣,但苦于没有人教,加上制作一个盘鹰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一直就没有认真的研究过盘鹰。现在尽管有盘鹰和盘鹰轮卖了,但因其价钱相对较高,经济上不是很宽裕,还是没有真正接触过。最近看到了浮游生物等盘旋类风筝的视频,又记起了一个10多年没实践的设想,仿照视频制作了塑料板的小白室内盘旋风筝,并证实了当初的设想是正确的可行的。
1996年带航模队参加比赛,其中有一个项目是橡筋动力伞翼飞机,因当时很多学校的老师都没有接触过航模,飞机损坏得特别多,场地上到处都有被丢弃的飞机。我捡了一架伞翼飞机跟少年宫的老师一起来研究,能不能把它改成牵引飞机。就这样引出了一种新的放飞风筝的设想。
当时我们把飞机经过简单的改造后,找来细线把飞机牵引到10米高,但是牵引线没能顺利脱钩,飞机带着线飞行。为了防止线被其他东西挂到,造成飞机坠落,所以,手拿着线跟着飞机跑,没想到一阵风吹来,牵引线被绷紧,飞机立即爬升直到头顶,就像是风筝一样,经过努力控制,终于让飞机平稳降落。这个意外使我萌发了一个想法,把风筝做成像伞翼飞机一样能够滑翔的,当我把风筝牵引到高空后松开风筝线,让它自由滑翔,等到高度降低后重新牵引爬升,这样,通过人力的牵引做功,使风筝获得势能,再转化为动能飞行,循环往复,即使没有风的时候也可以放飞风筝。
比赛结束后,对于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去实践,后来知道有了盘鹰,所以就一直关注怎样制作盘鹰和放飞盘鹰,把这个给忘记了。现在盘旋风筝不止有盘鹰,还出现了很多的品种,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盘旋风筝相关的视频,看了这些视频后才记起了当初也曾经有过的设想,现在别人已经实现了,多少有些遗憾。
盘旋风筝的关键是具有滑翔性能,这样才能在没有拉力作用的时,能有良好而且较为持久的留空能力,在施加拉力时又能迅速升高,重新获得高度。盘旋风筝滑翔时和自由飞模型飞机相似,盘旋飞行,除了有效利用气流维持留空外,还可以在恰当的时间给风筝施加适当的控制力,控制风筝的飞行状态,做出各种花样。
传统风筝讲究的是飞得稳和飞得高,也就失去了灵活性。打斗风筝要求有极高的灵活性,能做出迅速的闪击动作,极端的不稳定。盘旋风筝则介于这两类风筝之间,灵活和稳定兼顾。设计风筝时要充分考虑影响风筝滑翔和盘旋的因素,合理安排质量中心(即重心)和升力中心,结构上要考虑风筝的纵向和横向安定性,合理选取安定系数。根据模型滑翔机的原理,风筝的重心应比升力中心靠前(传统风筝刚好相反),风筝横向应该具有一定的上反角,或者采用后掠机翼原理,提高横向的安定性。纵向俯仰安定性的获得,则类似飞机的升降舵,风筝尾部略微上翘适当的角度(盘鹰尾就是这样的)。盘旋性能可以通过左右风筝面的微小不平衡获得,比如,风筝左右两边迎角不同,或者两边的风筝面松紧的差异,或者是面积的差异。有时为了做出较为复杂的动作,可以做成对称平衡的,盘旋则通过外加作用力实现。
做好一个盘旋风筝后,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先是无风状态下的滑翔调整,使得风筝能滑行很远,这样留空时间才有保证,放飞时才能从容地控制风筝的飞行,因此,风筝的重心位置要正确,同时要求在强度有保证的情况下尽可能轻。户外飞行的盘旋风筝重量要控制好,太轻了惯性小,克服空气阻力前进的能力弱,在有风时很可能不能正常盘旋而自动迎向气流,这样的风筝是很难盘的,甚至盘不了。我做的两个小白就是一重一轻,区别就是骨架的粗细,轻的在室内飞得很好,到室外只能当普通风筝放。重的在室内飞有点手忙脚乱,但在户外则可以盘得很好,1级风可以盘到10米以上的高度。放大版的小白则需加1角硬币在重心位置配重,才能够室外盘飞,去掉硬币只能当普通三角风筝玩。
从原理上讲,风筝是什么样子都没关系,只要将它调整到可以滑翔,都能当做盘旋风筝放飞,但是实践表明,宽而短的风筝比长而窄的更能滑翔,盘起来也容易一些,所以设计风筝时,也要注意气动布局,根据盘飞的要求适当选择长宽比,这样才能制作出一个性能较好的盘旋风筝。
我接触盘旋风筝时间很短,对于盘的技巧不是很了解,关于放飞方面的体会就是,尽量不适用蛮力,不要放线过多,保持随时能收线的状态即可。适时施加牵引力控制飞行状态,比如,风筝想左盘旋时,你想让它向相反方向盘,在风筝盘到头朝着你并略微向右时,及时收线牵引风筝,它就顺利地转成右盘旋了。风筝头指向远离你的方向,尾部对着你的时候不能拉线,否则风筝就会低头俯冲坠地,应该先移动身位到风筝的侧边,再轻微向侧面带一下,风筝头转向后才能收线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