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航模队吧 关注:56贴子:344
  • 0回复贴,共1

西安理工大学学生成立公司进入无人机行列 迎接风暴挑战机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活动周西安分会场启动仪式现场,大家看到一架名为“捍卫者”的大载重长航时无人机亮相创新站台,该油电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机以载重40公斤续航1小时的优异性能备受关注,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配图为“捍卫者”受到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等领导的一致好评
“厚积薄发等待机遇”
该项目负责人杨彬是我们航模队的学长,一直负责参赛飞机的设计,毕业之后曾在深圳做电子产品开发,后来毅然放弃高薪回到学校,与另外几个在校的航模队员们一起组建了自己的创业团队,凭借着长期以来积累的技术功底和团队协作能力准备闯出一番事业。
“起步轻松”
团队的组建也吸引了在校同学的加入,组建后立刻得到了工程训练中心的鼎立支持,顺利地借用到了研发场地,同时,也得到了碑林环大学城产业园的办公场地支持,团队利用这两个场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很快研发出了一款能够用于电力高压线缆架设的电动多旋翼飞机,随即该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不错的市场回报,让整个创业团队看到了创业的前景。
“市场风暴来的很快但我们没有趴下”
由于电力架线无人机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在新产品投放市场刚有起色之时,国内很快出现了数十家电力架线飞机的生产厂商,无底线的同业竞争在短短几个月内基本葬送了新品的商机。面对这样的场景,杨彬和他的队员们也算是经历了一番市场残酷的洗礼,公司的CEO也是刚刚从西安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她和团队成员们重新梳理了目前市场情况,决定选择具有浓重地域特色的航模培训项目作为一个新的入手点,于是,在学校教务处和附属中学的帮助之下,队里大二的同学开始了中小学校园培训,随着校园培训顺利进行,他们很快就在宝鸡的一个区教育局承接了课外航模辅导员的培训项目,公司的业务从此多了一个具有持续性的方向。
创业过程中团队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公司的成员中有擅长做电子产品设计的、有擅长外联的、也有擅长机械设计的,如果每个人在自己专业领域的技能能够通过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发挥出来,我们的团队就是最优秀的。”杨彬自信地说:“每个人都是团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个人也都凭借自己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现在疯狂的学习能力在为团队做贡献”。
“技术看家冲出重围”
成为一家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方向是每个团队成员始终不渝的梦想,作为从大二开始就在公司兼职做技术开发的杨彬来说,还是希望能以技术产品作为公司的主营方向。在不断的寻找过程中,一个传感器设计的项目需求被拿到了公司,经过整个团队两三天的技术分析和讨论,面对项目需求中苛刻的技术参数以及付款条件,大家都很犹豫,最终团队决定承接这个让人多多少少有些心里没底的项目,其实大家也都明白,这个项目如果再出意外的话,整个公司的运转因为资金问题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好在经过团队上下没日没夜的奋战终于高质量完成了项目开发,并将该传感器的生产成本降低到计划成本的三分之二,在项目验收完成的日子团队成员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轻松的笑容。
重新回到了技术开发的路上,每个成员都很开心,可大多数成员都是曾经在航模队里成长起来的,每个人也都一直带着自己飞翔的梦,每个人都希望设计自己的飞机,于是团队又开始了无人机方向新品的研究开发,从军用便携侦察机到比赛专业航模机,从专用于航拍的飞行器到进行农药飞播的电动植保机,他们不断地尝试着,期间,成功地接到了多个航拍项目,也成功实现了电动的农药植保机销售,尽管在该领域中不断取得了成功,但由于市场运作资金的严重不足、同质化竞争和有限的市场潜力等因素,各个项目的科技附加值并没能充分体现,面对这种情形,团队再次陷入思索。
“做专做精才能做大做强”
面对创业路上一个个不断出现的问题,他们仔细分析着目前国际国内市场的细节,希望能找到真正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线。杨彬说:“我们的团队是年轻的团队,目前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3岁,我们最擅长的就是学习,我们能够不断找到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所以,我们能够成功”。
据杨彬介绍,就目前的植保无人机行业情况来看,除直升机模式外都是载重20公斤续航20分钟以下的多旋翼,而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实际作业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池的问题,由于锂离子的能量密度很低所以导致续航时间很短,加上电池本身充放电次数很少,形成了目前国内这种大载重长航时多旋翼无人机的空缺,因此,他们设计了载重40公斤油电混和动力的无人机,真正体现环保的基础上彻底解决了能量密度问题,能够实现每台设备每天作业500亩的高效率。该产品先后在绵阳科博会、西安通航大会上的出现都引起了业内人士高度关注,目前该产品已经收到了几家客户的采购意向,预计明年初在完成内测累计200小时无故障运行后交付用户使用。
“智慧飞翔创新未来”
团队创立初期并没有明确会做什么样的产品,而现在的公司已经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了9个人,从最初借用的场地正式入驻“西安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预孵化基地”,从最初没有产品发展到了有4款成熟产品和1个新品,尽管由于研发优化验证资金的短缺导致新品不断延期和市场拓展的局限,但团队的执着一定能够让我们度过这些难关,只是因为大家都曾经带着那些浓浓的航模情节、因为大家都曾经在一起磨合多年、因为大家都学到了专业知识、因为大家都曾经在西安理工大学这篇土壤上生长,而如今伴随着我们在创业路上一路走来的不管是摔跤还是奔跑,也不管是泪水还是汗水,都在伴随着我们成长,伴随着我们用智慧来创造未来的梦想。


1楼2015-11-01 00: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