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银网吧 关注:6贴子:26
  • 0回复贴,共1

土地流转:让“贫困村”出演“变形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导读】脱贫致富奔小康,土地可以做出大文章。近年来,岳西县响肠镇新浒村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引擎”作用,带动当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脱贫致富奔小康,土地可以做出大文章。近年来,岳西县响肠镇新浒村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引擎”作用,带动当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新浒村地处岳西深山,全村共12平方公里面积,662户,2705人,五保户39人,低保户200人,贫困人口615人,全村耕地共1373亩,山场17064亩,是岳西县最典型贫困村之一。
  2010年,时任岳西天顺驾校校长的王世遐,回乡组建了新浒村“山水间种养专业”,流转土地250亩,并邀请省农科院进行技术指导,并挂牌成立省农科院育种基地,为农产品注册了“神马峰”商标,发展起高山大棚蔬菜和废旧鱼塘养鱼,200多户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如今合作社种植的蔬菜产销两旺,产品不断销往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脱贫走上“快车道”。
  山水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让200多户农民平均每户土地年收入5000多元,村民参与务工的人员高达100多人,人平均务工收入9000元左右。合作社现发展农民变“理事”6人,每人每年保底工资3万元,加上每个理事5%的股份,“理事”每年分红可达4—5元,变成了农村实实在在的“双薪族”。该村下派书记王景告诉我们:贫困户从不愿种田,转变到我要种田,山水间合作社成立后,农民一方面通过土地入股,年底可以获得500元/亩的分红,另一方面在合作社务工,人均每年可以获得8000—12000元的收入。通过入股合作社和提供劳务,2014年底新浒村50户贫困户,共209人实现率先脱贫,村里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也从不愿种田纷纷转变到我要种田,农民转变成产业工人。新浒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大量留守群体,一部分50岁左右的劳动力在合作社成立后,这些人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发挥出极大优势,在蔬菜基地早出晚归,工资也有保障,俨然都转变成了“产业工人”。相当一部分留守妇女一边操持家务、一边带孩子读书,一边在合作社务工,实现了一举三得”。
  今年8月,合作社通过台商引荐,又流转土地100亩,连片开发经济价值高又能旅游观光的100亩黄金茶,目前大型机械已进入施工工地,打造乡村观光农业,预计2年后亩产收入达6万余元。
  “山水间种养合作社规模种植、规模养殖等一些高效农业,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了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步伐,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的成功之路,”该镇农业服务站中心负责人告诉我们。
  合作社不仅让农民脱贫走上“快车道”,农业基础设施也逐渐改善,合作社成立以来,投资40多万元维修或新建山塘8口,投资修建农业堰渠5000余米,治理河坝300多米,协助争取老区转移资金50万元,帮助修建大型水利设施和村组道路。
  成功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老百姓观念的更新,新浒村百姓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全村有20余户贫困户安装光伏发电,村级的光发电站已并网发电,每年能增加村级集体收入6万余元,美好乡村建设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今年来该村共拆除猪圈、厕所以及废旧房屋53处、配备垃圾桶76个、河道疏浚2公里、新建文化广场一座、新增绿化苗木300株、安装路灯20盏、安装体育器材6套、房屋改貌31户、硬化通组道路5公里。
  土地流转:让“贫困村”成功出演“变形记”。如今,神马峰映衬下的浒槽河流水潺潺,秀美田园映衬下的农家小院恬静自然,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今日“洁净美”,美丽新农村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响肠镇新浒村仅仅是岳西县土地流转让“贫困村”成功出演“变形记”一个缩影,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岳西县实现了从30年前“松当灯,椒当盐,养猪为过年,鸡蛋换油盐”到如今“走路不湿鞋,做饭不用柴,吃水不用抬,垃圾不乱放,污水不乱排”和“晨在塘边练,晚在灯下舞,身康又体健”的美丽嬗变!


1楼2015-11-03 15: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