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元交流吧 关注:567贴子:2,679

回复:土元(土鳖虫)养殖技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土元的留种及孵化管理
种养业都涉及到选种与留种的问题。土元的繁殖留种主要是以下几种方法:
1、 孵块繁殖法:这种繁殖法被广泛采用,孵块个体小份量轻、繁殖系数大、易运输。
2、 幼虫引种繁殖法:这种引种方法较实际,幼虫个体小、易携带。
3、 成虫引种繁殖法:这种引种方法较实惠,引种后可产卵,种卵自留,成虫烫死后出
售可卖出部分成本,较难运输。
我们一般讲卵块引种留种。首先看卵虫是否强健,母虫参差不齐与死亡过多都不行。留种一般是筛取第二、三批的种卵,这种卵块形体整齐、体质强壮、孵化管理方便。
在整个饲养土元的过程中,种卵的孵化管理是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饲养成功与否以及经济效益的好坏。孵化方法可有多种,例如:
(1)室内控温孵化
(2)恒温孵化箱
(3)煤油灯加温孵化。我们认为,后两方法都不如室内控温孵化来得直接。
将卵块放置内壁光滑的塑料盆内50公分直径的塑料盆内可放置4-5公斤种卵,拌入 种卵体种三分之二的饲养土。饲养土的湿度保持在35%-40%左右(手抓成团,一打即碎)。经过3-5天,饲养土便逐渐干燥。这时不能向其上喷水加湿,而应把干燥的饲养土筛出,拌 入新的预热过的饲养土。在孵化期间,温度应始终保持在25-30℃,以28℃为最佳。每天用手翻动种卵1-2次,增加饲养土里空气的新鲜度。翻动时动作要轻,以免碰伤卵块。经30天的 孵化,开始有部分幼虫破壳而出,这时我们会看到数以万计的幼虫。这2天便筛一次,把幼虫按比例分养。筛小虫时我们手脚要轻,以免碰伤幼虫。在大批出虫后,部分出掉虫的空壳夹杂其中,在筛小虫的过程中空壳声较大时,可用簸箕把空壳簸掉。


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15-12-07 09:34
回复
    土元的药理药性
    土元属鳖蠊科昆虫药用小动物。别名地鳖虫、地乌龟、簸箕虫、土鳖等。现代中医药典称"土鳖虫", 性寒,有微毒。具有化淤止血,消肿止痛,通络理伤,接筋续骨等功效,是理血伤科要药。主治关节炎,腰腿跌打损伤,闭径等症。现代医学证明对白血病,癌症等也有一定疗效。与土元配全的中成药达到200多种。新近利用土元开发了"金鳖酒""中华地鳖胶囊""红桃K"等保健药品药酒。
    土元养殖技术
    一、幼虫、中虫的管理
    幼虫孵化出来后,便与卵块分离。筛出的幼虫连同饲养土一起放入坑池内或盆内饲养。幼虫的放养密度应大一些(0.3—0.4公斤/平方米,约8—10万只),密度大便于饲喂、观察。在孵化过程中会有部分螨虫带入坑池内,数小时后饲养土表面会有螨虫出现,并吃食体弱、碰伤的幼虫,螨虫入土不深,用括板把面上的螨虫连虫括出,筛掉即可。
    幼虫出壳后10天内不吃食,这时土元并不需喂,但螨虫需要吃食。用拌好的麦麸抓成小团,一平方米面积放3—5个,数小时后螨虫会爬到麸团上吃食。只要把带有螨虫的麸团抓出便可。经过3—5天便可基本消灭螨虫。放养幼虫的饲养土不必太深,有8厘米即可,以后随着分池饲养逐渐加深饲养土,中虫10—12厘米。幼虫饲养最佳温度在32℃,中虫在30℃。幼虫出壳后10天开始吃食。这时需喂部分麦麸、瓜果的花、小青菜、南瓜丝等。麦麸最好用细眼筛筛过后泡制。幼虫期需添加面粉,豆粉等更优质的饲料,用量不需过大。幼虫的吃食量很小,在投喂时要注意适量。
    幼虫经7天饲养后脱第一次皮。脱皮的1—2天期间不吃食。脱下的皮是黄色。聚留在饲养土表面,再经过20天后脱第二次皮,此时的幼虫吃食量大增,活动量也大,这时便需第一次分池。分池时连土带虫扒出二分之一放入另备的空池或盆内,括平,然后放入新的饲养土,略超过原来的饲养土深度,分池时饲养土如果温差太大,应预热才能进池。
    随着幼虫不断长大,养殖密度变得过大。如果用手翻动饲养土,虫子和饲养土的比例达到1:4,喂食时饲料撒下去,坑土表面呈波浪形翻动,就表示要重新分池了。幼虫经过3—4次分池便长成中虫,这时预算的坑池内可养满,没有空余面积了,经拣雄后中虫不再分池,直接长成成虫。中虫的管理较为粗放,饲料也需粗放一些,能吃饱就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15-12-07 09:37
    回复
      拣雄交配的管理
      土元的幼虫期公母一样,在蜕第9次皮时,雄虫随之羽化。羽化后的雄虫7—10天性成熟,寻找母虫交配。一只雄土元可与8—6只母土元交配。雄土元数量占总量的43%左右。雄土元羽化成熟后上下翻爬寻找母土元交配,而母土元需再经2次脱皮才性成熟,这样一来,雄土元就显得过多。人工饲养者利用土元生长的参差不齐的特性,在雄土元蜕第8次皮后,分拣出生长快,但未羽化的雄土元,制成干品出售,这一举措可增加产出效益。
      雄土元蜕7次皮后,背部的两片背甲边缘出现2个尖角,而母土元没有;雄土元的后腹部生殖厣(生殖口盖)较小,母土元生殖厣较大。我们根据以上特征,拣出雄土元。
      拣雄工作在饲养池(盆)内出现羽化雄虫后15—20天开始进行。分拣时把虫子筛出,放置盆内逐个分拣,分拣完后把饲养土与拣后留下的母虫一齐放回坑池内继续饲养。因土元的生长总有参差不齐及人工拣制的不完全,较小的还未体现雄虫特征的与漏拣的雄虫便足够供应母虫交配的需要了。拣雄工作一般在晚上进行。晚上安静,没有繁杂事务。拣制人员需眼明手快,2人共用一个照明灯泡。有时间白天拣出则更快更好。 拣雄后20天左右便有蜕完11次皮,成熟较早的母虫需要交配。母虫成熟后,生殖器便散发了一种气味(人闻不出)吸引雄虫交配。需交配的母虫一般都爬上墙壁或盆壁,沿墙留下气味,后腹翘起,雄虫随气味爬上墙与之交配,全过程10—20分钟,交配后二十天左右雄土元自然死亡。母土元体内有数十个卵胎,一次交配后这些卵胎全部受精,交配后7天开始产第一粒卵块,以后每7天产一粒卵。产卵盛期4个月后逐渐死亡。
      雄土元羽化后有部分飞行能力,一般不能向上飞行,向下飞可达数米远。人工立体饲养的情况下,一些雄土元翻爬飞至下层坑池,上层的母土元得不到完全交配,便需人工捕捉雄土元向上层坑池内放养。


      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15-12-07 09:38
      回复
        工厂化饲养土元的折干率如何
        通过多年的养殖经验,发现土元所需的精粗饲养很广,一般猪吃的饲料都可以喂,精饲料以麦麸为主,消耗3-4斤就能增重一斤虫,如能代用一些青饲料,还可以使成本下降。 土元的折干率如何?土元采收后,必须晒干或烘干,雄虫长翅前的折干率为36%-38%,母虫为38%-41%.


        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15-12-07 09:44
        回复
          养好土元关键八题
          1.怎样配制饲养土?
          土元的一生都在饲养土中生长,配好饲养土是养殖土元的关键。其实饲养土配制很简单,取菜园里的熟土和陈墙土,把土敲碎或压碎,用4毫米筛子过筛一下,再加上40%烧过的稻壳(砻糠)灰拌和均匀,要求湿度为手捏成团自由落地即散,就可投入使用。如果能加入适量的腐熟家蓄粪、锯木屑、秸秆使饲养土肥沃、疏松,效果更佳。
          2.土元生长期间的温度和湿度是怎样的?
          土元生长与温度湿度有较大的关系,幼虫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为40%~50%,中虫的温度为28℃左右,相对湿度为50%~60%,大虫的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70%。
          3.土元饲料怎样配制?
          土元幼虫饲料为:麦麸45%,豆饼或豆粉3%,动物性饲料2%,青饲料50%(南瓜、青菜、胡萝卜等);中虫的饲料为:麦麸40%,豆饼或豆粉5%,玉米粉5%,青饲料50%;大虫(产卵虫)饲料为:麦麸35%,豆饼或豆粉5%,动物性饲料5%,玉米粉5%,青饲料50%。
          4.土元在什么温度需加温?
          养殖土元最适宜温度为25℃~32℃,如果低于20℃就需要加温,加温要求不能忽高忽低,要求平衡。
          5.土元养殖池室内为什么要更换空气?
          土元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室内空气新鲜(特别是冬天加温和通风两者矛盾,必须认真掌握好适时通风,并且不影响温度)。主要是大量土元呼出二氧化碳,所以换气不可忽视。如果人进饲料室觉得发闷、不适,就表示空气不正常。一般每天24小时,隔6~8小时通风10分钟左右(通风的土元房必须打开两头门窗)。
          6.为什么要把雄虫拣掉?
          土元蜕第八次皮后,母虫还未成熟,而雄虫脱翅成熟,因母虫不需要交配作用,所以在第八次蜕皮前把雄虫拣出是完全有必要的。把早期雄虫拣出入药,不仅可增加收入,而且可以节约饲料,还可使母虫安宁生长。不使大量长翅雄虫发情求偶,还降低了池中饲养密度。雄种占总数43%,把早期雄虫拣掉是不影响交配的,据我场多年观察经验,一只雄虫可交配几十只母虫,等小一点的雄虫再蜕一两次皮时,正好与早期母虫完成交配。
          7.产卵虫怎样管理?
          土元人工养殖过程中产卵虫管理是比较严格的,饲养密度要疏些,一般每平方不要超过5000只,这时不仅对湿度要求大,而且要求空气更为新鲜,适宜温度是25℃~26℃,饲料要求营养丰富,增加动物性饲料,加大青饲料调节水份,增加饲养土厚度一般为15厘米左右,产卵虫饲养土湿度要求能过4毫米筛不起团为准。
          8. 土元适时采收应注意什么?
          当母虫长大成熟,产卵数量明显减少,就要及时用8毫米筛子筛出放入沸腾的开水中将虫烫死,捞出放清水中淘洗干净,然后放到太阳下晒干为止。要求土元肚内没有软物质,注意:采收土元选择晴好天气进行,速度要快,一次性采收一大批,不能将连续几天采收的混合一起。如果连续阴雨天,应采取烘干的方法,不能使土元变质、发霉。土元干燥以后可以出售,土元干品在药材市场浮动在每公斤20~50元的区间,市场销路畅。


          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15-12-07 09:47
          回复
            土元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1、 形态特征
            1、雌成虫:身体扁平,椭圆形,背部稍隆起似锅盖。体长30-35毫米,体宽25-30毫米。背面赤褐色至黑褐色,稍有灰蓝色光泽,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个体颜色有变异。经干燥后的虫体色稍深,无光泽,腹面棕褐色。头小,隐于前胸下,觅食时则伸出,并可见其颈,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黑褐色,前后粗细相等:复眼大,明显可见,呈肾形,凹陷的一侧围绕于触角基部,两个单眼位于两复眼之间的上方。前翅背板前狭后宽接近三角形,中间有由微小刻点组成的花纹,中胸及后胸较狭窄,两侧及外后角向下方延伸;腹部9节,第一腹板被后胸背板所掩盖,因而只见中间较短部分,2-7节宽狭近相等,8节及9节向内收缩。肛上板较扁,后缘直,中间部位有一小切口;腹部末端有较小的尾须1对。胸部的3对足为步行足,较发达,善于爬行,基节粗壮,隐藏于胸部腹面的基节窝里,腿节长呈筒形,胫节多刺。前、中、后足的跗节都是5节,末端有爪一对,无爪垫。3对足大小不相等,前足最短,长约1厘米,中足长约1.7厘米,后足最长,约2厘米。
            2. 雄成虫:身体颜色比雌虫浅,呈淡褐色,身上无灰蓝色光泽,但体表较雌虫鲜艳,披有纤毛。体长30-35毫米,宽15-20毫米。头略小于雌虫,触角明显粗壮;前胸背板色较深,宽大于长,前缘略呈弓形,3对胸足略细于雌虫,胫节上的刺也较长;翅两对、较发达,将中胸以下的各部位覆盖于翅下,前翅革质、脉纹清楚可见,后翅膜质半透明,翅脉黄褐色,平时似扇折叠于前翅下;腹部末端上方有尾须1对,其下方有两个较短的腹刺。
            2、生活习性土元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腐殖质的疏松土壤中。野生状态下的土元多生活于灶间、墙角、落叶树林下的腐殖质土壤及碎石间,入土深度可达0.5-0.6米。白天入土休息,傍晚开始出来活动、觅食、交配。夜晚7-12时是土元活动的盛期。土元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多种蔬菜叶、根、茎、花、多种树叶及各类杂粮,也吃动物性残渣、粪便等。野生状态下的土元生长周期为2.5-3年。5-11月为土元的活动期,气温在13℃以下入土休眠,不食不动、抗寒冷,-10℃时仍冻不死。耐高温,40℃时仍热不死,38℃以上吃食减少,不入土,活动频繁。温度在25℃-36℃时,土元每二十天蜕一次皮,每蜕一次皮体形增加一倍。雌土元一生蜕11次皮,蜕完11次后性成熟,活动频繁,爬行于墙壁,树干等物体上,生殖器散发出特有的气味,吸引雄土元交配。雄土元一生蜕9次皮便羽化,羽化后一星期性成熟,寻觅雌土元交配。雄土元交配后20天死亡。一只雄土元可与十几只雌土元交配。雌土元交配后7天开始产卵。每7天产一粒卵,无须二次交配。一个雌土元能产数十只卵块,所产卵块在温湿度适宜状态下,43天孵化出虫。土元幼虫形状都是椭圆形,无公母之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15-12-08 14:13
            回复
              把地鳖虫由野生变为人工养殖,需要安排一套与其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饲养设备和管理技术才能把虫养活养好,同时通过饲养实践,不断加以改进,才能使人工饲养地鳖虫逐步达到稳产高产。
              饲养地鳖虫所需用的设备,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根据饲养虫口的多少和具备的条件不同,设置不同的设备,有专门建房造坑的,也有利用空屋及墙角墙边造池(坑)的,也有缸养的或柜养的,大小不拘,形式繁多。总括起来可分为饲养缸、饲养坑(池)、地下道、饲养柜四种。
              1)饲养缸:是进行小型饲养地鳖虫的一种饲养设备,就是家庭常用普通的缸,大的小的都可以,有裂缝的缸,只要用石灰或水泥修补一下也能用,缸的内壁要光滑,以防止地鳖虫外爬,一般以口径60cm,高45cm的缸为好。初养的,因数量较少,一般宜用缸养。
              2)饲养坑(池):一般砌在屋内的墙边墙角,不占用主要场地,坑可大可小,一平方尺、二平方尺、三平方尺均可,长者10~15尺或更长一些,宽2尺,坑内再分格,坑不论大小,深度均为0.8尺左右,坑底要夯平打实,坑的四周用砖砌成,高出地面1尺,全高1.8尺。坑的内外用石灰或水泥刷平,要求平整光滑,坑面要用盖。
              3)地下道:地下道坑是解决饲养场地困难的一种办法,即利用住宅内的地下,掘深0.8尺的坑道,坑底也要夯平打实,四周用砖砌成,内壁要光滑,长度可根据需要或住宅的大小而定,宽度可根据安装的盖板的宽度而定,每隔一块固定盖板,做一块1尺左右宽度的活动地板,作喂料和检查之用。地下道坑也可分格饲养,每天晚上睡前拿去活动板,让地鳖虫自由出入。这样的地下道坑,白天照样可以在上西行走。为了防止老鼠,蚂蚁等敌害,房屋四周门缝等处的大小孔洞要严密堵塞。
              4)饲养柜:象多层的兔笼一样,多层(2~6层等)立体形,形状似柜,所以叫饲养柜。这是充分利用室内的空间面积,进行大面积饲养,解决饲养场地困难的最好办法。在室内靠墙壁处修建多层饲养柜,除靠墙一边外,其它三面或每层台底可用薄水泥板或砖砌成长方形,平面面积为3~10平方尺,可砌成4~8层,每层高6~8寸,每层还可以分成若干小格,每格要留有能喂食并可通气的活动门。
              饲养实践证明多层饲养柜的平均温度比饲养坑高,所以地鳖虫的食量显著提高,生长发育也明显加快,因此,多层饲养柜比一般坑养的地鳖虫从卵一若虫一成虫完成一个世代所需要的时间可大大缩短,年产量也有明显提高。


              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15-12-12 09:11
              回复
                饲料:由于地鳖虫是杂食性昆虫,所以它的饲料种类也比较多,可分三类:
                精料:主要是粮食和油料加工后的下脚料。如麦麸、米糠、麻饼、豆饼、棉籽饼、豆腐渣。
                粉渣(晒干的)等,一般均可生喂,炒熟带香味后更喜食,但不要炒焦。
                青饲料:主要是瓜果蔬菜树叶草根之类,如黄瓜冬瓜南瓜的皮瓤,梨、柿、桃、李、橙等果枝和果皮,红苕、芝麻、蓖麻、蚕豆、豌豆、紫云英、棉花、青菜、包菜、茭白、莴苣、苋菜、白菜叶子以及桑树、杨树、柳树、泡桐、无花果等树叶都可喂饲,但要注意保持新鲜干净。
                动物性饲料:如食堂和家中吃剩下的猪、牛、羊、鸡、鸭、鹅、兔、鱼等下脚料,一般都喂熟食。
                地鳖虫和其他昆虫一样属变温动物,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受外界环境、特别是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很大,夏季气温高,水分易蒸发,饲养土易干燥,一旦气温超过35℃或阴雨连绵,气温又高,湿度又大时,要特别注意降温和通风,应及时打开窗子,使空气流通,如果饲养土干燥可以喷些水,为了降温,有条件也可以在室内放些冰块,并适当多喂些青饲料。不然,因温度过高会造成地鳖虫的大量死亡。冬季虫子越冬时要注意保温,温度不能低于0℃,否则虫子会冻死,卵块会冻坏。保温方法可因地制宜,如可将门窗关严,最好挂上草帘,饲养坑、缸上要加盖(但要留有通气孔),饲养土表面可加些麦糠、草屑或约20cm厚的灰土等。
                单位面积的饲养土内养多少虫,这是生产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地鳖虫在土中喜欢群居,饲养密度一般可以大些,但在环境条件出现不利的情况下,地鳖虫会发生相互残杀或咬食卵鞘的现象,故密度又不宜过大。
                喂食要按虫龄,季节和发育阶段的不同采取适宜的喂食方法、喂食时间和喂食数量。1—4龄若虫,虫体小活动力弱,一般在饲养土表层内寻食,可采用撒料喂食的方法。因虫子多集中在坑的边沿,所以坑的周围要多撒一些并用五指伸入土中2~3cm扒土数次以使饲料掺入土表层。一龄若虫尚无食青饲料的能力,故可在2龄以后加添青饲料。5龄以上的若虫都出土寻食,故可在饲养土表面加撒一层稻壳,稻壳上面铺几块塑料布或木板作食料板,将精料撒在上边,这样,地鳖虫出来寻食,穿过稻壳虫体无泥,能保持饲料干净,避免浪费。每隔3~4天,将塑料布清刷一次,有利于虫体。在气温偏低的月份,可以隔日喂食一次,气温较高的月份,坚持每天喂食2次,晨喂青料,晚喂精料,保持食物新鲜,不喂霉烂的饲料。虫子在脱皮前后,食量显著减少,脱皮期间完全停食。此时少喂精料或不喂,待发现饲养土表面出现大量虫皮后再恢复正常喂食。
                地鳖虫在饥饿或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会食卵鞘,为避免这一损失,应及时将所产卵鞘取出放入孵化池或孵化缸内待孵,在南方每年5月上旬就可第一次取卵,取卵次数不宜过多,不然对种虫发育不利,反之间隔时间也不宜过长,一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被食卵鞘增多,二是当气温升至30~350C时,卵鞘30天左右便可孵化,故时间不宜超过1个月。
                在饲养的地鳖虫中,一般雄虫约占总数的30%,试验表明,在雌成虫中,经常保持5%健壮的雄虫就足以满足交尾的需要,因此要采取去雄措施即在若虫发育到7~8龄时,就可以去除过多的雄虫,将它们加工入药。
                群体饲养地鳖虫,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同期孵化的若虫到成虫阶段,其发育程度会有很大差别。为使虫体正常发育,避免参差不齐,饲养到一定阶段时,可分档饲养,按虫龄可分为①1~6龄若虫;②7~8龄若虫;③9~10龄若虫;④成虫。也可按虫体的大小来分:①芝麻型,指发育1~2个月的若虫,形小如芝麻;②黄豆型,指3~4个月的若虫,似黄豆那样大的虫型;③蚕豆型,指5~6个月的若虫象蚕豆大小的虫型;④拇指型,即成虫,体型大小如拇指。根据不同的型(或龄期),分设不同的饲养坑。经这样分档处理后,虫批较分明,发育较整齐,便于饲养管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5-12-12 09:14
                回复
                  地鳖虫一般没有严重的病害,但管理不善或在梅雨季节温度高、湿度大,虫口密度大的情况下,容易感染霉病,严重时可造成大批死亡。感染霉病时虫体表面无光泽,腹部呈暗绿色,行动呆滞,体瘦干瘪,晚上不出来觅食,有时白天爬出池面死亡,也有的死在土内。病因目前尚不很清楚,有人认为是真菌感染所致。
                  在饲养地鳖虫中要经常作好病害的预防工作,温湿度太大时要通风换气降温排湿,保持饲料新鲜,经常清除饲料残渣、虫壳等物,保持池内清洁,另外在饲料中增加少量酵母片、土霉素粉等喂虫,能助消化促进地鳖虫健壮生长,以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除上述病害外,有时虫体呈现腹部膨大而发亮;青黄色,粪便稀等病症,有人称大肚子病,有时虫体润湿身粘泥土,腹部边缘发黑,粪便呈水泻状,酱色,这些都危及地鳖虫的正常生长发育,病因还不清楚,但一般认为是由于喂食不适时,虫口过密,温度湿度不适宜,也可能是由病菌侵入而引起的。这些还不甚明了,需要在今后的饲养实践中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解决。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15-12-12 09:17
                  回复
                    土元饲养前的准备工作
                    饲养室的选择:地鳖虫喜静,可充分利用废旧房屋,塑料大棚,空余墙角等,饲养房应建在比较安静的地方,尽量使屋内光线阴暗些,前后开窗并设纱窗,门要紧配,门高不超1.5米,宽不超过1米,门的内侧用砖砌成宽约12公分,高约40公分的墙,以防爬行类动物进入室内或地鳖虫外逃。饲养池的类型。人工小规模养殖可用塑料盆等搞成立体层架式。大规模养殖可用红砖、水泥板搞立体养殖池,立体养殖池一次投入多年收益。其优点是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室内空间,解决饲养面积不足的矛盾。因饲养池集中,虫体排出的热量不易散发,室内温度较高,有利于冬日加温进行无冬眠饲养。因立体饲养温度高,地鳖虫食量随之增大,从而使地鳖虫生长发育明显加快,可作为地鳖虫商品化生长的流水线,是当前高效养殖地鳖虫的主要模式。一般民房,在建立体养殖池时,4~7层为宜,每层高度0.4米左右,每池长度应控制在1米~1.3米之间,宽度为0.8~1米为宜。池门高度0.18米,池门上部加塑料条,用水泥粘住抹平,以防土元外逃。
                    饲养器具:
                    在饲养地鳖虫时,需要进行分池、分龄饲养。为便于操作管理,一般应准备以下饲养工具。
                    1)规格为8.5毫米筛,用于收集成虫和去雄时筛虫。
                    2)5.5毫米筛,用于收集老龄若虫。
                    3)3.5毫米筛,用于筛取卵鞘,筛下窝泥和幼龄若虫。
                    4)2毫米筛,用于筛取中龄若虫。
                    5)1.5毫米筛,用于筛取刚孵化的若虫和筛下粉螨。筛框一般长宽各0.42米,高度0.10米,材质要比较光滑,为保证不伤虫体,宜选用光滑的不锈钢丝、铜丝、尼龙丝做筛子,一般不宜用边缘锐利的竹片或粗糙的柳条作筛子。
                    6)筢子,用于刮出虫皮和死虫用。
                    7)扒地钩,用于翻动饲养土。
                    8)长刮板,刮土用,在筛虫时用于刮土,长50~80厘米,宽10厘米。
                    9)温度计,用于测量池的温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15-12-12 09:20
                    回复
                      土元饲养土如何配制:
                      土元以土为生,饲养土的好坏对土元的生长、发育、繁殖至关重要。 饲养土取土时间一般冬季为好,此时土壤内病虫、杂菌较少。取土时将土层翻开打碎,在太阳下曝晒消毒、灭菌、杀虫。之后用6目筛过筛备用。饲养土的湿度对土元的生长发育也很重要。适宜的饲养土含水量为15%~20%。在配制饲养土加水时,应把水多次倒入,边倒边拌,使含水量在20%左右。以手握成团、落地能散为宜。总之,饲养土以疏松、肥沃、潮湿为最好。土元养殖—如何控制温、湿度:各龄期土元所需湿度差别不大,幼虫期稍干些好,但不能低于15%;成虫期稍湿些好,但不能高于30%。温度是土元生长的重要条件,低于-2℃会被冻僵,高于45℃就会死亡。防暑或增湿可以在表面喷水,但不能过湿,湿度高时应注意通风。冬季应适当增加料土厚度,在饲养室中间生一火炉,但必须把烟排出室外。单间立体饲养,温度需达30℃左右,这样土元才能正常生长,且产量与夏季相同。
                      养殖管理
                      选种引种:挑选中华地鳖、冀地鳖等优良品种,选择体色黑而具有光泽,体大而饱满健壮,四肢齐全,足上毛刺清晰,全身不沾泥,假死性好,逃跑迅速的成虫作种虫。卵鞘选择:良种卵鞘的颜色为褐色或棕褐色,无畸形,粒大饱满,外表亮有轻微刻纹,手捏卵鞘有弹性,对着阳光或灯光下照看。鞘内卵粒清楚可见。捏烂后可看到白色的乳浆。劣质种卵表面干瘪或发霉;卵粒僵化不能孵化。捏烂后看不到白色乳浆。卵粒全部干瘪。表面呈黄绿色的皆为劣质种卵。二者一般都要进行消毒处理,种虫用1%福尔马林喷撒虫体,卵鞘用0.2%高锰酸钾溶液漂洗。
                      卵鞘孵化:在地鳖虫养殖过程中,种卵的孵化管理是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养殖成功与否及经济收益的高低。卵块孵化不宜在室外进行,应在无风和温度平衡的室内。温差不可过大(超过6℃),否则正在出虫的卵块也会停止出虫,5~7天后才能恢复正常。在冬天孵化时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卵块可放在内壁光滑的塑料盆里,直径50厘米的塑料盆可放置5千克卵块,拌入卵块体积2/3或等量的孵化土。孵化土湿度在20%—25%为宜(手抓成团,一打即碎),孵化前期湿度大,后期湿度小一些。连土带卵厚8—10厘米。孵化土应预先配置好,放在孵化室内进行预热再使用。在32℃的条件下。卵的孵化期为60多天,27——30℃为最佳孵化温度。在卵块孵化过程中,其锯齿状的透气孔不断吸入孵化土中的水分,使卵块中的幼虫开始生长发育而体积膨胀。经3—5天后,原来潮湿的孵化土逐渐干燥,就要及时补充水分。此时注意不能向孵化土中直接喷水增湿,因喷水的孵化土易于板结,把卵块的透气孔堵塞,造成幼虫在卵块中闷死。应把干燥的孵化土筛出来,再拌入新的潮湿孵化土。在换土的同时,若有部分卵块出虫,可把幼虫放入池中饲养。在孵化期间,卵块的孵化土温度应控制在25--32摄氏度之间。每天用手翻动卵块1—2次,以使孵化土中温、湿度均匀和增加孵化土中的新鲜空气。翻动时动作要轻,以免碰伤正在孵化的卵块。孵出幼虫后,用3.5毫米筛子筛出卵块即可。在卵块孵化时出现螨虫是难以避免的。经10多天孵化,有部分幼虫陆续破壳而出。20天后,寄生在破损卵块中的螨虫也被孵化出来.这是要大量出虫的征兆不必惊慌。当看到卵块表面出现密集的小点,放在亮光下能看到这些小点在蠕动,这便是粉螨。去除的方法是用1.5毫米筛子把螨虫和孵化土同时筛掉,再换上新的孵化土。30天左右数以万计的幼虫破壳而出。过2天筛取1次,把幼虫按比例分开养殖。此时幼虫为乳白色,形似芝麻,俗称“芝麻虫”。筛取这些小虫时动作要轻。以免碰伤。在大批出虫后,有许多空壳夹杂其中,在筛小虫的过程中空壳声较大令人烦燥时,可先把空壳簸掉。在孵化后期也会出现螨虫,皆属正常情况,把螨虫筛掉就行了。经50多天后大部分幼虫都出来后,孵化便告终结。当然会有少部分卵块不出虫,也是正常情况。一般优质卵块出虫率在80%——90%。任何孵化都不会有100%的出虫率。
                      幼龄若虫管理:
                      是指从芝麻型生长到绿豆型若虫,饲养设施和池宜小,饲养土厚度不超过6厘米,喂时把饲料均匀撒在表层土上,四边应多撒一些,喂时也可适当少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和鲜菜。此时饲养土含水量应控制在20%左右。
                      中龄若虫管理:由绿豆型若虫长到黄豆型若虫,在饲料的搭配上宜多而杂,可适当增大青绿饲料的比例,适当减少精料,添加适量酵母粉和多维素。此时饲养土含水量应控制在12%左右。
                      老龄若虫管理:从黄豆型成长到蚕豆型的若虫,在形态生理上同中龄若虫没有更大的变化,饲养管理方式相同。饲料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含量要适当增加,青绿饲料的比例要适当减少。此时,饲养土含水量应控制在15%左右。
                      成虫管理:成虫饲喂方法同老龄若虫相同,主要成虫阶段筛取卵鞘,筛取时宜用相应孔目的套筛,动作要轻,以免损伤卵鞘,碰伤母虫。


                      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15-12-13 09:50
                      回复
                        调节温湿度,可用以下几种方法解决:
                        (1)加温:当饲养环境中达不到所需温度时,可用火炉等增高室内温度,增加坑、池的局部温度。
                        (2)降温:夏季坑、池中的温度如超出了地鳖虫的适宜温度,可采用室内地面洒水,加强室内及坑、池中通风,安装抽、排风扇,或在坑、池中增加水盆、冰盘。气温持续偏高,发现有死虫现象时,应及时过筛,将老龄若虫或部分成虫筛出,经处理后作为药用,以降低坑、池中的虫口密度,并减少投食量。
                        (3)增湿:饲养场地或坑、池中的湿度低于15%时,应采用喷雾、地面洒水的方法,放置吸水后蒸发面大的物品,如将吸水软泡抹板,棉纤维织品,浸湿后的衣、被等悬挂在坑、池角落,使其散湿。
                        (4)降湿:坑、池中的湿度超过30%时,应及时采取降湿措施,如打开门窗和排风扇,加强通风。如室外大气湿度过高,持续不下时,则应在坑、池中的角落处放置氯化钙木盒、生石灰箱,以达到局部降湿的目的
                        病虫与防治:
                        1.螨虫:养殖池内刮除表层一层土,用筛子筛出(窗纱筛),把土丢掉,如筛子有一点土元可用石灰粉拌一下,再放到土元池内,每天做一遍,5天后基本没有螨虫了。
                        2.天敌:土元天敌较多,如:鼠类、蚂蚁、蜘蛛、鸡、鸭、猫……饲养池要密封,防止天敌进入。蜘蛛防治可用吸尘器每星期吸一遍。
                        3农药:饲喂土元一定要当心,防止农药污染饲料。蚊香、灭害灵对土元也有致命杀伤力,严禁使用。
                        采收:
                        中华土元产卵3个月后,产卵盛期已过,饲养池内表面有批量死亡,选择晴好天气,一下采收一大批,用1厘米眼的筛子,把土元从池内连土扒出,把土筛掉,筛出的土元放入开水中烫死,冲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晒干。如阴雨天要采用烘干的办法,检验土元的干燥,需用手挤压土元腹部,腹部没有软物质为干燥土元,土元的折干率为43%,干燥土元可以出售,质量要求个大、身干、无杂、不霉变。


                        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15-12-13 09:51
                        回复
                          每日分享: 土元的食性
                          土鳖虫喜欢新鲜的食物,最喜欢吃麸皮、米糠,其次为玉米面、碎杂粮、花生饼、豆粕、杂鱼、肉和各种青草、菜叶、瓜果皮粗料及骨粉、贝壳粉等矿物质饲料等。在饲养过程中,为提高土鳖虫的生长速度,可用全价饲料加蜕皮素饲养5-6个月,个体可长成成虫。也可以尝试使用发酵料,通过与麦麸进行合理配比,改善其适口性,增强土鳖虫的免疫力。但是,变质或发霉的饲料不能饲喂,因发霉的饲料含有黄曲霉菌,土鳖虫进食后会引起中毒,变质的食物则会导致土鳖虫发生胃肠道疾病(如膨胀病)或中毒,严重时可造成土鳖虫大批死亡。


                          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15-12-16 14:41
                          回复
                            土元的活动规律
                            因土鳖虫惧光,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其活动主要以晚上为主,一般在晚上8-11时活动较频繁,其夜间出来活动多为寻食或是交配。白天则多潜伏在2-8厘米阴暗潮湿且偏碱性的疏松土壤中,比夜间稍深,夜间一般潜土1-2厘米左右,较浅,夏季白天则多潜伏在2厘米深处,秋冬两季白天潜伏的深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加深,多潜伏在7-10厘米深土壤中。但是潜伏在深处的成虫,在光线较暗的白天也会出来活动。


                            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5-12-16 14:43
                            回复
                              粉碎机
                              用于粉碎饲料和饲养土,一般适合大规模养殖的场地使用,小规模可不用。喷雾器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于喷水增加湿度。
                              食料板
                              食料板是专门用于放食料饲喂土鳖虫的用具,可用塑料盆、碟子、竹板或是木板放在饲养土上,形状扁平,四周略高。
                              温度计和干湿度计
                              主要用于计量土鳖虫养殖室的温度和湿度。
                              耙子
                              用于扒出坑池深处的坑土及虫。
                              场地的准备
                              土元的饲养可采用箱养、缸养、池养、窖养、坑养、盆养等方式,可因地制宜,结合自己的实际,来选择养殖场所。墨威建议选择立体恒温养殖池养殖,稳定高效!


                              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15-12-16 14: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