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记忆,我把它称之为“地域性记忆”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我乘飞机离开了当时你还在的那个城市。
飞机从地面起飞,将这座城遗留在厚重的雾霾里,而我也将半年的记忆留在了你在的城里。
我从初中到了高中的时候
每每想起初三生活
哪怕仅仅过去了一个暑假
可是总会觉得那些初三的挚友仿佛是许多年前的老友
而初三的生活,也是恍若多年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离开过小镇、没有太强的地域意识
直到,我去了一座陌生的城市
一座四望无相知的城市。
初到那座城,我就仿佛和高中已然离别多年
可手机上日子又清楚的提醒着我——
十几天前,我还和同学围着同一个饭桌谈论大学的生活。
真正让我给自己下了定义的
是在告别了那座城市回到此刻所在的这座小镇的今天。
我的记忆是成块的
它们分开贮藏在我脑海的很多个盒子里
我到了一个地方大脑才会打开关于这个地域的记忆
而若是想起其他地域的回忆
就会像隔了半个世纪这么漫长
——我把这种按照地域不同装在不同盒子里的记忆,称之为“地域性记忆”。
而我在关于合肥这座谈不上喜恶的城市的记忆,锁了好多东西,都是关于你。
一个人真的很难去想到未来会发生什么
还有未来的你会变得怎样。
我不会想到我会遇到一个你这样让我猝不及防爱上
且无法按捺自己的心情去“再等等”的人
就像初中的那个我无法想象
我有一天会到我曾经以为很遥远的南京
却无法再联系到那些曾经一度盼望见到的人。
我一度以为我会忘掉很多,然后我会去很多地方,认识更多的人。
可我发现并不对
就像我不见你的时候可以很开心的放肆的去做那个并不被喜欢的自己
可是在你面前的时候却又无力去表现什么
只好很卑微的保持沉默又自我安慰道这是放下。
这也是一种地域性记忆吧。毕竟,你住在我心里的一隅,那里有着我所有的怯懦,不看到你,又怎会勾起我所有的卑微。
就像我回到家的最近,我会觉得喜欢你好像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我好像真的已经不喜欢你了。可不停更新的签名、频繁更换的头像、小心翼翼的打开你的个人资料这些又是什么呢?
如果说这些我仍能骗自己说只是不甘心而已,可是那么为什么我总要去想告诉别人我对你的感觉,想让胸腔里这颗不确定是不是还喜欢你的心在别人那得到肯定呢?
如果还可以骗自己的话,那么此时心头的一点点酸,是不是勾起了专属于你的地域性记忆呢。
青岛的守年我们还在矫情着不联系。经历了三十号晚上的喝醉和通宵的KTV和三十一号一整天的害怕错过飞机而没睡的我,在跨年的晚上还是从二十二点睡到了凌晨两点,醒来还是和你聊了聊。
其实挺想知道如果我在跨年的那瞬间给你电话你是否会很感动呢。不是因为睡着而来不及那么做,而是因为来不及那么做才会没有坚持。所谓来不及,是因为我知道我们没有可能了,而我也不会让你因为感动而喜欢我。那晚上告诉你我喜欢你的时候就说了
我要的是喜欢不是感动,所以你不必有什么心理压力。
不是吗?
一世长安,此生无虞。
这是我最好的祝愿和最深的无奈。
真的啊,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让我大声说出爱的人。同样也从未为感情流过泪——
就在喜欢说出来之后的一分钟。
因为那时候我知道
你不是有事情没看到我的消息
你也不是太激动没有平复心情
不是手机刚好黑屏
不是刚好有个电话
不是我当时想过的每一个借口
只是因为
你不喜欢我罢了
那个我太狼狈了
那个我也很理智
狼狈到我自己都觉得自己窝囊
理智到我还可以自拍一张流泪的照片
安慰过很多失恋的人
有时候会温柔的告诉他们
没事,你会遇到更好的
有时候会理智的告诉他们
你还喜欢他吗,喜欢就继续,
最后得不到的话,累了就自然放开了
我也听他们说过
自己觉得自己好差
觉得自己不会有一个很好的外貌
觉得自己没有一个足够的身高
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美好去配上喜欢的那个人
那时候我就会去告诉那些失恋的人——
你很好,
你怀疑的这些并没有那么重要
安慰他们的同时我会觉得很诧异
为什么一个完整的人
会因为一个荒谬而又神圣的理由
“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
而怀疑自己呢
现在突然就明白了
就像我一个从来不会在意自己身高的人
现在出门穿着大衣的时候
别人多看我一眼
我就会觉得他们在嘲笑我
一个从来不愿意改变自己讨人厌性格的人
也在和人交流说话的前一秒
把这句话在脑子里过一遍
写到这里我本想说
我们大多都会遇到那个自己深爱却又无法在一起的人
然后他们教会我们更多
让我们成长
变得更好再去遇到那个最对的人
可我突然间不想这么说了
我突然间觉得并不是这样
你遇到了一个人
他让你怀疑你自己
你开始否认自己的所有
开始改变自己
可是为什么呢
你会成长吗
还是说你想要成长
你真的能否认这个所谓的成长让你慢慢变成
那个从小畏惧的“大人”了吗
能否认你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隐藏自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