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互推吧 关注:87贴子:155
  • 0回复贴,共1

科学家称植物油烹饪致癌,醛类化合物超标准100~200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科学家称植物油烹饪致癌,醛类化合物超标准100~200倍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7日报道,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科学家推荐使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
德蒙特福德大学的生物分析化学教授马丁·格鲁特维尔德(Martin Grootveld)表示,英国一份普普通通的、由植物油烹饪而成的炸鱼和薯条当中,所含有的致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的100到200倍。
也就是说,普通植物油加热做饭时会产生大量醛类化合物;而醛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癌症、心脏疾病以及痴呆等多种病症。
相对而言,如果改用黄油、橄榄油、猪油、或者椰子油,产生的醛类物质就大为减少;其中尤以椰子油最为健康。
植物油做饭致癌,估计这个消息要吓坏家庭主妇们了。
对此中国的营养学家则并不十分认同,一方面这些报道有夸大之嫌,另一方面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国人有所不同,所以不可盲目相信。
其实,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烹调习惯、油品情况都和外国有差异,不能照搬国外研究结果。
国人饮食的脂肪来源多种多样,从膳食调查的结果来看,国人由于烹调油特别是植物油用得多,n-6系与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的比例相对过高,因此抛开具体益处或者危害的程度不谈,至少大体趋势是应该增加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这也是FDA(食品药品监管局)建议孕妇和儿童多吃鱼,还有很多人把希望托付给鱼油保健品的缘故之一。
但是毕竟民以食为天,食物又以安全为上,所以还是小心谨慎点好!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煎炒烹炸都离不开食用油,食用油的质量直接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奉劝各位还是慎重对待!除了注重食用油的质量外,这些食用油的特点和使用误区我们也需多加注意。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无知”威胁了自己的健康。
点击详情查看我们日常生活食用油的特点!
日常生活食用油的3大误区
食用油使用误区一、使用食用油莫等油冒烟才炒菜。
很多市民在平日炒菜时,有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炒菜的习惯。这种做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高温下,食用油中的营养成分遭到破坏,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 通常在高温的催化下,食用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氧化成饱和脂肪酸,同时还会释放出含有丁二烯成分的烟雾,长期大量吸入这种物质会改变人的遗传免疫功能,而且会增加患上肺癌的几率。
食用油使用误区二、不吃植物性食用油或者不吃动物油。
如果没有油,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的缺乏,以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响人体的健康。一味强调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也是不行的。在一定的剂量下,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
食用油使用误区三、长期只吃单一品种的油。
现在,一般家庭还很难做到炒什么菜用什么油,但我们建议最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满足人体所有的油脂需要。建议:食用油换着吃更安全。
更多猛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佰佰安全网(bbanqw)


IP属地:北京1楼2015-11-10 19: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