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岁时离开姥姥姥爷到市里上学,我似乎就开始了一段孤独的冒险,外面的世界的确比那个童年时生长的乡村精彩万分,曾经梦想见到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并没有带给我更多的类似田园生活的喜悦,更多的是冷漠和孤寂。在来到这个城市的第一天,我就明白了靠拳头生存的道理。爸爸妈妈都曾是老老实实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用自己的一份辛苦为我争取更好的读书机会,希望我能出人头地。以前在乡村时,小伙伴们都是睡在一个大通铺的兄弟,大家分享一个馒头,一个土豆还有可怜的几毛钱。来到了城市里,却有那么多早早就喜欢不劳而获的孩子,他们拉帮结伙欺负软弱的孩子。那时,我住在四合院里,是在山上,周围有很多的小孩,他们的父母都忙于挣钱,对孩子的教育甚少,所以大多数都比较野,而我带着从农村来的一股倔强,多少次和别人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因为我知道我没有靠山,只能靠自己。有人会在我们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劫钱,而我不管面对比自己高几个年级的孩子都不怕他们,从来也没有因为打不过他们而哭过。后来再没有人敢欺负我,而我也不屑与他们为伍,我成为了老师和邻居眼中的好学生乖孩子。到了5年纪的时候很多好哥们开始学古惑仔拉帮结派在学校里也称兄道弟,我都渐渐敬而远之了。那一次,和一个学校练体的混混发生了矛盾,我记得有50多个弟兄帮我在上学的路上堵那个孩子,兄弟把躲在班里不敢出来的那个混混揪了出来,上来就要扇他耳光,我制止了,我松开了他被揪的衣领告诉他永远不要小看那个看上去没你强的人,山外更比一山高。那时的我虽然也崇拜暴力,但是却也鄙视暴力的做法,我认为只有懦弱的人才会选择暴力,而真正的英雄永远是以德服人。从那以后,我和那些开始混社会的好哥们越走越远了,还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我也劝他离他们远点。虽然在那个年龄,大家都认为在社会在学校能混的开的人很威风,我觉很早的预言了他们将来很难有太大出息,那个时候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很多以前老老实实的文文静静的女孩子也参与到打架斗殴中,并且为了赢得某个小大哥的青睐而大打出手。的确,相比于市里的干部高官子弟云集的下东营,蒙古营小学,我读书的学校是公认的社会流氓的根据地。但是我依然在默默的读自己的书,把仅有的不多的零花钱都买了课外书来读,甚至为了一本喜欢的书我也干过偷窃的事情。爸妈那个时候说我成了个书呆子了,整天不爱和他们说话,反而抱着本书看的晶晶有味,甚至莫名的哈哈大笑。他们既欣慰我这么爱好学习,又担心我会不会真的读书读傻了。而我心里明白,假如我想离开这样的环境,离开周围贫民窟一般只产刁民的圈子就只有靠读书了。我不想像大多数人一样早早离开学校以后就去打工,结婚生子过着柴米油盐的生活。我想去看看外面更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