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会去寻求心理咨商或治疗的案主,内心常常是处在一种脆弱的状态,渴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倾听与理解,而心理师所扮演的角色,经常能满足这样的渴望,于是在咨商或治疗关系中的案主便很容易对心理师产生咨商或治疗关系以外的联想,觉得既然这个人这么懂我,是不是能够进一步发展成更亲密的关系?
这样的联想与期待,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叫做“移情作用”,而相对来讲,在心理师这一方,则有可能相应地出现“反移情作用”,或许是心理师不自觉地响应案主这样的期待,或是案主的某些反应挑起了心理师相应的情感(如面对哭泣的案主会觉得很心疼并出现保护的欲望),甚至有意无意地利用案主这样的状态来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不一定是性,被爱或被崇拜也是),而当这样的状况一发生,心理师的效能便降低了,甚至可能伤害到案主。
换句话说,在咨商与治疗关系之中,若心理师对关系界限的觉察不足,其实是很容易一不小心便入这“移情”与“反移情”交互纠缠的陷阱的,若继续这样的关系,咨商或治疗不会有效果,而若终止这样的关系,案主常会因“恋情破灭”而深受伤害,这点许多前辈已经以其血淋淋的教训说明得很清楚,所以才会说要在它尚未发芽之前便予以铲除,尤其是心理师的“反移情”,不论这种情感的发生是否为人之常情,身为一个专业的助人工作者皆应慎之又慎!